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如何精准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西席如何开拓有效的单元评价任务?本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参考路径和设计模板。
本文共4818字,仔细阅读13分钟
阅读本文,你将收成以下内容:
※ 设计单元评价首先要把稳什么?
※设计单元评价的流程是什么?
※如何基于理解的六个维度开拓单元评价任务?
新课改哀求西席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传授教化,发展学生对学科的深度理解,实现“传授教化评”一体化。西席如何准确地判断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这就哀求西席清楚理解的基本指标,选择得当的评价标准,开拓有效的评价任务,从而全面检测和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形。
为帮助西席更好地设计单元评价,哈佛大学教诲学博士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森在《理解为先模式》一书中,特殊强调西席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基于理解的六个维度进行单元评价设计;随着韶光的推移,西席在设计评价时要供应越来越少的提示、手脚架、暗示和提醒,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辅导、自我监控及自我调度的能力。
《理解为先模式》一书以“理解为先理论”(understand by design,简称UbD)为核心思想,强调将发展和深化学生的理解作为传授教化的终极目的,主见应在单元设计年夜将“根据教材、考试、履历确定传授教化内容,并据此安排传授教化活动”的传统做法进行“翻转”,作“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即按“逆向设计三阶段”(UbD)办法设计传授教化:确定预期结果—确定恰当评估办法—设计学习体验和传授教化。本文紧张概述了逆向设计的第二阶段——确定恰当评估办法,助力西席更好地进行单元评价设计。
明确评价设计的两个要点
逆向设计的第二阶段,哀求单元设计者以评估者的身份来思考预期的结果是否已经达成,确保评估办法和传授教化目标保持同等。因此西席在进行单元评价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以下两点:
1.理解=自我提示
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学生能够精确回答与知识或技能干系的问题,而是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考试题或是不熟习的现实问题,能够自己意识到什么时候运用哪个事实和技能-——在没有提示的情形下。换言之,真正的理解哀求学生能够从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存储库中自我提示和筛选。现实天下中不会有老师或者作业单来建立支架、 给出提示。如果一个人须要不断地被提醒“此时此刻” 详细要做什么,那么他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学科。
因此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哀求把稳两点: 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并成功迁移, 还要看他们在只有最细微的提示、线索及辅导建议时, 是否可以精确释义并成功运用。
2.评价=可靠的证据, 而不但是形式
在设计评价办法时,西席常犯的缺点是首先考虑评价办法,并认为这是唯一主要之处。“嗯,你问我评价办法是什么?哦,我会让他们写一篇论文,关于……”等等!西席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学习内容。学生是写一篇论文、做一个演讲、开展一个项目,还是画一幅立体模型都不是设计的重点,主要的是创造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已经真正理解并可以运用学习内容,以及什么样的证据可以显示学生还没有得到理解。
下面是一段对话,可以帮助西席明确评价主要的是可靠的证据,而不是评价形式。
A: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B:让学生理解线性关系。
A:那么你打算在阶段二做什么?
B:我们将做一份线性关系的教室测验。
A:不,我问的不是这个。你想通过教室测验创造什么?不管你是让学生写一份多项选择的试卷还是依据开放式问题来写文章,什么用来证明“已经理解线性关系”?
B:看他们在做随堂测验的试题时,回答精确还是缺点。
A:是的,但是哪些问题最能表明学生已经理解或者还不理解呢?这才是我所指的评价性问题。对你来说,什么样的评价办法可以证明他们已经得到理解?
B:哦,他们能够画出 y=3x 这样的函数图。
A:等等。难道没有人可以在还没真正理解线性关系的状态下,只通过上课负责听讲就画出吗?
B:嗯,我是这样认为的。
A:好,那么回到基本定义部分:他们该当阐明或运用什么来向你证明他们已经真的理解线性关系了呢?
B:嗯,如果你这么问的话,我彷佛把技能目标和理解目标稠浊了。在有些情形放学生完备可以画出那个函数图,纵然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这种关系下就会形成这种图,以及这种图或者其他的图真正意味着什么。
A:是的,如果他们想要向你证明自己已经理解线性关系,那你常日须要他们做什么?
B:他们可能要阐明为什么我们叫它“线性”关系,并意识到这个关系的实质是两个事物之间总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便是为什么函数图该当是一条线。他们还必须能够阐明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不同,并说出如何判断某些数据是否具有线性关系。
A:便是这样!你有没有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剖析对开拓可靠的评价办法很主要?
B:是的。这会让我负责思考我的目标是什么,然后考虑什么样的测验可以考验这些目标;问题并不但是问我有关画函数图或剖析函数图的技能,还要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有什么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人才能做到。
A:非常精确!这便是你担保评价办法可靠性的办法,即根据阶段一的目标及其意义,逆向设计来考虑须要的证据。
三个步骤,确定恰当的评价办法1.设立评价标准
对理解的评价哀求西席在选择或设计任务时,学生须要证明自己在学会迁移和理解意义方面已达到某种理解程度。鉴于这些评价办法非常开放,即常日没有唯一或标准的答案或方法,因此西席须要设立评价标准来判断学生的表现。
这些评价标准常日会放在详细评价办法的前面,将详细的任务与预期学习结果连接起来。如表1.1学习驾驶的例子中: 闇练、 文明、 防御、 准确预见等标准可以用于判断所有和开车有关的学业表现,可直接用于解释迁移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
▲表1.1:学习驾驶单元
2.以传统评价办法检测知识与技能
西席可以在阶段二“学业表现任务” 下方, 列出“其他证据” 一栏, 此栏都是比较传统的评价办法,可以将知识、 技能、标准以及其他学业表现任务无法检测的目标列在个中。例如,如果想检讨学生是否记得乘法表或各国都城的名称,以采纳常用的客不雅观测试题来有效证明,比如多选题、配对题、 简答题、 判题或者填空题。
同样,也可以通过技能测试或大略的演示来评价学生详细技能的节制程度。或者,也可以哀求以一两个核心问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来衡量学生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但不要只是将评价办法直接列在这里,首先应在每一栏的开头总结这些证据大概可以评价什么,例如教室小测验可以证明学生能记住数字口诀和解决大略的减法题。
3.基于真实情境,评价迁移能力
单独或零散地检测知识和技能不能证明学生已达到高等别、 长期的目标。正如足球演习或五段式写作一样, 大多数测试项目稽核的都是学会迁移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 这些测试项目对付培养实际能力很有必要但还不足充分。
如表1.1中驾驶课程的例子,其终极目标是学习者能够在真实道路中顺利开车, 以是评价要检测真实或仿照情境下的驾驶 ( 超越了“其他评价” 一栏中的纸笔测试和对详细技能的单独测试所能稽核的范围)。
因而这个例子揭示了各种评价办法和逆向设计的一个主要思想, 即要想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可靠的推论, 评价办法必须能够精确地考验既定目标。这些真实情境任务不能是学习之前就可以做到的, 而必须是学习者“真正理解” 之后才能完成的任务。
迁移并不虞味着只是将内容嵌入熟知的格式、 得当的问题和闇练的练习。迁移能力的有效评价须要两种要素,而这两种要素仅在复述中是难以创造的: 外不雅观与感想熏染都比较新颖的任务和让学生将先前知识利用于详细情形的环境。末了, 学生必须能够独立地作出判断与运用。
布卢姆和他的同事们(1956)早在几十年前就在教诲目标分类中提出了这一不雅观点:
如果情形涉及我们这里所定义的运用时,那么它们要么是对学生来讲是新的环境或者是须要新的要向来比拟所学的抽象知识的环境。空想情形下,我们在探求一个测试个体以实际的办法来利用抽象内容的问题。
相对付即学即用,这两个短语强调了真正迁移所须要的:“我们在探求一个对学生来讲比较新颖的问题设置环境;我们在探求一个测试个体以实际的办法来利用抽象内容的问题。” 教授一个观点、 公式、 方法、 事理、理论或者策略时, 西席须要弄清楚学生在没有辅导的情形下,能否在不熟习但终极可控的环境下加以灵巧利用。
下面是与抽象不雅观点干系的迁移任务的例子:
◇利用写作技能(真实的技能)给父母写一封有说服力的信,来争取更多的零费钱(详细任务,目的,工具)。
◇利用你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抽象不雅观点)设计一个刺激但又安全的游乐园并阐明所涉及的不同种类的力(详细任务)。
◇订定一个公式和图示(一样平常数学知识)来比较不同手机通话操持的价格(详细环境数据)。
六个维度,开拓评价任务
当传授教化的目标是理解时,就须要证据表明学生已经成功完成了内容的理解意义。要想提出一个有效的理解性评估,想要让所设计的任务或测试发挥浸染,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不仅仅是机器的影象、准确的复述、创造好的产品或在别人面前把稳表现技能这么大略。换句话说。作为评估者,西席必须清楚理解的基本指标并且不能被无关紧要的学生表现的质量和特点所影响。
迁移作为理解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以下理解的六个维度来加以揭示。这六个维度可以来帮助西席认识理解是如何在行动中被揭示的——表现、 作品、 词语或行为,它们为确定学生理解深度与广度的多种评价供应了一个实用框架。
◇阐明(explanation)是指学习者能够利用观点或事理,结合所供应的系统而又合理的征象、事实和数据,来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与论断。阐明是一种繁芜的、恰当的解释和阐释。
◇释义(interpretation)是能够故意义地阐述情节,供应得当的翻译以及从客不雅观或自己角度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学习者通过想象、听取轶闻、类比和模拟等办法揭示事物的含义,其目的在于表现“理解”而不是阐明。特殊强调用自己的措辞来讲述。
◇运用(application)是指能够在繁芜的真实环境中利用和调度所学的知识,也便是能够真正地将课程知识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运用维度看重所学知识与详细环境的联系,或者说运用是一种情境性技能。
◇洞察(perspective)是指评判性地看待或听取想法与不雅观点,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并理解事物之实质,学生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办法来剖析某个涌现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办理。
◇移情(empathy)强调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即能够深切体会别人的情绪,同时又能很好地掌握自身的感情。移情意味着站在别人的态度,以别人的眼力,换位思考地看问题。
◇自知(self-knowledge)即展示元认知意识的聪慧,能够意识到个人风格与思维偏见以及思考习气对自身理解力的影响,精确地认识自我。能够意识到自己所不理解的内容并反思学习和履历的意义。
关于理解的六个维度及其运用有两种常见的误解,是西席在利用六个维度开拓评价任务的时候所必须要明确的。首先这六个维度并不是按照一定的等级所列出的,它们只是大略的代表了基于理解表现型任务设计的有趣可能。
其次是西席在评价理解的时候,并不用利用所有的六个维度,西席该当根据内容实质或理解须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例如:释义和移情适宜用来评价学生对小说理解的维度,而运用和解释则适用于自然数学运算。下表是基于六个维度的表现型任务设计思路,为西席设计单元评价供应参考。
▲表1.2 基于六个维度表现型任务思路
来源 | 《理解为先模式》单元传授教化指南(一)
编辑 | 杨紫君
统筹 | 孙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