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旋正屏幕 -
绿地集团在环球布局的第30座绿地中央,历时八年矗立于宁波三江口,正在改变三江六岸的商圈格局。
宁波绿地中央全景,拍照: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央项目自2012年方案招投标开始,绿地集团联手三益中国和日本设计共同完成了各项繁芜事情,三益中国更是从项目启动之初全程合营项目的落地实现。
2013年基地正式动工,层出不穷的现实难题与难以计数的反复修正将原来操持在3-4年培植完成的地标项目硬是拖至了“八年抗战”。
八年的打磨与熬炼,昔日三江口最具潜力的区域终于初现如今的挺立和优雅。
绿地中央项目韶光线
绿地中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项目规模,决定了该项目最主要的属性——地标性。
2011年,哈佛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or)的一部脱销书《城市的胜利》(Thiumph of the City)中指出:
城市地标建筑应将居住、餐馆、店铺和办公集中于一地,通过紧凑的方案从而方便交通、实现多功能共存,达到城市的最佳状态。
地标性城市建筑,该当因此消费和功能为导向和支撑的城市公共空间,须要对人群的需求作出准确、及时的回应,处于城市时期变革的最前端,是时期的精神状态、代价取向、社会感情和未来走势的标志,优先于文化类、政府类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变革。
城市中的地标性,拍照:刘松恺
如何构建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地标建筑包含哪些要素?在飞速且粗犷发展的城市中,如何创造兼具地标性与公共性的建筑形式,并表达城市风气?
以地标原则构建的“宁波绿地中央”背后,真实的设计逻辑究竟是若何的?
绿地中央外部街景,拍照:刘松恺
01
城市网络关系的梳理
矗立于三江口的绿地中央,拍照: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央项目地块位于三江口江湾,中马街道老外滩商圈。
熟习宁波的人可以在舆图上看到两条明显的城市轴线。其一,余姚江和奉化江终极在三江口并成甬江奔流至东海,是“宁波帮”动身的出发点,千百年见证宁波的变迁,形成沿江历史传承轴线。其二,中山东路连接东部新城和三江口,形成宁波最繁华的商业区,构建与奉化江垂直的横向商业轴线。
宁波城市轴线
江面远眺绿地中央,拍照:刘松恺
如今,横向轴线的发展已无法知足区域活化和空间迭代的城市发展哀求。建立纵向商业轴,同时发展城市风貌商业地标,将外滩历史街区、三江口商圈串联,是为城市功能进行有机延续和补充的主要环节。
宁波商业舆图
而绿地中央正好就处在轴线交点的关键位置。东侧来福士和钻石广场,南侧江北公园、江北公民广场等城市绿地,东南侧包括老码头、宁波美术馆、方案馆、天主教堂,以及板桥街在内的老外滩建筑群,绿地中央所处之地正是一个集历史、人文、景不雅观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通过对空间进行有序组织、严密梳理,绿地中央的落成将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都邑公园”,形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城市空间,供应高舒适度和高品质的办公、居住、购物环境,让城市居住者在此自然有机的发展和消费。
绿地中央作为都邑公园,拍照:刘松恺
城市历史文脉剖析
城市绿地景不雅观剖析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共3.68万平方米,被中间穿过的十字型市政道路分割为四个地块。基地东西两侧大庆南路与公民路为城市主干道,北侧为外滩大桥引桥段,地块西北与东南对角分别为地铁站点和公交始末站,交通为地块创造巨大人流。周边来福士广场商业区、外滩大厦办公楼、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也均可形成定向型人流。其余,历史建筑群和公民公园也为园地内消费性人群的形成供应根本。
被分割为四地块的绿地中央,拍照:刘松恺
如何整合分散的地块,导向多类型人群,是园地的的核心问题。绿地中央没有采取常规商业地产中常见的中央-边缘式层级构造,而是将广场、绿地等多个模糊的空间以一种非层级的分散布局与园地之内,让人们沿街溜达时随时方便参与身边的意见意义活力空间中,享受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持续近距打仗与互动。大量“小微公共空间”的设置,增加城市空间与身体间的黏度。
总平面图
裙房业态分布
高层业态分布
日常生活互动,拍照:刘松恺
02
城市立体空间的构建
长入空中的绿地中央,拍照:刘松恺
绿地中央共有5栋塔楼分散在四个地块,通过架空连廊串联起各自的裙房部分。从两岸眺望,五栋塔楼高低序列勾勒“山峦”般天涯线,构建新城市景不雅观。
个中南侧超高层高达240米,共48层,将成为宁波三江口第一高楼,霸占城市天涯线的制高点。别的四栋塔楼呈“甬”状,高度依次递减,形成序列城市群体,降落对周边历史建筑的压迫感。
西立面图
南立面图
5栋楼宇均靠近城市主干道。拥有更多展示面的1#2#地块集中支配商业;又根据分期开拓的实际可操作性,将超高层地标建筑设置于4#地块。四个地块形成以中心商业广场为核心,各地块的商业中庭为节点,串联地铁站与公交始末站商业带的“一核一带四节点”的方案构造。
宁波绿地中央全景,拍照:刘松恺
呼应街区沿线低层建筑尺度,裙房空间进行了适度分段,延续城市脉络。在传统的购物中央根本上,四个体块裙房以开放街区形式连接,相互引发商业潜力。同时采取去层次、片段化的疏松空间构造,肃清空间组织上差序。
宁波绿地中央街景,拍照:刘松恺
一层空间,将各个方向的人群通过四个地块商业节点,聚拢到中央广场,将分散地块通过商业模式有机整合。二层商业,通过商业外部的 5 处扶梯和商业内部设置的直梯,以及中庭的扶梯引入人流,将四块地用空中连廊衔接,强化单块地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重复交叉人流。
一层平面图
一层商业空间节点,拍照:刘松恺
地下空间共七个下沉式商业广场, 将四个地块、三组建筑群体、五栋塔楼有机连接,自上而下将单体建筑连接为群体,织补地上空间的限定。通过地铁出口与下沉广场两个紧张人流导入点以及一层三个紧张中庭的扶梯将人流导入。1#,2#和3#地块间彼此用商业街连通, 并将乘地铁去老外滩的人流最大化的勾引建筑的地下商业内。同时为人们供应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好的便利性,通过地下网络达到不同楼宇,不受景象影响。
城市立体空间构建
立体空间构建,拍照:刘松恺
03
城市地标的技能实现
附近落成的城市地标,拍照:刘松恺
绿地中央项目方案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无论是超高层及高层塔楼的构造问题、各分项公司间的协同管理问题、项目现场碰着的各种疑难突发问题、长项目周期内无可避免的变更沟通问题都是摆在所有项目参与职员面前的巨大寻衅。
自2013年9月项目正式开建以来,八年中三益一贯合营办理各分项公司协同在施工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担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高品质的设计及耐心的沟通做事,尽全力确保建筑建成效果的和谐统一。
三益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对构造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剖析。超高层建筑的构造设计无疑是全体设计流程中的重中之重,须要办理的技能难题浩瀚。
绿地中央室内走廊,拍照:刘松恺
移花接木
-- 斜墙转换体系
主塔楼建筑高度较高,设计在形体上进行了竖向收分处理,越往高处建筑平面向内渐缩。既能将高耸的构造合理优化,又达到提升建筑高度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立面形象,构造师设计了斜墙转换体系,在办理传统构造局限性的同时,增加了建筑实际可利用面积。
竖向收分的主塔楼,拍照:刘松恺
斜墙转换体系
去繁就简
-- 环带桁架加强构造
240米的主塔楼采取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强层(环带桁架)——以抵抗风和地产产生的水平力。相较传统加强层的伸臂桁架加环带桁架组合模式,绿地中央项目在主体塔楼中部28层设置层高为4.5米的加强层——环带桁架。环带桁架的存在将楼层外围框架柱以钢桁架环向联系,加强了却构的整体抗弯能力,提升了轴向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抗侧刚度,改进构造的位移、强度、稳定和延性。加强层构造体系的精简为项目节省了约25天工期,也使原来只起到折衷浸染的环带桁架在项目中起到了决定性浸染。
俯瞰宁波市区的主塔楼,拍照:刘松恺
环带桁架
旋转乾坤
-- 调谐液体阻尼器
此外,在设计超高层抗风抗震阻尼构造时,建筑师利用5#楼建筑屋顶放置的消防水箱,创新性地将其改造成调谐液体阻尼器(TLD),险些零本钱的土建造价,节约了约数百万的工程造价本钱。此项研究设计已得到实用新型专利并已申请发明专利。
拔地而起的城市超高层,拍照:刘松恺
多层TLD水箱消防构造布局
多层TLD水箱消防给水布局
化零为整
-- BIM全面合营
在绿地中央项目中,丰富的空间变革也给各专业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寻衅。为了让设计效果能够落地并严格掌握厥后果,三益利用BIM技能,从建筑空间、构造梁板高度、设备管线及安装高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验,各团队根据碰撞结果及时反馈沟通,提升了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我们组织并合营幕墙立面及灯光等各分项公司为建筑立面效果、室内光和室外光剖析及塔冠钢构造设计研究等各种问题进行多次沟通折衷,合营深化技能图纸并供应现场施工辅导。
利用BIM提升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
绿地中央室内一隅,拍照: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央是宁波市“三江六岸”和“两江北岸”开拓培植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绿地集团在环球布局中的第30座绿地中央,荣获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级认证。
从梳理文脉网络、构建立体空间、实现繁芜技能三个视角来核阅,项目充分发挥城市空间与人类身体的直接连接,在城市中构建丰富性、地标性,在身体体验中构建细腻性、持续性;“绿地中央”深入城市空间,建立城市、市场、人群的“竞合”伙伴关系,确立建筑地标性的城市地位;在超高层建筑技能运用中,结合构造创新设计,来优化传统的建筑构造设计,终极找到实现建筑物代价和降落建造本钱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超高层建筑发展供应技能创新思路。
这座伫立于三江口的庞然大物,勾画着甬城未完成的天涯线。
项目名称:宁波绿地中央项目(桃渡路1#~4#地块)项目地址:宁波市江北区基地面积:36752平方米建筑面积:1#、3#地块:152572.12平方米
2#、4#地块:231673.29平方米建成韶光:1#、3#地块:2019年 5月
2#、4#地块:建造中培植单位:宁波绿地置业有限公司方案设计: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建筑/深化/构造/机电设计: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卖力人:郑彦项目团队:建筑:焦峰、丁贝莉、彭冬华、李姬宏、黄玲荣、都瑶、严红缨、胡润宇
构造:哈敏强、陈思强、陆陈瑛、李学涛、彭宁
机电:徐伟栋、冯娟娟、丁红梅、杨辉、兰文利、祝惠敏、代丹、蒋莉、孙芾
技能支持:王晓红、赵斌、陈英、王韦卿、陈建新
图纸整理:左永平、李重、张可冉
景不雅观设计:上海纳千景不雅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人防单位:中建三局第二培植工程任务公司宁波民防建筑设计分院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任务公司
幕墙单位:上海班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1#、3#地块);上海旭密林幕墙有限公司 (2#、4#地块)
照明单位:上海福思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智能化单位:思特林库柏(上海)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拍照:刘松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