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从机场前往皇姑区某酒店的路上,车窗外的城市风光开启了我对沈阳的初步印象。
视频加载中...
这座东三省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沈阳给我的觉得是太低调。这大概是跟我常去黑龙江、吉林有关,对付辽宁的认知较浅,对沈阳的关注甚少。
因而,当我进入这座城,当我通过车窗瞥见那座如钻石一样平常的建筑,于阳光下熠熠生辉时,沈阳在这一刻填补了我的“东三省之旅”。
盛京大剧院实在惊艳,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住。下榻酒店后,本想着补一觉,但念念难忘“大钻石”,寻思着日落余晖下,华灯初上,盛京大剧院一定是更加光彩夺目。
上一秒刚这么思考着,下一秒就已经背上无人灵活身了。
盛京大剧院原名“沈阳文化艺术中央”,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形状酷似一颗钻石,是沈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沈阳的标志性建筑很多,如沈阳故宫、沈阳周遭大厦、辽宁广播电视塔等)。
航拍之下,只见“天降钻石”,坐落浑河以北。它实力雄厚,拥有上万吨重的钢骨架、3万平方米的钻石外立面。
钢骨架中,最重铸钢节点达103吨,属分外超大超重节点,在海内建筑钢构造工程中的运用极为罕见。
而钻石外立面共有64个切割面。每个面由400块三角形玻璃板组合,共需25600块玻璃。个中最大的玻璃面积达1231平方米,有的玻璃重达上千斤。
据先容,中央“钻面”选用的是四层双中空玻璃,以此增加“钻石”的闪亮度,使“巨钻”看起来更通透都雅。 不论这天间还是夜晚,这颗“巨大钻石”都美得非同凡响。
主体建筑紧张由1800座的综合戏院、1200座的音乐厅和500座的多功能厅三部分组成。
这里可以举办舞剧、话剧、歌剧、 芭蕾、音乐会、 时装演出、综合晚会等浩瀚艺术演出,经由精密的声学打算,这里的演出效果完备可以与国家大剧院相媲美。这令我对盛京大剧院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神往。
当时在车上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以为这建筑十分奇特,寻思着不是某个大戏院便是某个艺术展览中央或展览馆。
拍了几张图片和视频发网上后,不少网友留言说’这是盛京大剧院’,是沈阳的地标建筑之一,曾获“鲁班奖”(“鲁班奖”被称为中国建筑界的“奥斯卡奖”),以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发的“中国建筑装饰奖”。
作为一个建筑爱好者,面对如此惊艳的作品,不仅因此看城市风光的心态来航拍,更是好奇它与城市、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东边是青年大街,五爱浑河隧道于西,二环路以南,浑河以北,这座大剧院称得上是完美有效衔接了城市道路、主体建筑与自然环境。
大平台与建筑二层衔接,将建筑一层体量屏蔽在人们视线之外,使建筑对自然景不雅观和临水界面的影响达到最小,表示融于自然,享受自然的目的。
不论是我在地面上平视它、仰视它,还是利用无人机俯视它,它都显得那么自然而不突兀。
不由想到这一句话:“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剧院,则是文化的承接载体。”盛京大剧院的建成,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同时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它不断唤起人们心底那份对艺术的执念和渴望,以是,要想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看看它的剧院就知道了。
因而,这使我更加好奇盛京大剧院的设计者(或团队)是谁?设计灵感又是什么?
沈阳作为一座老重工业城市,作为清朝发祥地,“钻石”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在这较之大气晶莹剔透的外表下,盛京大剧院的笔墨更多地挥洒在内部空间形态的刻画和塑造上。可惜的是,未能走进戏院内部一探究竟;遗憾的是,未能看一场华美的艺术演出。
奈何,我想象千万遍,也不及走进看一眼。只能暂且通过网上搜索干系图源了。
但幸运的是,初见沈阳,就遇见了这颗“大钻石”,仿佛是为这一段旅行开启了一个浪漫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