本项目近期目标年为2030年,年乘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个中T3航站楼按主楼3500万人次、指廊2000万人次进行设计
T3航站楼建筑面积约41万㎡、综合换乘中央建筑面积约6万㎡、地下停车楼建筑面积约10万㎡。

功能和举动步伐深度领悟

天津机场标记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实现站城一体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京滨高铁、地铁M2线、Z2线、津静线、M14线共5条轨道交通汇聚于T3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央将5条轨道线整合于T3主楼一侧,换乘大厅与航站楼空间完备融为一体。
依托功能与举动步伐深度领悟,实现凑集航空、铁路、轨道、公路的综合交通功能与商业做事、商务配套的城市功能于一体的站城一体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助力天津双城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空间和流线无缝衔接

——落实以人为本的乘客高品质出行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空铁换乘间隔的有效缩短,通过“空铁衔接、六层接驳、立体换乘、一体整合”实现换乘空间和乘客流线无缝衔接,T3航站楼功能布局与空间架构相辅相成,乘客流线与空间体验相映成趣,提升乘客换乘感想熏染。
将采光、透风、绿化、聪慧举动步伐引入地下综合换乘空间,为乘客打造充满自然气息、人文活力、聪慧科技的空间环境。

建筑和景不雅观相得益彰

——彰显时期特色与天津特色的门户形象

T3航站楼建筑形态脱胎于其紧凑高效、简洁有力的航站楼构型,同时兼顾与T2、T1航站楼的折衷对话,在全场营造出由T1、T2、T3三座航站楼围合而成、和谐共生、富于气势、独具特色的航站楼画卷。

T3航站楼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都表示了最美的海河风景线。
通过三组跨度达160米的巨柱支撑起颠簸起伏、绵延伸展的屋顶天窗,隐含着河水奔流的意象,形成“海河巨柱”的空间表现。
屋顶天窗与构造巨柱自然衔接,为室内空间注入了动感与张力,营造出奔驰、起飞的态势,契合滨海机场的翱翔主题。
“海河巨柱、滨海腾飞“,是对天津独占的海河、漕运、滨海等因水而兴的城市文化的回应与对话,彰显时期特色与天津特色的门户形象。

技能和品质相辅相成

——践行四型机场与“三好三境”创新理念

以 “安然机场、绿色机场、聪慧机场、人文机场“为辅导,以天津机场“三好三境”设计理念为依托,落实“好用、好看、好评、安静、干净、捷径”的“三好三境”创新理念,培植国际领先与功能完善的大型航站举动步伐,推动新时期机场培植高质量发展。

设计联合体: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民航机场方案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

设计总卖力人:王晓群、李少琨

项目经理:苏尧

建筑专业:吴迪、任捷、杨真、张彬宏、张仲奇、赵雯雯、王槟、安晓会

构造专业:束伟农、薛红京、周思红、周忠发、耿伟、常虹、邓旭洋、刘静洋、闫晓京、赵航

暖通空调专业:谷现良、于心巧、赵迪

给排水专业:穆阳、张诗睿

电气专业:陈钟毓、康凯、李爽、孙铮、伊怡

室内专业:张涛、刘山林、洪文英、闫昆、魏东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