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1332年)年间,明清多次重修。
该寺伽兰殿所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胡多见撰书的木刻题记载:“秦邑城北有兴国寺,……寺上有般若殿一座,雄镇如盘,左有伽兰殿,右有菩萨殿,环铺如楔。
中左有钟楼,中右有鼓楼,对峙如柱。
门前有金刚殿,门侧有天王殿,护卫如队。
诚秦城一古迹,一奇不雅观也。
”兴国寺经由六百多年的变迁,其它建筑大多坍塌,只有山门、钟楼、鼓楼、般若殿安稳如磐,迄今无缺。

般若殿即大雄宝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长11.7米,进深两间三椽(前出副阶一椽),宽八米。
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正脊两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饰,两端各安一条龙吻,二龙横目卷尾,张口吞脊,姿态威猛。
正中部饰以琉璃兽面,上置一火珠,两侧置走兽。
垂脊和戗脊上饰蹲兽,戗脊上还置天王、狮、豹、马、狗等。
大殿架梁用六根檐柱支撑,当中两根檐柱,浑圆硕大。
大殿栏额上方悬挂牌匾“般若”二字,系明嘉靖25年(1546年)秦安籍著名学者胡瓒宗所书,厚重典雅,大气磅礴,是一件宝贵的书法艺术品。
般若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数次重修,但梁架构造,斗拱风格依旧保持元代建筑的特点。
是甘肃省现存年代最早、保存完全的木构造古建筑,也是研究元代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有诗曰:兴国般弱寺,元代始所筑。
古殿惊江海,高耸瞰平陆。
喷鼻香烛乞福田,至今有遗俗。
鹪鹩易为群,凤凰难同族。

甘肃木构造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为妥善保护这座古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拨专款进行了维修。
九十年代又在阁下新建了仿古建筑秦安县博物馆,兴国文化广场等。
处在闹市区的这座古刹及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馆藏各种文物5000余件,个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79件,三级文物385件),记录着县城的历史文化,也见证着县城的社会变迁。
兴国寺全天免费开放,在游览寺庙的同时还可参不雅观博物馆内的文物(博物馆星期一闭馆)。
天水市距秦安县约40公里,高速直达,高铁也可直达县城,交通非常方便。
欢迎朋友们来天水不雅观光旅游,品尝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