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世家牌楼
关西世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并设戏台,两进均为三开间,通面阔12米,通进深24米,面积282平方米。一进门厅,前设门楼,重檐歇山顶,斗栱为一斗六升,明间设一活动戏台。一进与二进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正厅,梁架为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用四柱,次间用中柱,梁架均为砖制,从墙上隐出。正厅东侧山墙上嵌有一石碑,记载了建房经历、年代及周围环境培植等干系情形。
关西世家·斗拱雕花
门楼制作工艺博识,气势威严壮不雅观。山墙梁架,采取砖制,为龙游县明代建筑的一大特色。是浙江省地方特色明显的明代祠堂建筑。“关西世家”全体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面积282平方米,前厅面积略大于后厅,前厅内没有活动戏台一座,架于柱间,戏台分旁边两部分,大小一样,均是长5米,宽1.27米,高1.63米,中间铺板,板长1.3米,戏台四角台柱头均是莲花结顶一类图案。这种古朴坚实、可装可拆可抬的明朝戏台,在浙江省也是罕见的。
关西世家·天井
后厅后墙檐额枋正中,悬木质匾额一块,后厅所有木质柱均呈梭形,础为(木质)形;三面墙(南北二墙、后檐墙)上的柱、梁架及斗拱、枋,均为陶质,古朴大方。建筑后厅的年代刻在北墙上的石碑上,韶光是“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二十八日”,由杨官五为首建造。“关西世家”南侧,有半月形水塘一口,常年净水满塘,面积千平方有余,不仅供村落民洗涤之用,且为调节温、湿度和消防之用。
关西世家·院落布局
关西世家还保留了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杨令公銮驾”五十七件和《迥溪杨氏宗谱》五卷。1986年7月杨氏宗祠被定为当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