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机场定位为军民合用机场、海内里型机场,机场近期方案翱翔区指标为4C,远期方案翱翔区指标为4E,方案应时开通国际航线。本期新建3.5万平方米航站楼,采取二层直列式构型,设有6座登机桥,能知足2030年乘客吞吐量250万人次、范例高峰小时乘客人数1375人次。扩建后的台州机场将更好得匹配快速增长的航空业务量,并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01、台州文化形象和城市性情的抽象升华
台州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山海相依的良好城市条件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情,设计提炼出“山形海势伟大自然中和谐共生”、“源远流长多元文化的和合共荣”、“大气创新城市精神的和美永续”三点,将三个方面通过一个三向无限循环的曲面进行演绎和表达,了望似一灵动无限的台,蕴含山水之势、和合之境,也暗合台州之“台”——无限台,寓意台州无限创新——永无止境的城市精神、无限热爱——生生不息的生态情怀、无限传承——绵延隽永的文化脉络。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和合圆融的、大气创新的、生态共生的机场航站楼。
02、机场经典流线功能体量的合理演化
设计采取二层式经典机场构型,合理分流出发和到达客流。航站楼以三个聚合的体量作为原型,以小见大,并在此根本年夜将入口体量变革成为有采光的雨棚覆盖空间,创造性的将高架桥 “含”入建筑中,避免高架桥 “分割”航站楼外不雅观,由此建筑功能和形象的完全性得到担保;候机厅的两组体量则根据登机廊桥的分布适当拉长,知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形成连续通透的候机空间。
03、空间和构造融为一体 彰显建构美学
在设计中,连绵光滑过度的双曲面异型屋顶与连续劈锥拱状构造形成有机整体,构造采取空间双曲单层网壳体系,其逻辑在拱状雨棚和室内空间中展示,渲染并凸显了空间构造体系本身的魅力和韵律。设计在菱形构造单元中有韵律地设置采光天窗,缕缕阳光温顺倾泻,室内如纯净的雨林,与震荡空间相得益彰,让乘客影象深刻。在候机厅,落地的构造拱壳支腿恰好作为遮阳构件,有效减少建筑西晒;构造拱脚间的玻璃幕墙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眼睛,为乘客不雅观赏飞机起降创造了独特的“景框”。
04、完全生态院落植入 优化乘候机体验
无限环抱的空间自然形成贯通两层的完全院落,奥妙分隔空、陆侧并合理组织了办票、安检、候机、商业、办公等功能。两个约1200平方米的完全院落不仅有效改进航站楼室内微景象,并为候机的搭客供应了非凡的生态景不雅观体验,乘客置身机场依然可以回忆起台州郁郁葱葱又活气勃勃的城市景致。
“无限台”的设计方案力争表达台州创新、生态、文化的城市形象和性情。功能流线合理高效,内部空间独特震荡,院落空间完全怡人,搭客体验舒适难忘。航站区方案和中央景不雅观同建筑一体化设计,将打造一个和合圆融、大气创新、生态共生的台州城市新地标!
TJAD 项目团队
集团总工程师:丁洁民
集团原作设计事情室:章明、张姿、王绪男、王祥、丁纯 、丁阔、张林琦
集团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院:贾坚、 张少森、刘传平、潘维怡、王婷、宋红召
集团工程技能研究院:张峥、黄卓驹、周旋
本文资料来源: 同济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