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广雅中学内的最新考古创造。
为合营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培植,从7月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项目用地约5000平方米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创造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
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勘探创造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现场,古墓葬密集分布

西藏生物园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目前,现场已清理古代文化遗存188处,包括墓葬125座、灰坑32个、水井7处、沟4条、池2个,出土陶瓷器、青铜器、石器等各种文物470余件(套)。

考古现场航拍图

据悉,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位于广州市环市西路,地处广州古城西北,工程所在地属于广州市“和平新村落—流花—越秀公园”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
在工程西北的西村落地区,自1953年以来已先后发掘宋代西村落窑及数百座秦汉至明清期间墓葬。
据2008届校友回顾,墓葬所在地的莲韬馆原为校内的生物园,近老图书馆。

这次考古创造的古代文化遗存分布十分密集,晚期遗迹冲破早期遗迹的征象频繁,文化遗存年代范围超过先秦、汉晋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各期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先容,先秦遗存是本次考古的最主要创造,包括41座墓葬、1眼水井。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皆为东西向,排列有序。
随葬器物以陶豆、铜匕首、铜剑、铜斧及玉玦为代表。
其墓葬的埋葬办法、随葬品的形态都有统一且光鲜的特点。

据初步判断,这批墓葬时期为战国期间,这是迄今考古创造的间隔广州古城最近、分布最集中的先秦期间遗存,为探索广州建城以前珠江北岸、越秀山附近的人类活动供应了主要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广州城建城历史供应了主要线索。

出土的汉代器物

此外,两汉期间的遗迹也十分丰富,包括墓葬36座、灰坑10处、水井3处。
个中3座东汉期间砖室墓规模较大、构造讲究。
M26平面略呈“中”字形,墓室底部排水沟穿过后室向墓后延伸,这种构造在广州两汉墓葬中还是首例。

该墓虽被严重盗扰,但在前室仍旧出土了50余件器物,个中的狗、牛、猪、鸡、鸭等家畜家禽模型,制作精美,形态维妙维肖,是近年考古发掘不可多得的汉代陶质文物佳构。
有趣的是,不少陶猪、陶羊都耷拉着舌头,考古人员揣测或与当时景象酷热有关。

本次考古发掘还有一项主要创造是宋代砖室墓M8。
该墓规模不大,但墓内随葬器物丰富,出土一套铜钵、铜碗、铜筷和铜勺等“餐具”,1面铜镜,还有4件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碗和1件青白瓷盏,十分精美。

铜餐具

出土宋代瓷器

看到,这批出土文物目前安置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内,文保职员正在对其进行文物保护修复。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任吕良波先容,青铜器修复须要经由繁复的流程,实际上,器物还未出土时,考古人员就对其开始了文物保护,提前做好预案,对付完全性较差的器物进行整体打包出土,再利用显微镜对文物进行勘测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相应的修复,全体修复时长可能从数月至两年。

出土的矛、匕首等

出土的匕首

此外,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大众年夜众考古活动,与广东广雅中学密切沟通,先后接管了7批近400名师生到工地参不雅观研学,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教室。

易西兵透露,初步操持在明年春节前后,将2020年广州出土文物集结,策划为专题展览,向"大众开放。

【知多D】

广雅中学内有多少古迹文物?

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敞开办的广雅书院。
学校位于荔湾区西村落,百余年来,一贯在原址办学,被誉为“中国近当代教诲史的活的见证”,是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校园培植保持了传统的书院风格和浓郁的岭南特色,建筑多为红墙黄瓦绿脊,外呈中华建筑经典高雅之美,内蕴广雅深厚绵长文化秘闻。

莲韬馆(复建中):原为广雅书院的紧张建筑物之一,为山长(院长)居住及接待诸生、进行学术互换之所,也是广雅改革、创新精神的象征符号之一。

冠冕楼:建于1889年,原来是广雅书院的图书馆。
戊戌变法后,广雅率先增设西学课程,冠冕楼也收入了西学书本,是当时广东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现在,冠冕楼被辟为广雅校史馆,毕业礼也在冠冕楼门前举行。

濂溪祠:是广雅中学浩瀚历史久远的古建筑之一,是创始人张之洞为纪念周敦颐而建。
早在广雅书院期间,每逢开学见礼时,书院山长便带领学生首拜孔子,次拜濂溪师长西席。
濂溪祠自创办之初便与冠冕楼、山长楼、天真堂、莲韬馆等同属书院的紧张建筑物。

山长楼:即校长楼,以前“山长”即现在的校长。

经正天真堂:天真堂原来是讲经答问的地方,朱一新任广雅书院山永劫,在天真堂解答学子疑问,写成《天真堂答问》一书。

【】黄堃媛

【通讯员】穗文考

【图片】黄堃媛 部分由通讯员供图

【演习生】程钰琳

【作者】 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