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大开脑洞”,设计了这条火遍全国的轨道交通?设计培植期间有着若何的故事?

5月24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约请到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设计团队卖力人、重庆大学土木学院叶天义老师,为你揭秘“网红”那些事儿。

李子坝站建筑设计特色 工艺流程

屋子和轻轨一起修

20年前他就设计了“轻轨穿楼”

去过重庆李子坝轻轨站的网友都知道,这儿之以是成为网络爆款,最大的亮点便是:高耸的轻轨轨道和列车直直穿过居民楼,楼即是站,站即是楼。
这个站点2004年试运营,2006年正式运营。
实在早在1998年,轨道就方案在桂花园坡底下和嘉陵江滨江路之间修一座轻轨站点。

叶天义所在的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受轨道公司和开拓商的委托,卖力主持该站点的设计,除了穿楼而过的想法外,他们还想了其余两种方案:轨道改线、开拓商另辟地修楼。
也便是说,如果当时选了这两种方案,那么现在就看不到“网红”景不雅观了。
值得光彩的是,轨道公司和开拓商希望在节约本钱的根本上,把站点修起来,就决定互助共同在这个地方修轨道站+居民楼的综合楼。

当时,“穿楼而过”的轻轨,在全国还没有先例。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叶天义团队统共13个人,图纸设计大稿至少画了6版,“全部韶光都扑在上面了。
”从1998年接到项目开始,到2000年终极敲定设计方案,他们花了整整两年韶光。

正是由于有叶天义团队13人的集体聪慧,现在,我们站在马路上举头仰望,可以看到一栋19楼的“神奇”建筑横亘在面前:这栋火爆网络的居民楼,1楼至5楼是商铺,9楼至19楼是住宅,中间6楼至8楼是轨道交通区域。
个中,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间隔地面有26米。
每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空高约3.6米,列车穿越的长度有132米。

当年不办理这3个问题

现在就“打不了卡”!

你知道吗?在培植之初,如果不是叶天义的设计团队办理了下面这3个问题,你现在就不能在李子坝轻轨站“打卡”!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房屋构造和轨道构造在设计上的巨大差异——设计房屋须要静态思维,设计轨道和桥梁等须要动态思维,而且房屋与轨道、桥梁的利用性能和状态是完备不同的体系。
此外,山城重庆的地形高低起伏,在这个地方修一栋屋子,可能涌现垮塌或者滑坡,如何让屋子、轨道站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团队当时亟待办理的第二大问题;轨道和房屋的消防、人流疏散标准不一样,这第三个问题也让设计团队很“打脑壳”。

对此,叶天义所在团队花了很永劫光,想出了一个看似“大略粗暴”的办理办法——“三个脱开”,即房屋和后面的坡地脱开、轨道构造和房屋构造脱开、轨道与房屋的消防和人流组织脱开,把繁芜问题大略化了。

“轨道的主构造和屋子的主构造是彻底分开的,哪怕把屋子拆掉,也完备不会影响轨道的运行。
”叶天义先容到,虽然网友们看到的图片中,楼栋与轨道的确是“抱”在一起的,不过,它们实在是间隔20厘米的邻居关系。

正是由于有这“三个脱开”,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成为全国首条穿楼而过的轨道,为之后的楼房和轨道结合设计供应了很好的借鉴。

“网红”

之父以为“很平常”

没想到轻轨站成为爆款

李子坝轻轨站“网红”打造之父叶天义,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土木工程学院任教。
“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想这么多,没想到轻轨站会成为爆款。
”叶天义笑称。

叶天义所在的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除了李子坝轻轨站,还有两处即将亮相的“网红重庆打卡地”作品——朝天门来福士广场和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如何培植山净水秀俏丽之地,如何使重庆更加俏丽、更加宜居,一贯是我们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思考的问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布告华建民先容,团队参与到来福士广场300多米长的空中连廊设计中,对连廊如何架在高空、风对其影响有多大等问题进行技能剖析、设计。
今年年底即将开街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首开区,也有重庆大学这支团队的参与。
“网红之父”叶天义教过的很多学生,也都在里面事情、参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