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称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根本相对薄弱的内地。
考虑到资源等成分,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将机器加工企业,设置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
在末了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
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支配在东北地区外,别的绝大多数支配在中西部地区,个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支配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个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实际投资量的44.3%,别的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即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有色金属加工是什么样子?

全南铝合金建筑设计 施工管理

中国是最早认识并且运用有色金属的文明古国之一(见冶金史)。
但自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并进行抢夺往后,旧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就一贯处在极为掉队的状态。
1949年全国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只有几十个、职工仅几万人,生产不到十个品种,而且多以矿砂质料等低级产品形式,供应欧美、日本,仅锡、锑两种出口产品就占了当时有色金属产量的一半以上。

比如,抗战期间,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达成代价2000万美元的华锡借款协议和代价2500美元的钨砂借款协议。
华锡贷款协议规定,中方在7年内售锡4万吨以了债贷款,年息减为4厘,其他条件也较桐油贷款优惠。
钨砂贷款年息也是4厘,但条件更优惠,只规定中方在5年内运售钨砂偿还贷款。

941年1月31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金属准备公司签订了一项在7年内由中国向美国出售代价约为6 000万美元的钨砂、纯锑、华锡的条约。

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我国同苏联确定了156个大型声援项目,个中有色金属有:

1、抚顺铝厂

抚顺铝业有限公司(前身抚顺铝厂),从属于中国铝业公司。
抚铝始建于l936年,是中国第一家轻、罕有色金属综合性大型冶炼加工企业,是我国铝、镁、硅、钛工业的摇篮,被誉为“有色的鞍钢”。
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党和国家40多位领导人到抚铝察看过。
党和国家给了抚铝崇高的政治名誉和很多政策扶持。

1936年11月10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与伪满政府商定为了共同生产铝,成立满洲轻金属制造株式会社(简称“满轻”)抚顺工厂,即抚顺铝厂在日伪期间的前身。

1937年6月,由德国设计的“满轻”抚顺工厂的铝年产能4000吨的铝电解车间和碳素车间开始培植,1938年6月建成,同年10月80台24KA的铝电解槽开始产铝。

1938年,“满轻”抚顺工厂分开了“满铁”的从属关系,划归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管理,于1941年扩建到年产能10000吨。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苏军进占工厂仅仅36天的韶光,就把企业全部紧张机器设备搬空,使企业无法再进行生产。

1946年国民党吸收工厂,将企业定名为“电气化学厂”,后更名为“抚顺矿务局第三化学分厂”。
国民党吸收大员来厂后把工厂物资抢劫一空,企业被毁坏得杂乱无章,险些成为一片废墟。

1948年11月1日抚顺解放,成立了抚顺制铝厂保管处,从属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更名为抚顺制铝厂,从属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

1951年1月,工厂改、扩建项目的一期和二期铝电解、镁电解工程被列入了国家第一、第二两个五年操持,并列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的两项。

1952年3月19日,企业更名为抚顺三○一厂;1954年更名为三○一厂,从属于中心重工业部;1956年改为从属冶金工业部;1969年1月18日,三○一对外启用抚顺东风厂厂名。

2、哈尔滨铝加工厂

1954年4月10日,中国第一个铝合金加工厂——哈尔滨101厂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破土动工,1956年11月5日建成投产。
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紧张生产铝材、镁材、铝镁合金材料等。
后相继改称国营新疆加工厂、国营新风加工厂、哈尔滨铝加工厂,1974年3月改为东北轻合金加工厂。

东北轻合金有限任务公司(原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即101厂,以下简称东轻公司)是1950年4月东北公民政府重工业部委托原苏联有色金属加工设计院总体设计,1952年2月陈云同道代中财委党组向党中心撰写建厂报告,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亲自阅定筹建的中国第一个铝镁合金企业,是国家 “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中的2项。
1956年11月正式开工生产,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年产铝材2.6万吨。
第二期工程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6年全部竣工投产。
1992年被认定为国有特大型企业,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央认定为“中国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基地”,被盛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

东轻公司紧张生产铝、镁及其合金板、带、箔、管、棒、型、线、粉材、锻件和深加工制品等,共有18大类、258种合金、4062个品种、18704个规格,是唯一一家主持一项和参与一项国家“863”操持的铝加工企业,在同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浸染。

东轻公司的主导产品紧张技能指标处于海内前辈水平。
出口主导产品铝合金预拉伸板符合德国EN标准及美国ASTM-B209,AMS-Q/Q-A-250/N标准,广泛运用于电子、汽车、机器设备、五金加工等行业。
东轻公司生产的各种型材、棒材、模压件等产品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并出口到美国、英国、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3、沈阳电缆厂

第四机器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工业企业,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
位于沈阳市。
其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满洲电线株式会社。
1948年11月,由解放军接管。
1953年9月,沈阳电缆厂开始进行改扩建工程。
1956年9月,沈阳电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并正式投产。

2011年原址已拆除,更名为沈阳电缆有限任务公司。

4、株洲硬质合金厂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地处国家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带和中国南方交通主要枢纽的湖南省株洲市。
1954年开始建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培植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被誉为“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现为天下500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型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企业。

公司紧张生产金属切削工具、矿山及油田钻探采掘工具、硬质材料、钨钼制品、钽铌制品、罕有金属粉末产品等六大系列产品,广泛运用于冶金、机器、地质、煤炭、石油、化工、电子、轻纺及国防军工等领域。

公司拥有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能中央、工业产品质量掌握和技能评价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硬质合金质检站,被认定为国家技能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湖南省第一家博士后科研事情站挂牌单位。

公司承担了大量国家“863”和“973”操持项目、国家创新能力培植项目、国家科技支撑操持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计策性创新产品及重点新产品项目,得到省部级以上各种名誉和褒奖超过40项,拥有有效专利800多项。

公司作为中国五矿打造“海内第一,天下一流”的钨家当集团的主要一员,将秉承中国五矿“珍惜有限、创造无限”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守公司“精诚创造代价”的核心代价不雅观,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实现可持续康健科学发展。

5、杨家杖子钼矿厂

我国钼矿首先创造于清朝末年,始采于第一次天下大战前夕。
当时紧张开采的是闽浙沿海一带的一些脉型钼矿和华南一些伴生有钼的脉型钨矿
抗日战役末期,辽宁杨家杖子钼矿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抢夺式开采。
解放前年产量才几吨,最多也就十余吨。
解放后,为了知足我国社会主义培植的须要,先后建立起颇具规模的三大钼业基地(辽宁杨家杖子,陕西金堆城,河南栾川)以及多少中小型矿山,许多铜矿和钨矿也回收伴生的钼,从而使我国钼精矿的年产量跃入天下前辈行列。

纯钼丝用于高温电炉和电火花加工还有线切割加工;钼片用来制造无线电器材和X射线器材;合金钢中加钼可以提高弹性极限、抗堕落性能以及保持永久磁性等。
钼是植物成长和发育中所需七种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没有它,植物就无法生存。
动物和鱼类与植物一样,同样须要钼。

如今三万职工已经迁走。

6、云南锡业公司

云锡前身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建办的个旧厂务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云锡作为全国156个重点培植项目之一加以投资培植。
经由100多年的发展,云锡已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锡化工、砷化工、锡材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贵金属材料、建筑建材、房地产开拓、机器制造、仓储运输、国际物流、科研设计和家当化开拓等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成为天下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和天下最大的锡化工中央、天下最大的锡材加工中央、天下最大的砷化工中央,以及天下级的稀贵金属研发中央。

云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能中央和全国最大的锡业研究开拓机构,拥有天下著名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贵金属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贵金属多学科领域综合性研究开拓的科研院所,是天下有名的贵金属研究所之一。
云锡在锡矿采、选、冶、锡化工、锡材深加工、砷化工和贵金属研究等方面具有全国乃至天下领先的技能开拓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前辈的采、选、冶生产装备,锡选冶技能和设备居天下领先水平。
现有高等专业技能职员474人,个中64人享受政府分外津贴。
有博士生导师5人。
这些年来先后取得了400多项科研成果,个中国家级52项、省部级404项、国家专利122项。

7、江西大吉山钨

大吉山钨矿 是江西罕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矿山,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培植的骨干企业。
矿区位于南岭九连山脉中部,地处赣粤交界处,行政区划属江西省全南县,南与广东连平县、翁源县接壤,矿区占地面积8.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万余人。

大吉山钨矿,位于九连山脉中部,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
该矿床创造于1918年2月,已有近65年的生产史。
1949年前多系手工采矿与选矿,矿山资源丢失很大。
1952年10月收归国营,1959年1月投产了一座年处理原矿石81.2万吨的重选厂。
该矿为岩浆后期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矿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工业矿脉计96条,走向600~800m,矿化深度为500~800m,单脉厚度0.01~3m,均匀0.4m旁边。
具有工业代价的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自然铋、辉铋矿、辉钼矿、绿柱石,从中回收钨、铋、钼、硫铁矿。
1949年以来共生产钨精矿97935吨。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折衷宣部主理,中国科协创新计策研究院、中国城市方案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8、江西西西岳钨矿

西西岳因钨而有名于世,它所在的大余县,素有“天下钨都”之美誉,西西岳钨矿则是“天下钨都”大余最为残酷的明珠。
经历清末被“洋人”创造、民间大规模开采,新中国辉煌发展、中外驰名,西西岳钨矿的不平凡进程亦是熠熠生辉。

西西岳刚创造钨矿时,山上到处可见袒露的钨矿石,福音堂的天主教徒每人每天可拣几十斤, 有的多达百余斤。

1914年第一次天下大战爆发后, 各国军工业急需钨制作军器,美、英、德等帝国主义纷纭指派其代理人到大余县抢购钨砂。

顿时钨砂价格猛涨,几年韶光吸引了大余县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农人上山拣砂、 挖矿。
钨砂产量大大增长,是开山以来的极盛期间。

1949年8月,赣南得到解放,公民政府全面接管各地钨矿业,建立重工业部有色金属总局江西分局,我国钨业进入一个新时期。

1949年往后,国家接管苏联声援的第一个“五年操持”当中,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当中就有西西岳钨矿的兴建。
按当时的产能与探矿,西西岳钨矿成为了全国的钨家当重点基地,那时的西西岳钨矿赢得了全天下的钨行业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赣南成立了9大国有统配矿山、16个地方国营矿山和20多个集体坑口,成为全国乃至天下最紧张的钨质料产地。
其间地质事情者探明钨储量的矿区106处,累计储量117万吨,钨保有储量占全国第二,但高品质的黑钨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第一,为全国同类产品的70%,天下的60%。

西西岳亦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期。
1953年,西西岳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1954年国营建厂,1956年完成技能设计,并开始施工培植,1959年10月建成采矿、运输、选矿日生产能力为2250吨的中型有色金属矿山。

1970年,经由不断技能改造,日生产能力提高到3000吨以上。
自始至终西西岳一贯都是“钨都”的老大哥,为新中国的出口创汇、发展特种钢铁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9、江西岿美山钨矿

岿美山钨矿是一家省属中型国有企业,位于江西省定南县境内。
地理坐标东经114度50分38秒,北纬24度43分,属九连山山脉主脊之一。
矿区距定南县城33公里,距京九线定南站30公里,距赣粤高速老城出口处15公里,交通便利。

岿美山钨矿创造于1918年。
1949年8月21日中国公民解放军第48军143师警卫营第2连接管矿区,矿区得到解放,随后建立“龙华钨业管理处”, 1953年改称为岿美山钨矿。
在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岿美山钨矿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培植项目之一,是全国原第三大钨矿之一。
先后从属于中心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江西分局、江西省冶金工业厅、中国华兴钨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南昌公司,现为江西罕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
半个多世纪来,岿美山钨矿为国家的经济培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10、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白银有色集团株式会社的前身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培植项目之一,和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50多年来累计生产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产品550多万吨,上缴利税84亿元,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银有色集团株式会社注书籍钱54.75亿元,股东为中信集团、国安集团、甘肃省国资委、甘肃省新业国资公司、信达资产公司、东方资产公司、华融资产公司、长城资产公司以及甘肃省经合总公司。
公司资产总额205亿元。
具熟年采选矿量200万吨、铜铅锌30万吨、黄金3000公斤、白银100吨、有色金属加工材5.65万吨、硫酸63万吨、氟化盐产品7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紧张产品铅锭、锌锭、银锭在LME注册,“红鹭”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有名度。

白银有色集团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产品品牌、工艺配套、技能人才和区域资源的上风,公司将通过走创新式规模经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铅锌、适度发展铜、积极发展化工及深加工,三年内力争使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超过65万吨。
经由努力,把公司建成一个规模效益突出、家当构造合理、管理规范科学、创新能力较强、竞争上风明显、文化秘闻深厚的海内一流、国际有名企业。

11、洛阳铜加工厂

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任务公司(以下简称“洛铜集团”)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培植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先后从属于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曾是海内铜加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产品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冶金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为新中国培植、国民经济培植和国防奇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核潜艇、大推力运载火箭、受控热核反应、正负电子对撞机、“神五”、“神六”载人飞船等国家项目中,担当尽责,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