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说上海老洋房的第5篇

前面我们说到了洋气的设计师,紧张是由于在老上海,当时有一些来自于外洋的设计师在上海设计了很多当时与国际接轨的大楼、酒店、公寓等等。
既然与国际接轨,那么在上海的老洋房里面又有哪些类型的洋房呢?这几天我们来好好盘点一下 :

圆体餐厅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昨天我们说到了《英国村落庄风格》,本日先来看两张大气恢宏的图片:

大家以为这是哪里呢?

没错,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凡尔赛宫(不是凡尔赛文化哦)。

而在上海老洋房里面也有同样风格的建筑,那便是:

法国文艺复兴府邸风格——太原路160号

与凡尔赛宫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有凡尔赛宫那么的大气恢宏,但是作为一栋花园别墅,在上海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有如此大面积的花园,是不是也是无可比拟的。

太原路160号——太原别墅

太原路160号太原别墅,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主楼1924年由狄百克洋行出资建造,美国克利洋行(A.Curry)设计,历时四年,1928年竣工。
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仿照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建筑设计建造的、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
听说太原别墅的紧张建筑材料全是从法国运来的,里面的家具也是法国打造的。

太原路160号(《1947年上海行号图》)

原为法商狄百克洋行住宅,抗降服利后曾为马歇尔寓所,太原路160号见证了马歇尔的努力。
只要他在沪期间,每天都在这里办公,会见国共两党要员,处理调解事宜。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1880~1959)

军调三人小组 右起: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

(电视剧《潜伏》就专门有关于军调的情节)

关于法国人狄百克,在当时的上海滩,称之为“匪贼状师”。
在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里,他靠着各种伎俩打赢官司,钱袋迅速膨胀起来,于是花大价钱造了这幢洋房,当时人称“狄百克花园”。

南面大花园草坪

1941年,狄百克逃往喷鼻香港,屋子为汉奸岑德广所有,抗降服利后又归军统所有,国民党将领上官云相亦在此短暂居住,直到马歇尔的到来,所往后来人们都称这里为“马歇尔私邸”,现为太原别墅(上海瑞金宾馆分部)。
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精良历史建筑,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别墅主楼为假三层砖木构造,黄色外墙,南立面入口设宽长门廊,两端为两根方形柱、中间三根塔司干式柱支撑,顶为阳台。

方形石柱子和塔斯干式支撑柱

法度模范老虎窗和孟莎式复折式红瓦坡屋顶

建筑最显法国特色的部分是它的屋顶和老虎窗,为孟莎式复折式红瓦坡屋顶,开拱券簸箕形立面法度模范老虎窗。
拱形窗砌仿石块窗套,窗楣置锁石饰。

城堡式圆体锥顶塔楼

北立面则又有一个具有早期法国文艺复兴特点的城堡式圆体锥顶塔楼。
建筑南面有支配精美的大花园草坪。

大花园草坪

建筑室内装修并不是纯粹的法国式,具有折衷主义特点,局部装修如室内玻璃门窗上的铁花、楼梯栏杆等装饰有新艺术派特色。

俊秀的大壁炉

从别墅底层东侧入室,是典雅华美的大厅。
厅内大理石地坪,墙面有柚木护壁,镶嵌着巨幅彩色陶瓷壁画,并用繁复石膏花饰线脚装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底层客厅与餐厅之间设有隔断拉门,门上阴刻填漆,可分隔室内空间。
隔断的屏风上还雕刻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中国民间故事。

室内会客厅,当时这样该当发生了不少决定中国大事的谈论

具有老洋房特色的木质旋转楼梯

由盘旋弧形楼梯拾级而上,二楼是当年马歇尔居住过的寝室,支配典雅的室内置有一套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
从室内穿过一扇小门,便是将军曾利用过的书房,里面贮藏过主要的文件书信。
二楼北向的房间曾是马歇尔随从的办公室,三楼是随从职员的起居室。

这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府邸风格的花园别墅,会跟邬达克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由于从1918年起,邬达克就在克利洋行做助手,而且一做便是7年。
在建筑期间,邬达克于1925年出来自主门户了,期间自然而然在克利洋行也学习到了很多实践履历。

克利洋行老板与当时的助手邬达克

朋友们有什么想要专门去探求或者理解的屋子,购买或者出租的,都可以见告小武,我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可以听听您的故事,也可以听听我说的屋子。

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想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互换,我们都会给大家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