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古诗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这首著名的《送朋侪》是出自唐代女墨客--薛涛的笔下。这位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墨客,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的女子,其人品,苍苍劲节,其诗品,清奇雅正,千里宾朋,胜友南北,红笺漫卷,诗达四方,历代墨客骚人,无不崇奉。
怀揣着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墨客的欣赏与喜好,便于今日专程去了趟坐落于四川成都东门锦江南岸的“西蜀名园”--望江楼公园。
这个集唐代女墨客薛涛遗迹,清代古建筑群和和各种奇珍奇竹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公园内翟锦浩渺,诗楼韵致,亭榭花境,碑牌匾对……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与波光楼影,茂竹修林的自然景致交相照映,更衬托出此处的清幽宜人。
跨入公园大门,游廊两侧的翠竹如姣好少女般楚楚动人,又如谦谦公子般温润如玉,微风吹动,翠竹摇荡,簌簌作响,温顺的声音不禁让人怡然自得。沿右侧的小径前行,便可见由汉白玉雕成的高约3米的薛涛像。风采卓越,面如玉盘,罗衣微袒,高髻似冠的薛涛,彷佛溜达于修竹茂林中寻章觅句,又似触情生情般若有所思。
因薛涛生平爱竹,后人为纪念她,便在园内遍栽各种佳竹,园内竹子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竹影婆娑,龙吟细细,溜达于此,无不觉得竹园的特色,迎面而来。
经由翠竹夹道的小径,便可瞥见红砖青瓦的薛涛纪念馆。馆内集中展示了薛涛的平生、经历、诗歌等干系史料,并通过壁画的形式,按照“泪别长按、才女往春、芳菲天下、边楼壮歌、众望所归、诗魂长存”等七个篇章阐述了薛涛这位仙颜与才情兼得的女子充满传奇色彩而又命运多舛的生平。馆内的陈设布局,兼具当代技艺与古朴风采于一体,颇具特色。
对付古典建筑一贯比较偏爱的我,如此近间隔地不雅观赏到到以此而为公园之名的望江楼便欣喜雀跃起来。望江楼是园内,也是成都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雄伟壮不雅观,设计奥妙。
倚江而建的望江楼,原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名。望江楼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建成,高27.9米,为全木穿榫构造,第一、二层为四面,第三、四层为八面,为古今楼阁中少见的建筑风格。此楼朱柱碧瓦,崇楼丽阁,飞檐翘角,玉砌雕阑,阁顶为鎏金宝顶,每层的屋脊、插脚等都饰有精美的人物及禽兽雕刻,楼阁底层及顶层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凤凰戏牡丹和团龙图案,真可谓惟妙惟肖,异彩纷呈。
登上望江楼远眺,锦江秋色,尽收眼底,颇有点游目骋怀之感。这古色古喷鼻香的望江楼与对岸高楼耸立的“望江名门”遥相呼应,不禁让人感叹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与社会发展的更新迭代。
与望江楼附近的吟诗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曾毁于兵燹,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由于薛涛晚年在成都的故居碧鸡坊建有吟诗楼,以是建此楼,以资凭吊。为砖木构造的吟诗楼,一楼三叠,翼角飞檐,四面敞轩,秀巧玲珑,独具一格,颇具江南庭院风采。
由吟诗楼左侧的石阶而上,便可登上二楼,楼上四周建筑有美人靠,供游人小憩。我依赖在吟诗楼二楼的悬挑阳台上,环顾四周,园内亭阁小桥、翠竹、碧潭等景致,映入眼帘,几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或许他们也跟我一样,对付这样的古风古韵也是情有独钟吧,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容貌,回忆起当初初为人妻的日子,无不感叹光阴荏苒,光阴似箭!
安歇少焉,便闲庭信步地游览了浣笺亭、五云仙馆、濯锦楼、薛涛井、清婉室、流杯池和泉喷鼻香榭等古建筑群,此番建筑均风格新奇,各有千秋,值得逐步不雅观赏。
由于韶光的缘故,我不得不离开此处了。当我迈出望江楼公园的大门,回望竹树荫蓊的幽径,碧瓦朱檐的古建筑,回忆起历代文人墨客凭吊薛涛的诗词楹联,不由得咏起:
“客气宁自持““苍苍劲节奇”。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才女亦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