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坐落在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
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应县稽核后曾说:“山西应县有三件宝:佛宫寺释迦塔,净土寺天宫楼阁藻井和净土寺山门前的石狮子,个中佛宫寺释迦塔是天下上独一无二的伟大精品,实属国之宝贝,世之奇葩。

据《应州志》记载:释迦塔建成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增修完成于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塔高67.31米,采取全木构造搭建,共耗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木塔”。

年夜同木构造建筑设计 施工管理

说到佛宫寺和释迦塔,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历史人物——辽国萧太后,由于释迦塔正是由萧太后倡议建筑的。
在《契丹国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兴宗皇后萧氏,应州人。
”作为辽代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在家乡大兴土木建筑寺庙和佛塔以彰显家威,也在情理之中。

据记载,释迦塔由萧太后亲自设计,她大胆继续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设计科学严密,堪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特殊是全塔广泛采取斗拱构造,共有斗栱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素有“斗栱博物馆”之称。

历代天子对应县木塔也非常重视,木塔外檐悬挂的多块匾额中,“峻极神功”匾额是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题写。
“天下奇不雅观”匾额是明武宗朱厚照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题写。
由于建筑高层木构建筑须要耗费大量木材,在此后的明清期间再也没有建造过。

应县木塔可以同时容1500人登塔,由于塔身自重2600多吨,使得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均匀负重高达110吨。
然而木塔自建成以来的千年间,共历经40余次地震、200余次枪击炮轰,以及无数次电闪雷击,至今巍然耸立,尤其是在1948年解放应县时,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仍耸立不倒,堪称奇迹。

经专家剖析,应县木塔能够耸立千年不倒,紧张缘故原由是塔基深厚,经丈量,这座由石料砌成的塔基厚达6.4米,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
此外,木塔所用木材紧张是油松,本身不易被虫蛀。
而昔时夜风、地震来袭时,塔身的斗拱构造又可以接管动能,保护主体构造不受侵害。

值得一提的是,在木塔顶上覆盖着各种宗教法器,四周八条铁链成为引雷的引下线,从而起到避雷针的功能,庇佑木塔安然度过雷击。
2016年,释迦塔被吉尼斯天下记录认定为天下最高木塔,成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天下三大奇塔”之一。
交通信息:景区距大同市约75公里,从应县高铁站出站后乘坐到县城的大巴车,中途途经应县木塔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