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旬起,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都邑快报推出“探求身边‘最美社科遍及基地’”融媒体宣布。
本日,我们推出的8号“最美社科遍及基地”是:建德市的大同书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付“最美”的定义,建德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我们的最美社科遍及基地没有华美的外表,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它凝集了一颗“最美的心”。
它由个人创办 凝集“最美心愿”
不同于之前的社科遍及基地,建德市大同书院是由个人创办的纯公益民办非企业单位,院长叫汪国云,年逾六旬,是建德市文广旅体局退休干部。
汪国云出生于建德山村落一个普通农人家庭,自幼就酷爱读书,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走出了大山,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了自己的空想。
40多年来,汪国云坚持买书藏书、读书写作,家中的藏书早已“破万卷”,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精良阅读推广人、杭州市十大“藏书人家”、杭州市十大书迷、杭州市十佳学习型个人。
饱读诗书的汪国云,深知读书对一个孩子发展的主要性,既增加知识,又提升品质。
在干系部门的支持下,2011年初,汪国云将个人近万册藏书从建德城区的家里搬到了大同乡下,办起了浙江省第一家屯子书院——建德市大同书院,免费供大家借阅。
“大同镇间隔建德市区有31公里,是一个山区镇,也是杭州留守儿童最多的州里之一,我希望能多为孩子们做点事,创办大同书院,一是希望孩子们传承精良的传统文化,二是让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气。” 汪国云说,这便是他的初心。
令人欣慰的是,过去8年来,在社会各界赠书、汪国云自己买书的坚持下,目前大同书院的藏书已经打破了30000册,涵盖文、史、哲和少儿读物,年接待读者3000余人次。
书院虽小“五脏俱全” 还有大学生、西席义工来通报“最美”
大同书院很好找寻,它紧邻大同镇中央幼儿园,独立成院,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虽小却“五脏俱全”,由4间超过100平方米的单间组成——
第一间是大同讲堂(也叫西乡讲堂),紧张为成年人供应讲学 ;第二间是大同学堂,面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开课、读书、自习;第三间是藏书室,6排书架上,分门别类收藏了30000多本书;第四间是藏品室,收藏了具有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藏品。
今年10月,当地政府投资了20万元对大同书院进行提升改造,再度提升了书院环境。
走进本日的大同书院,窗明几净,书喷鼻香沁人。每个周末,你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甚至远……”
在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从汪国云身上汲取了 “崇学、向善”的品质。
平日里,大同书院的运维紧张依赖汪国云和妻子,偶尔还会约请义工西席开讲。每周,汪国云都会在大同书院里的“固定讲堂”责任讲课,辅导写作、书法等;隔月,他还会拜访大同镇各村落的屯子文化礼堂,开设“流动讲堂”,将知识传播到大同的每个村落。
到了暑假里,一支由当地西席、在校大学生等人组成的义工军队也会来帮衬,通报“最美”。他们根据各自专长,来大同书院教孩子们书法、器乐、绘画……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拓展了他们的阅历,又让留守儿童、“小候鸟”有了一个身心可栖的地方。
“大同书院的孩子”今年考上了一今年夜学 将梦想放飞到了大山外头
今年夏天,汪国云由于一名“大同书院的孩子”而特殊高兴——18岁的季佳楠以总分633,高于浙江省一本线38分的好成绩考到了大山表面的天下,将梦想放飞到了大山外头。
2011年,大同书院成立伊始,还在读小学4年级的季佳楠就走进了大同书院,是来这里最早一批的孩子。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季佳楠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课外补习班,只是将大部分的课余韶光,花在了距家不远的大同书院,优质的读书、学习、听讲、自习惯氛,让她收成满满。
如今的大同书院里,每年的讲课、活动达60多场。
除了常规为屯子留守儿童做事的作文点评、演讲辅导、书法练习等活动外,大同书院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也已经进行到了第97课、古诗词朗诵会进行到了145期,新开设的“西乡讲堂·西乡夜话”百姓谈进行了第3期……
同时,大同书院的“流动讲堂”也深受大家的欢迎,书院老师已应邀到学校、企奇迹单位讲授传统文化课、主题课100多场,社会影响力还在连续不断扩大。
“立时便是新年了,我打算给大同书院的孩子们开个联欢会,并约请已经考入大学的师兄师姐们重返书院,给孩子们分享一下学习履历、读书心得,让更多的孩子传承精良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气。”汪国云的话很平实,却透着“最美”的初心。
大同书院地址:建德市大同镇书院路1号
韶光:每周 周三下午、晚上;周四上午、下午;周六下午、晚上;周日上午、下午。
通讯员丨李欢欢 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