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在公民大会堂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凡参不雅观过北京公民大会堂的人都会把稳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常常会见外宾的大厅里,有一幅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国画。画面上,一轮红日映照大地,近景是高山悬瀑、苍松翠柏,远景是雪山浩茫、黄河逶迤,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在山势中蜿蜒延伸。这幅巨画堪称是震古烁今的精品,参不雅观者无不为之倾倒。它,便是由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创作完成的。
1
中心来电,火速进京
为公民大会堂作画
1959年7月,正在湖南长沙、韶山一带参不雅观写生的傅抱石,溘然接到南京拍来的电报。电文大意是:抱石同道,中心来电,请你火速进京,为公民大会堂作画。
这太出人意料了,傅抱石毫无生理准备。就在前几天,他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参不雅观时,从广播里听到了公民大会堂落成剪彩的。现在被中心选中,为公民大会堂作画,这是党和公民对自己的莫大信赖啊!
傅抱石只以为身上的担子有千钧重,他暂时中断《韶山》组画的创作,匆匆整顿行李,冒着盛夏酷暑,赶往北京。
傅抱石下榻于北京前门的东方饭店,这儿离公民大会堂不远。住下之后,他才知道,这次被约请来作画的,还有广东来的关山月,他也住在东方饭店。两人以前虽未谋面,但在美术界,尤其是在国画界,这金陵笔和岭熏风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两人相互仰慕已久,这次受命而来见面,有聊不完的话题。
1959年新建成的公民大会堂
1959年,是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心准备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恰好,都城著名的十大建筑之首的公民大会堂赶在国庆前夕竣工。为支配这座宏伟壮丽的大厦,中心调兵遣将,全国各地大批画家正云集北京。进大会堂临长安街的北门,向南通过一段长长的红地毯通道,便直达一座伟大的楼梯,登上楼梯便是宽阔的平台,从这里往北转有一座可容纳千人的大宴会厅。这儿,便是往后中心领导常常接见外宾,并同他们合影留念的地方,也是这次傅、关二人为之作画的场所。
明天将来诰日上午8时,总理办公室便派人来接他们。听说要去公民大会堂参不雅观,二民气境格外高兴。汽车向大会堂一起驶去,从车里了望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果真气势非凡。陪同的事情职员对他们说:“本来总理要来亲自接见你们,但他临时有个外事活动,不能来。总理特殊关照你们要好好安歇,不要紧张。”傅抱石感激地说:“感激总理关心。”三人下了车,边走边聊,一支烟工夫就来到宴会厅。事情职员领着他俩转了几圈,然后指着楼梯上方的两块,见告他们:“这是两幅画的位置,按原来的设计,拟请你俩各作一幅,还有平台南侧一堵大墙,操持做一个浮雕。可现在离国庆只有三个月了,浮雕来不及制作,以是中心改变设想,代之以一幅大画,原来楼梯两侧两幅取消,大画就由你们两人互助:不知你们有什么困难没有?”
“困难是有,不过我们担保定期完成,”傅抱石说。
关山月问:“画一幅什么画?”
事情职员说:“总理交代过,画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词意。傅老师,听说你以前也以这首词画过一幅画,是吗?”
傅抱石点点头,说:“那还是1950年的事了,那时是试着画画。”
傅抱石作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意》
1950年,傅抱石刚过45岁,便迎来了新中国。和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一样,傅抱石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限崇敬,也由于毛主席诗词本身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他开始动手考试测验用主席的诗词为题材来作画,这对傅抱石来说也是一种新探索。不久,他的《七律・长征诗意》《沁园春・雪词意》《清平乐・六盘山词意》等一批作品就问世了。他把它们送去参加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时隔九年,如今被总理亲自点将,傅抱石的心里不敢有丝毫的轻松。他对关山月同道说:“老关,你还记得毛主席这首词吗?”
“哪能忘呢。”关山月笑着回答。于是两人不谋而合地轻轻地吟诵起主席的《沁园春・雪》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陈老总来督导作画
傅抱石(左)、关山月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画画是在东方饭店进行的。
为公民大会堂绘制这样的巨画,这可以说是自有绘画以来从未有过的事,自然,对傅、关二人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磨练。这幅巨画原操持高5米半,宽7米。我国著名的老字号字画店荣宝斋派来两位师傅帮忙他们竖起一块9米长的特制画板,并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字画用纸——乾隆“丈二匹”宣纸一张张拼接起来,背后用麻木作衬。这样,他们作画时,便只能用两根大轴将纸从高下两端卷起,然后逐段作画。
绘画的工具也是特制的。墨和颜料用大号搪瓷画盆艳服,摆了五个,大笔和排笔的杆子足有一米多长,像扫帚一样。不过这么长的笔杆,举着它像抡大刀似的颇难熬痛苦,实际上傅抱石利用的还是短杆斗笔。
在确定了画的主题后,7月中旬,他们便开始正式作画。二人商定,各自根据词的内容来打稿子,然后由傅抱石设计小稿。可是,最初的几次草图不雅观摩后,二人并不满意,绘画一时陷入了困境。
中心也在密切地关注着这次绘画。这次请傅、关二人进京,中心是作为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的。周总理几次派人干涉干与作画的进程,由于要赶在国庆前夕完成,任务确实是相称艰巨的。
随后的几天里,绘画小有进展。
8月初的一天,正当二人又一次谈论修正草图时,中办忽然关照他们,说陈毅、郭沫若、吴晗、齐燕铭会来。听到陈老总、郭老等人要来,二人的心情既紧张又高兴。特殊是傅抱石,他与郭老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他来京快一个月了,还没拜访过郭老。傅抱石于是想,恰好借此机会当面向他们请教。
9点过后,陈老总一行定时来到。傅、关二人以前从未见过陈毅,本日一见,果真是一派儒将风姿。傅抱石握住陈毅的手,笑着说:“大救星来了。”陈毅招招手,诙谐地说:“毛主席是大救星,我陈毅是颗小行星。”
关山月对陈毅说:“请陈老总指教。”
陈毅哈哈大笑,用手指着郭沫若:“大秀才在此,我陈毅焉敢指教。我本日来,一是不雅观画学习,二是代表总理向二位问好。”
陈毅《梅岭三章》诗词手迹
郭沫若此时正握着傅抱石的手,听陈毅这么一说,便说道:“谁不知道陈老总是个儒将呢,《梅岭三章》当流芳百世。”
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寒暄过后,做事员端上茶来,六人开始喝茶论画。
傅抱石先大略地向陈毅四人申报请示了一个月来的进展情形,接着就把他们在构思创作过程中碰着的困难也说了。陈毅负责地听着,有时也点点头。郭沫若站起来,走到画板前,仔细地端详了一番草图,然后揭橥自己的意见:“抱石、山月,我认为笔力太拘谨了些,应该放开,要捉住主席词中的意境,而不要在具象上兜圈子。”
“对,郭老说的是。”陈毅指着画,接着说,“画画紧张是立意江山如此多娇嘛,我看应先捉住一个‘娇’字。”该如何来表示这个“娇”字呢。陈老总一口气说出图中一定要包括“长城内外”“大河高下”,还要见东海,见塞上皑皑的雪山、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地理包括东西南北,时令包括春夏秋冬。陈毅说,这样才能“娇”得起来,才能充分表示“娇”的实质,也才能表示“多”字的磅礴气势。末了,陈毅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对傅、关说:“我放了一大通炮,不一定对,仅作为二位画家参考参考。”
傅抱石(右)、关山月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
两人边听边点头称是。陈毅和郭沫若这番话,确实使他们茅塞顿开,断线的思路又接上来了。傅抱石紧接着问:“要不要涌现太阳?要不要涌现人物?涌现什么人物?”
这时郭沫若又说开了,“毛主席‘咏雪’的韶光在解放前,以是说‘须晴日’,现在解放10周年了,还不出太阳?我看应画上东升的太阳,这样才有气势嘛,诸位以为如何?”
“郭老的见地很对。”吴晗呷了一口茶说。这位明史专家,话虽不多,可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他说:“我认为还不能涌现人物,有了人物就害了意境,燕铭,你讲呢?”
齐燕铭一贯在听大家发言,这时就点点头,附和道:“我赞许老吴的见地,既然是画山水画,最好不要涌现人物。”
六个人边喝边聊,从画说开去,掌故人物、历史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谈。特殊是陈毅,他那豁达诙谐又妙趣横生的四川话时时时把大家惹得开怀大笑。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半天韶光过去了。陈毅握着二人的手,再次叮嘱他们要把稳安歇,别累坏了身体。临走时,郭沫若对傅抱石说:“你今年多大?”“55岁。”“我比你大12岁,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问世。”
往后,陈毅和郭沫若又来过几次。每次来,都提了许多中肯的见地,这对他们的绘画启示很大。
3
因画向总理“索”酒
1962年,傅抱石(左一)、郭沫若(右一)在杭州。
郭沫若与傅抱石是交往二十几年的老朋友。这次为公民大会堂作画,中心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人选问题,郭沫若就向周总理推举了傅抱石,他对总理说:“抱石是个难得的画家,可当此任。”
傅抱石也非常尊重郭沫若,他常把郭老引以为师,两人的友情可追溯到1933年。当年,傅抱石独身只身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从师于该校著名的东方美术理论威信金原省吾博士。也就在东京,他结识了在日本政治避难的郭沫若。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奠定了他们终生的友情。
正是在郭沫若,还有陈老总等人的不断指示、帮助和督匆匆之下,傅抱石和关山月的绘画速率大大加快。
傅抱石《寒林沽酒图》(1944年)
傅抱石有个习气,便是作画之前必须饮酒,否则,笔好似千斤重,拿不动,更挥不开。1959年,公民共和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磨难,由于买不到酒,傅抱石“罢工”了。他对前来不雅观画的郭沫若说:“郭老,你向总理反响反响。”郭沫若就把这事向周总理说了。总理事无年夜小,躬亲关注,他急速派人给傅抱石买来了佳酿。有了酒喝,傅抱石作起画来格外轻松,挥洒自如。两个人把自己关在东方饭店,夜以继日地画着,他们相互合营,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细致柔美的岭南风格和傅抱石的旷达雄浑结为一体,而又使整幅画保持各自的特色。
4
周总理来公民大会堂鉴画
经由近三个月的苦战,到9月中旬,两人基本上把画赶出来了。装裱是在东方饭店大厅内的地板上进行的。当成品挂到公民大会堂现场请周总理鉴定时,二人的心情有说不出的紧张。傅抱石想,假如总理看着不满意,这几个月的功夫白搭还不算,那可怎么向公民交代呀。正在他们忐忑不定地等待时,陈毅陪着周总理来了,傅抱石和关山月于是赶紧迎上前去与总理握手。周总理风趣地说:“没想到你们还很年轻嘛。”两人都是第一次见总理,感情不免有些慌乱。周总理这一句话就把他们的拘束打消了。傅抱石说:“请总理鉴画。”周总理立即登上汉白玉台阶,凝神看画。在场的人都屏声敛气,他们二人更是心里没底。周总理高下阶梯多次,又爬到画的旁边两侧的最高处反复地看,认负责真地审阅了近一个钟头,然后才对陈毅说:“陈老总,你看呢?”
“我认为画得很好,很有气势。”陈毅说。
“总理,您的意见呢?”关山月小心地问。
“我和陈老总的见地一样,很满意。”周总理终于揭橥见地。“不过我以为画幅小了些,必须加高加宽,最少要加宽2米,加高1米,太阳也小了,和建筑一比就显得不相称,最少要更加地放大,你们认为有困难吗?”
周总理把关怀的目光转向他们。关山月说:“没困难,照总理的见地办。”傅抱石也说:“请总理放心,我们会改好的。”周总理满意地点了点头,临走时,又叮嘱他俩:“韶光不多了,画要改好,但也要把稳康健啊。”
二人又用了几天韶光,按总理的见地把画修正了一遍。9月29日晚,画在东方饭店装裱完毕,然后由四人抬着悬挂到公民大会堂宴会厅。画刚挂好,中办就派人送来毛主席在外地亲笔书写的四份“江山如此多娇”。之以是写四幅字条,主席考虑的是要傅、关二人从中挑选要用的六个字。他们于是按照主席画圈多的字来挑选,然后请工人师傅放大照描到画面上。
这幅巨画完成确当天晚上,傅抱石全体人彷佛大病了一场,心力交瘁。
10月1日,周总理在公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的国庆招待会,当中外来宾步入宴会厅时,他们都被这幅雄视千古的巨画吸引了。那天,傅抱石和关山月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他真想痛高兴快地大喝一通,来个一醉方休。
这幅巨画是傅抱石走向巍峨艺术顶峰的一件代表作,可是他对这幅画并不十分满意。此画近不雅观气候雄浑、笔力千钧,每个局部都显得精彩照人。然而正是由于画太大,内容过多,远看却有些像从飞机上俯瞰,反而使细部隐去。况且他和关山月初次互助,画这样的大画,更是履历不敷,落笔时难以看到末了效果。因此,这幅巨画比起傅抱石其他山水画中那种叱咤山河、吞吐大荒的气概来,不免逊色。两人都感到没有画出应有的水平,于是在第二年就酝酿重画,但要实现却非易事。
1961年5月,傅抱石和关山月再次来到北京,准备重画此画。两人还是住在东方饭店。他们拟打算请都城一批有名画家开一个漫谈会,搜聚修正见地。事情尚未开始,周总理就知道了这事。他派人把傅、关二人叫来,对他们说:“画还是不错的。抱石同道,你年事大了,体力已不比前年,我看画就不必重画了。但既然二位来了,我也不能让你们空动手回去,给你们安排一次东北旅行写生,你们看如何?”
周总理这样关怀、谅解,他们二人十分感激,傅抱石说:“听总理的,行万里路作万里画嘛,东北我还没去过呢。”
于是,两位画家又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二次愉快的互助。
本文选编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文章小标题、图片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