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专的学习对程十发师长西席日后的艺术发展最主要的意义是使他初步形成了面向传统的基本态度,那便是对古典艺术精神的体认和对传统绘画措辞的择善而从。
“正由于文学与艺术紧张靠自学,老师教过分,反而不好。
以是我现在回忆起来,很感激这一间学校。
”程十发曾如是说。

以下为《程十发年谱》中关于上海美专期间的内容选摘。

秋之任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1938年 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十八岁

9月,在亲友的帮助下,师长西席正式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
上海美专由刘海粟创办,当时的代理校长是谢海燕,国画系主任是王个簃,西席有李仲乾、汪声远、顾坤伯等。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当时学校同学许多都穿着讲求,师长西席着布底鞋长衫,可以说是带着松江乡土文化气息走进当代美术教诲的学校。
因父早亡,师长西席从未离开过母亲。
母亲亲自委托校长谢海燕照顾他,爱才的谢校长看到他的作品后就一贯十分关心这个学生。
上海美专的国画系分山水、花鸟两科,没有专设人物画科,此外还设有文学、美学、画理、诗词题跋、金石篆刻等课程。
师长西席对山水十分偏爱,用的功夫也最多,古贤名家中他最推崇“无法可循”的方从义(方壶)。

师长西席曾说:“元人画素以大痴(黄公望)为祭酒,而余推方壶(方从义)为第一。
黄有法可循,而上清无可循也。

在上海美专1938年的“课目一览”中,师长西席作为一年级的新生要修的课程有刘庸熙教授的国文,俞剑华教授的国画史,朱天梵教授的诗学和题跋,李仲乾(李健)教授的金石学、书法和篆刻,王个簃、汪声远、吴茀之教授的国画演习以及吴茀之教授的画论等。
由此可见,课程的基本设置知足了培养具有文人素养的国画从业者的需求。
这种当代学校形制中的中国画传授教化不同于传统一对一的师徒制,它以构造丰富的课程设置、专业老师各有侧重的讲授为基本形式,以不同的专业课程区块和不同西席讲授的内容拼接成学生在校的学习版图。

上海美专管理相对宽松,师长西席在教室上得以用自己喜好的表现方法来创作,导致的结果是交上去的作品某些西席不满而不愿意批阅,但王个簃师长西席说:“随他去吧,他想怎么画就让他怎么画。
”后来王老曾赋诗一首评点云:“程生不犹人,胸次极寥廓。
抚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
萧疏木一柯,崱屴山一角。
策杖入空濛(蒙),俯仰何所作。
曲高和者寡,纷纭念流俗。
”在学校里,师长西席除了得到王老辅导学习吴昌硕家法外,亦获吴东迈师长西席褒奖,认为笔力不弱而有奇气云。

在同班学生里,有一女同学,叫张金锜,浙江杭州人,1918年生,长师长西席三岁。
金锜自幼受叔父(杭州字画家张子固)之影响,酷爱字画艺术,张子固与吴昌硕同为西泠印社创始人,耳濡目染,故仰吴昌硕师长西席艺术流派。

张金锜1918年农历五月十一日(阳历6月19日)出生于杭州,铁线巷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后,在吴昌硕公子吴东迈大力举荐下,考入上海美专,拜入王个簃门放学画。
张金锜幼年时百口居住在杭州庆春门边上岳官巷内,家宅由她祖父张熊吉花费生平积蓄营造,后毁于日军入侵战火。

程十发与张金锜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同窗

当时日寇全面侵华,上海除租界外所有地方都已沦陷,时属江苏省的松江也不例外。
而上海美专在上海法租界,在混乱时局中还算比较安全,又有校舍供应住宿,而那时大多数学校在租界外,也无校舍供应学生住读。
只管如此,上海美专校舍一部分后也被征用为“沪南军警集中营”和“难民收容所”。

师长西席母亲在乡间行医,要供应师长西席的高额学费,仅凭医资收入自然十分困难,须要向好几家亲友借凑。

上海美专是私立学校,学费高昂,1937年的整年学费(两学期,包括食宿杂费)约226元。
而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复旦年学费50元(食宿费另计),而公立大学如北大、清华年学费约30元(不包括宿费)。

根据上海美专1937年《学则》统计,中国画系的学生每学期要缴费的项目有学费(45元)、讲义费(3元)、杂费(3元)、膳费(40元)、宿费(15元)、图书费(2元)、建筑费(5元),合约113元。
学费贵但入学资格相对宽松,只“须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曾在中等学校毕业及有相称程度者”,即可报名。

根据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生活水平,3元大抵可买15—20斤猪肉,或300多枚鸡蛋,或三丈多市布。

上海美专寝室不分系,学习国画、西画的学生们混住在一起,相互切磋。
师长西席学习刻苦,成绩精良。

师长西席的同学、在西画牵挂捆扎书的青浦朱家角镇人周楚江,在一篇采访中表示对师长西席在美专求学时的印象很深,由于他们是同宿舍的室友。
据他回顾,“上海美专是三进的屋子,第一栋是传授教化楼和女生宿舍,当中一栋租给上海中学,后面一栋则是我们男生宿舍。
传授教化紧张在前一栋传授教化楼,三楼有四间教室,有素描教室和人体教室,素描教室上午大专班上,下午则中专和高中部学生上;二楼有一间教室,另一半是女生宿舍;一楼一间教室是上文化课的,一部分是校长室、教务室、图书馆,还有对外开放的卖颜料的小卖部。
美专寝室是不分系别同住一起的,我也时常跟室友相互切磋、学习国画,也就理解到一些中国画的绘画知识。
我们那间宿舍学生像程十发等,大多来自松江、青浦,属于江苏省,我们也都是同乡。
程十发读书时叫程潼,他人极聪明。
他当时只画山水,专学石涛风格,花鸟也不肯画得。
读书时程十发在班上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展时作品倒是融各流派于一炉”。

《春雨雷鸣初解箨》

10月下旬,以水墨绘竹石小鸟《春雨雷鸣初解箨》,这是师长西席刚入学一个月,参加上海美专为新生作品展览会而作,也是现存师长西席最早的画作,画上所用三方印“潼”“程潼”“憩入有癖”也是师长西席自刻的。
自题画于“沪上美专海容斋”。
“海容斋”为师长西席于上海美专读书时所用斋名,约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意,亦有小城青年意欲融入当代上海艺术海洋之意。
师长西席自言:“当时没有钱请人装裱,自己用纸学着裱的。
这幅画,全是我纯手工的。

张金锜祖父母为张元孟(熊吉)、许荇盦夫妇,生二子一女,分别为张均、张坚和张芝薰。
宗子张均,字子成,娶吴士英,生张金鑑(鉴)、张金锜兄妹二人。
次子张坚,字子固,为丁辅之侄半子,曾为楼外楼题写店招,吴昌硕见之叹服,两人遂成忘年交。
在吴缶翁的建议下,张子固遂以鬻字画为生。
张坚娶盛藕卿(后为程欣荪接生),生张之江。
盛藕卿祖父盛凤翔,他的大半子即丁辅之,盛家为西泠印社的成立出资颇多。

王一亭 《钟馗不雅观鱼》

吴东迈 《篆书七言联》

吴东迈(1886—1963)别号吴迈,吴昌硕第三子,浙江安吉人,寓上海。
曾任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56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
擅花卉,风格沉雄老辣,兼工书法篆刻,一秉家风,得其父吴昌硕之金石气,具有真朴古艳之趣。

11月12日,王一亭(1867—1938)病逝于上海梓园寓所。

1939年 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十九岁

上海美专的李仲乾老师,见师长西席没有取字,给自己刻的图章总是重复“程潼”,遂以古代计量中“十发为一程”之意,为他取字为“十发”,从此沿用至今,名字反而不大用了。
“发”即一根头发的宽度,是“眯眯小”(非常小)的计量单位。

李仲乾(1881—1956),名健,字仲乾,号鹤然,江西临川人。
出自士大夫世家,是书法名家、晚年寓居上海的清道人李瑞清(1867—1920)的侄子和嫡传弟子。
李仲乾乃清末拔贡,官至内阁中书,民国后投身教诲奇迹,曾游南洋,担当槟榔屿师范校长。
1935年8月至1951年1月在上海美专教授书法、篆刻、绘画史等课程。
李氏擅书法,偶作画,亦善治印,著有《中国书法史》(手稿)、《书通》、《金石篆刻研究》等。

李健 隶书

李仲乾在1953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
1956年秋,上海中国画院成立,聘请李仲乾为字画院画师。
可惜不久他就过世了。

李仲乾可以说是对上海美专期间的师长西席影响最大的老师。
他从书法、篆刻切入,对青年程十发的艺术不雅观和艺术风格取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在老师的辅导下,师长西席以临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入手,后对《石门铭》《石门颂》《瘗鹤铭》的笔法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师长西席学校作业中,篆刻较好,李老师鼓励其刻出金石味,讲究刀法。
李仲乾的字画思想是一种以金石学为核心、打通字画印之门径的方法。
他认为:“作画而不通篆籀,则无以作勾勒;不通隶分,则无以作点宕;不通草,则无以作云水。
且不知皴擦诸法,不通钟鼎布白,则不解经营位置之理。
”晚年师长西席回顾说:“上书法课,他是继续了清道人的家法,鼓励我写钟鼎北碑。
他写给我们的示范作品,大约有《散氏盘碑》《王公碑》《瘗鹤铭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书体,他的用笔一波三磔,迁移转变抑扬,别有一种景象。
虽然也有人反对这种书体和笔法,但我受到不少影响。
往后我对北碑及民间书体十分爱好,一贯到现在,我都怀着艺术崇拜的感情。
这种刀法与笔法相混意见意义,使我画笔受到营养,我往后醉心于魏晋木简草隶,是从这一条路线演化而来的。

“程”在古时是个度量衡单位,“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
以是清末民初诗坛颇为有名的程颂万(1865—1932),字子大,同样取号“十发”。
这位“老程十发”是湖南宁村落夫,曾任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提调、岳麓书院学监,善于诗词。
在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程颂万与其兄程颂藩分别被拟为“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和“天暴星两头蛇解珍”。
程颂万之子程君谋是民国间著名的京剧票友,其孙程之则是著名的电影演员,以在银幕上饰演反派人物出名。

6月,张金锜绘《双寿图》。
画上题跋云:“双寿。
廿八年六月俞晶题,时年十四。
筱彤表姑丈、棣卿表姑母百龄合庆,表侄女张金锜敬绘。

《八大隐士画意》

11月,绘水墨《八大隐士画意》,题跋云:“八大隐士画意,阿童。
己卯十月下浣,关良役夫命画,以此应之,程潼贡拙。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于1912年,至本年成立28 周年。
因抗战爆发,校长刘海粟接管印尼华侨总会约请,赴南洋至雅加达等地进行中国当代主义名画义赈活动,所得捐款寄往红十字会支持抗战。
刘海粟赴南洋前,全校同人欢送校长及夫人,并举行本校师生作品义捐展览会。
从该展览会署名册上可略见当时上海美专的西席,有李仲乾、姜丹书、汪声远、马育麟、姜书竹、筎茄、温肇桐、关良、倪贻德、陈盛锋、谭抒真、陈文、王隐秋、陆崧安、刘葵中、刘海若、周雪清、俞变麟、张天奇、陈克白、王远勃、吴秀民、蕴则霓、黄□元、顾坤伯、宋寿昌、谢海燕、刘庸熙、麋鹿萍、王雯、谢公展、朱美琪、叶耀奎等等。

复兴公园留影

程十发为张金锜留影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江苏常州人。
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度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简称“南艺”)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简称“上海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协顾问。
从前习油画,苍古沉雄。
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
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概过人。
晚年利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 墨菊

关良 《武剧人物图》

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
1923年返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参加过北伐战役,任政治部艺术股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
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王个簃 《杂画册》二十四开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南通市人。
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字画。
27岁由诸宗元先容,去上海为吴昌硕西席,兼从吴学字画篆刻,为入室弟子。
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
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职。

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 二十岁

学校里教授山水画的西席汪铎(声远)是黄宾虹的学生,在传授教化方面主见结合学生特长,多方面地接管各家各派长处,末了形本钱身的风格。
他非常看重和照顾师长西席,但对他与师古、仿古、复古的“院体派”正统气氛扞格难入,自行其是,使某些老师不愿批阅这自画一套的作业而感到不安。
汪师长西席认为学一家不能称大家,至少要学两家,推崇“扬州八怪”,不喜“四王”,不附和去世摹古人,这在当时已是十分开放的。

汪声远 仕女

上海美专藏有大量的国内外图书和期刊,并每年都有增购的操持,藏书量不断提高。
从1937年上海美专的图书概况中可以看到,图书种类分别有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运用技能、美术、文学、史地等等,涵盖了中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多语种,总计23206册,个中杂志13454册;“主要及宝贵图籍解释”中提到学校还有包括《丢勒铜版画集》《丢勒木刻画集》在内的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后期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和超现实主义画家专辑珍本等等。
师长西席很有可能在学校里初识了丢勒、荷尔拜因和拉斐尔前派这些后来对他产生影响的西方画家和艺术流派。

关良老师是西画系教授,本来与国画系学生不会有太多互换。
但关良嗜好京剧,自个儿操琴吊嗓,师长西席也好此道,于是师生两人常常一起去看京剧、昆曲。
加上关师母也是松江人,于是更添上了几分亲情。

1940年,程十发在学校读书时喜好唱京剧

上海美专设置的文学课常约请社会名家来客座讲课。
昆曲研究专家周贻白也曾来讲昆曲,师长西席记得第一课讲的是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不过师长西席对昆曲的喜好是从案头文学开始的。
有两本曲谱对他的影响很大,一本是《缀白裘》,一本是《纳书楹曲谱》,二者都是昆曲、戏弯曲子戏文学本的合集。

10月,为关良刻章。
关良后来一贯保存着师长西席在校时给他刻的几方图章。

《仕女》

孟冬,绘侧身彩墨《仕女》,题云:“庚辰孟冬,阿童写意。
”这也是师长西席留下的早期的人物画作品之一。
所用的形式和技巧基本上还是遵照着那时社会优势行的传统人物画法,但是在线条方面已经隐约可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次年秋日,师长西席再题一自度曲于其上,题跋云:“人背吾,吾不见,听得珠弦二三声,坚铿诉吾意。
珠弦四五声,故人泪如雨。
满庭花落不可期,滚滚大小弦,心乱如刀扎,窗外东风催,才道春梦里。
晚梦有此句,可赋新声,不知合律否,因记之。
辛巳秋日,程潼又记。

孟冬所绘的另一幅水墨《仕女》,画上仕女背对不雅观者,弹奏箜篌,师长西席并两题长跋于上。
该幅早年初学画之作后被同乡朋侪蒋君收藏,在1977年11月(小春月)师长西席过枫泾时重睹少作并再次题诗堂。

在上海美专读书时,业余喜好拍照的师长西席为张金锜拍摄了一组照片。
他曾有一本《程十发拍照画册》,个中很多照片上都是在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里拍摄的张金锜的倩影。
师长西席的岳父张均也亲笔在该拍照集上留言,夸奖拍照技能为“巧夺天工阿潼之妙术,此册文章阿潼之成绩也,潼为美术名手方家也,与锜同窗”。
题字年为庚辰年。
当时拍摄的都是黑白照片,后在1976年前后,张金锜用专用颜料为这些照片上色。

晚年的张金锜回顾往事道:“当时我就以为他是个很勤奋的人,也很有才华。
每次我们约会,他都坐在我住的楼下,悄悄地等我。
有时候我们在公园玩得忘却了上课韶光,老师也并不责怪我们。

师长西席后来的小舅子张之江因其父张子固患肺结核病早逝,自六岁起就住在堂姐张金锜的家中,两人情同亲姐弟。
张之江中学毕业后在吴东迈半子家当家庭西席,每个周六都去上海美专看望堂姐,晚了就常常在学校里和师长西席挤挤睡在一张破铁床上。

1941年 民国三十年 辛巳 二十一岁

仲春,绘贝叶《红衣佛像》一帧。

《红衣佛像》

7月,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成为上海美专第28届毕业生。
同年,中国画组仅有包括师长西席在内的两逻辑学生毕业得到文凭。
只管中国画科在学校的学生比例占得很少,规模较小,但学科的构建、课程的设置具有建立在当代学校教诲根本上的系统性、完全性和多样性,为培养当代性的艺术从业者奠定一个全面、丰富的广泛根本。

三年的当代学校教诲,使年轻的师长西席得到了系统且宽松自由的学院规训,收成了传统中国画的技能与精神,同时也打开了自己面向西方、面向当代的一扇窗,使他具备了成为“当代画家”的可能,也为他在敏感时期中对艺术流派的“任性”选择供应了注脚。

在上海美专的学习对师长西席日后的艺术发展最主要的意义是使他初步形成了面向传统的基本态度,那便是对古典艺术精神的体认和对传统绘画措辞的择善而从。
他不拘泥的性情、童年时培养起的广泛兴趣爱好,尤其是对民间艺术的钟爱,匆匆使他在接管学院教诲的同时始终寻求独立认知,在师长西席看来,传统是连续的也是动态的,应该不断地被授予新的生命力。

师长西席晚年对当时的学习生活依然影象深刻:“进上海美专学中国画,现在回忆起来,总以为事情有两面的。
我也不客气地说,一样平常舆论都说这一间学校是很宽松的,校风不是很严格的,但是学艺术的如不严格也有它的好处。
正由于文学与艺术紧张靠自学,老师教过分,反而不好。
以是我现在回忆起来,很感激这一间学校。
你上课也可以,不上课也可以。
到时候,你还是可以毕业。
如果学生可以向这一条路线去学,也可以往那一条路去学。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样板化’。
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

著名的当代作家叶灵凤是师长西席上海美专早十几届的学长,他曾回顾道:当时的上海美专真不愧是“艺术学府”,学生来不来上课,是没有人干涉干与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到了学期闭幕时能交得出学校规定的那几幅作品,平时根本不来上课也没有关系。
不过学费自然是要定期缴的。

程十发与张金锜结婚照

10月,与张金锜喜结连理。
张金锜的父亲张均,字子成,杭州人,曾在杭州惠新女子中学担当教务长。
抗战爆发后百口避难至上海。
之前师长西席提亲时,张均已经身患重病,不幸没能亲眼见到女儿出嫁就已辞世。
为变通三年守孝的旧俗,程、张两位青年赶在一周内,于上海美专小礼堂举行了大略而又隆重的新婚仪式,老师与同学共40余人不雅观礼。
后又赶去松江老家补办喜宴,举行传统婚礼。
由于张家父母都已去世,堂弟张之江把姐姐送到松江。

11月29日,夫妇两人将署名结婚照送赠哥嫂张金鑑(鉴)夫妇,照片在上海老牌的派克摄影馆摄制。

学校毕业后即失落业在家。
事实上,“那个年代,除图案画系和艺术教诲系外,学美术的学生毕业后要在社会上求得一职谋生是相称困难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口述史之二》)。
由于当时社会须要的多是运用型人才。
其间师长西席坚持国画绘画及理论学习,紧张临摹一些古代作品,汉晋画像砖线条,石恪、梁楷以及陈洪绶和近代任伯年的画风,给他以很大的启示。
但是他对先哲并非盲目崇拜,而是有所取舍,取长补短。

师长西席夫妇新婚后就住在松江的王传胪老宅。
松江人王春煦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中二甲第一名进士(即传胪),本地人就用“王传胪”来称呼他了。
民国往后,王氏旧宅年久失落修,多有绍兴人租赁居住。
师长西席在王宅租住时,对绍兴人的风尚习气、行动、衣饰细心不雅观察,积累了很多素材,为他往后创作《阿Q正传》的连环画供应了很大的帮助。
张金锜曾经这样回顾那段艰辛的岁月:“那时候在松江,遇上冬天,每天晚上冷得在家直哭。
表面刮风下雪,屋里都会渗漏。
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身边一点钱都没有,真是苦不堪言。
”但是后来同样在这里,师长西席的第一部连环画《野猪林》出身了。

冬,绘《仿倪云林山水》,临仿倪瓒原题外,临题跋云:“辛巳小春之月展玩于芦子西,又赋短句记之:三泖五湖故旧乡,兵豕匪劫草木长。
山阴独徊云间客,最爱倪君画一张。
古娄潼氏又书。
”本年春末,张大千携子侄、门人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役爆发。
8日,日本盘踞上海租界,上海全部沦陷。
随着太平洋战役爆发,上海美专或分批留沪传授教化,或分赴浙江金华、福建建阳办学,后并入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简称“国立东南联大”),为艺术专修科。
1943年,国立东南联大停办,上海美专改并入浙江国立英士大学,为艺术专修科,后迁至浙江云和。
1944年,上海美专又随国立英士大学迁往浙江泰顺里光镇;1945年8月,抗降服利,上海美专返沪复校,刘海粟复职任校长至1952年。

《程十发年谱》书影

(本文选摘自上海公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程十发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