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RT BUILDING

机场建筑

郑州机场建筑设计立意 施工工艺

主题实行:惠晓乐

改革开放往后,我国民航业迅猛发展。
一方面机场总量不敷、体系构造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知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须要,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成为未来期间我国机场发展的主要课题。
另一方面,机场已不再是过去纯挚追求造型的冷冰冰的交通建筑,关注乘客体验的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机遇场建筑作为一种对城市和"大众影响力大、功能和流程繁芜、系统和设备浩瀚、投资和规模都较大的交通建筑类型,是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的建筑范例。
本土建筑师经由多年的积累和学习,已逐渐形成了大型航站楼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良好态势。

本期结合海内当下新建和在建的多少热点机场建筑案例,从机场建筑的航站楼构型设计、人性化空间体验、地域性、可持续绿色设计等出发,对我国当前机场建筑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剖析和磋商,并对新期间机场培植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追踪与把握。

【主题导览】

机场建筑-航站楼构型研究

《五个机场航站楼的放射构型设计》

文:王晓群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谓航站楼构型,可以大略理解为航站楼的总平面形式,它是机场的主要特色,也是机场方案和航站楼设计首先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一样平常认为,影响航站楼构型设计的紧张成分包括:1)设计容量及培植规模;2)航站区用地条件及空陆侧关系;3)站坪停机位及 航站楼近机位数量哀求;4)飞机的站坪运行通道条件;5)航站楼海内、国际分区及不同航空公司的分区条件;6)航站楼内的乘客步 行间隔以及流线模式;7)楼内紧张流程举动步伐和集中商业举动步伐的支配条件;8)陆侧交通举动步伐支配及与航站楼的连接条件;9)机场未来 的扩展条件等。

对付大型集中式航站楼来说,既要有足够的外边轮廓长度来接驳大量飞机和车辆,又要掌握楼内的乘客步辇儿间隔,两者形成了构型设计的一对紧张抵牾,因此放射型或类放射型就成为了这类航站楼构型的一个紧张选择。
以此来作为案例,紧张从构型设计角度对上述功能性要点进行简要解释和剖析,希望能对此类航站楼设计有一些借鉴和参考代价。

放射构型的根本架构包括放射点、指廊的数量和是非以及指廊之间的夹角这些要素。
作者以都城机场T3航站楼(三指廊)、海口机场T2航站楼(四指廊)、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五指廊)、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六指廊)和某机场航站楼(另类放射构型方案)这五个案例来解析不同的航站楼放射构型。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五指廊)

大连新机场航站楼(六指廊)

机场建筑-航站楼

《体验至上——乘客体验主导下的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设计》

文:郭建祥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机场既是功能繁芜的理 性产物,也是乘客内心体验的外在归天。
随着技能的发展,动车、高铁的涌现以及飞机、高速公路等的日益遍及,乘客体验受到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重视,当代交通建筑已逐渐演化为“交通为条件,换乘为根本,体验为核心”。
自乘客抵达车道边到乘客到达登机口的这一过程,便是乘客不断地去体验交通设计的过程。
在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的设计中,设计师将乘客体验放在极其主要的位置,将其作为组织功能布局的紧张逻辑之一展开。

作为做事南京青奥会的江苏省一号工程,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于2009年正式拉开序幕,设计年乘客量1 8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 约26万㎡。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机场及综合交通枢纽专项化团队承接了这一设计任务,航站楼于2014年青奥会前正式投入运营。

在南京这样一座六朝古都,作者希望航站楼不仅仅是一座功能繁芜的理性产物,功能的需求还应该被适可而止地表达为合理的空间和适当的造型,繁芜的建筑功能也可以表示为纯粹的形式美。

《超大型航站楼设计实践与思考——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设计》

文:陈雄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站楼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哀求,航站楼作为一种对城市和"大众年夜众影响力大、功能和流程繁芜、系统和设备 浩瀚、技能和材料新颖、投资和规模都较大的交通建筑类型,是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的建筑范例,其设计值得进行深入的磋商研究。

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例,2013年乘客量超过了5 000万人次,已经达到1998年方案的总量,进入天下机场前15名。
其T2航站 楼及配套举动步伐是目前我国在建的规模最大的航站楼综合体,T2航站楼一期(不含东四和西四指廊)面积超过65万㎡,配套的交通中央(GTC)及停车楼达21万㎡,总计培植规模超过90万㎡,设计容量为年乘客量4 500万人次,目标是打造亚太地区连接各大洲的新航空枢纽,向天下级机场迈进。
如此高标准的繁芜项目设计必须领悟浩瀚学科及繁芜的技能体系,通过一体化设计才能实现上 述宏伟目标。

在T1航站楼创作中,建筑师并没有刻意提出一个详细的符号或主题,只是强调一种当代、简洁、流畅、精细的设计风格。
随着T2航站楼的创作,建筑师抽取白云元素,形成“云”的主题。
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设计都表达出“云端溜达、行云流水”的动感和“轻盈、 漂浮、流动”的觉得,与机场航站楼的功能特色相吻合。

《感性建筑,理性设计——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暨 T3 航站楼设计》

文:桂学文

中南建筑设计院株式会社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侧的黄陂区,距市中央25km,机场周边湖泊浩瀚,自然风光秀美。
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湖 北省武汉市的重点工程,紧张包括兴建第二跑道、新塔台、T3航站楼以及干系配套举动步伐。

项目按2020年近期目标年乘客吞吐量3 500万人、年货邮吞吐量45万t、年飞机起飞架次40.4万架进行设计,个中T3航站楼总建筑 面积为49.5万m2,设有61个近机位。
三期方案培植用地较为紧张,因有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案且穿越机场、航站楼 地下以及受其他较多不利成分制约,加之还需战胜工期紧张和一直航施工的困难,以是项目难度极大。
从可行性研究到方案设计、专项 设计、一体化研究统筹整合设计、施工培植前后历经8年韶光,2017年8月31日项目正式启用。

《重庆江北机场 T3A 航站楼设计》

文:邱小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江北机场是重庆对外交往和扩大开放的主要城市窗口。
根据方案预测,2020年重庆机场年乘客吞吐量将达到4 500万人次, 2040年更将达到7 000万人次,其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区域枢纽机场。
本期扩建的东航站区将分别在2020年和2045年分担3 000 万和5 500万乘客吞吐量。

扩建基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紧附近况机场的二跑道东南侧。
基地内为丘陵地形,东高西低,最大高差约100m。
方案 中的三跑道与现状二跑道间距1 650m,航站区及T3航站楼的用地沿南北方向较为狭长。

2009年9月,在8家联合体参加的国际竞赛中,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法国巴黎机场工程公司ADPI及中铁二院 工程集团有限任务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得到了第一名并中标,完成了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事情。
2011年初,由中国建 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任务公司及中国民航机场培植集团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在重庆机场工程设 计投标中得到了第一名并中标,完成了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事情。

《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设计初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和 GTC 项目先容》

文:杨海荣 任炳文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院

郑州雄踞中原腹地,历来是主要的交通枢纽。
作为我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的郑州机场,不仅是全体中原地区的空中门户,也是全国 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2010年,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院联合美国兰德龙·布朗航空方案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站区方案及T2航站楼 观点设计方案竞赛中中标,兰德龙·布朗公司卖力空侧翱翔区方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院卖力陆侧方案及T2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央(以下简称GTC)建筑方案设计。
该项目着眼于航空城的培植和发展,以打造“绿色低碳、聪慧集约”的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为培植目标,是一组集航空、 地铁、铁路、公交即是一体,供应“铁、公、机”空陆无缝换乘的高集约化综合枢纽建筑。

《公务航空候机楼建筑设计剖析》

文:徐平利

中国航空方案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所谓公务航空运输是指专门为某一企业、政府部门、个人的商务或公务活动供应的空中交通运输做事,其特点是“安全、省时、私 密”,是诸多运输工具中最空想的交通工具,个中专机特指各国政府首脑专用飞机。
这类交通运输工具及候机楼的不断呈现,是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的充分表示。

公务航空候机楼按照其做事的人群可分为专机楼(政务)和公务机楼(商务)两种类型。
我海内陆在2000年之前仅有都城机场在东西跑道联结道之间设有1 000m2的老专机楼作为政务接待场所,而公务机楼仅喷鼻香港、澳门拥有。
2003年,中国航空方案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有幸中标都城机场专机 楼设计,这对付海内建筑师来说是“零的打破”,也是一个不小的寻衅,须要建筑师冲破常规,探索新的设计方法。

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作者带领设计团队又相继设计了都城机场公务机楼、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峰会专用候机楼、昆明长水国际 机场专机及公务机候机楼等多个公务航空候机楼,总结出干系设计履历与大家分享。

都城机场专机楼效果图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峰会专用候机楼实景图

《中小型航站楼建筑设计研究》

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航站楼建筑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哀求,对航站楼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磋商和研究,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采取四种方法进行此类中小型航站楼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包括:1)剖析归纳法:通过对近代历史文献资料的纵向研究与对 当代案例的横向研究,总结归纳航站楼发展变革的规律和特色;2)案例剖析法:选择天下各地范例的航站楼案例,剖析其特点;3)比 较研究法:比拟国内外航站楼设计,找出海内航站楼设计的差距,总结设计的辅导原则;4)验证法:结合所学知识,利用研究理论, 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实践,力求勾引航站楼设计走向人性化。
在此根本上,作者针对航站楼进行了多维综合剖析框架的梳理,并以此框架 展开对航站楼的全面研究。

航站楼分类可以根据规模、构型、流程进行不同办法的分类,根据这些不同的分类办法进行确实的建筑设计。

云南西双版纳国际机场新建航站楼

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车道边

《接地气、聚人气、显灵气——机场建筑创作的三口气》

文:杨金鹏 李健宇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翱翔是人类当代文明和科学技能造诣的缩影,航站楼是因航空器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而它的建筑性情里自然蕴含着翱翔带给乘客 的高科技感想熏染,由此也产生了很多表示翱翔感、当代感乃至是科幻感的机场建筑佳作。
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机场建筑特殊是航站楼有 时就被人为地和高科技画上了等号,于是便涌现了刻意求大、求新、求奇、求怪、求过分酷眩的征象。

机场建筑每每被看作是纯粹的交通做事举动步伐,强调功能性、高效性、便捷性乃至通用性,以是有时会忽略其建筑的艺术性和作为城 市窗口的标示性,从而带来一些机场建筑过于直接冰冷、缺少情趣与特点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机场建筑创作须要具备的的三口气——接地气、聚人气、显灵气,并通过厦门翔安机场、湛江新机场两个项目实例进行剖析。

厦门翔安机场总体鸟瞰

湛江新机场总体鸟瞰

机场建筑-趋势

《当代航空建筑发展的五个趋势》

文:夏崴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自20世纪末起,随着经济环球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奇迹如日方升。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航空建筑进入了全新的培植阶段(如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和北京都城机场T2航站楼),当时海内大型机场航站楼设计技能尚处于低级阶段,每每须要境外公司供应方案和设计。
正是在这一期间,海内设计团队开始逐渐理解国际大型当代航站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积累了很多培植履历。

21世纪初期,海内机场培植发展进入黄金期间,北京都城机场T3航站楼、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以及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相继落成,三大航站楼齐头并进、各具特色、相互映衬。
在机场培植海内、国际接轨的关键期间,我国逐渐形成了大型航站楼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欣欣向荣的新态势。

在大量工程实践中,海内本土航空港建筑设计团队不断积累履历、不断创新,总结出一系列航空港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新期间机场培植发展的新趋势进行跟踪与把握。

浦东机场 T2 航站楼夜景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