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个班级,3588逻辑学生

她把学生写进自己的发展里

张航东南建筑设计 常用设备

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航姐”

她便是

东大辅导员张航

昨天刚刚荣获

“2019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快快跟随

张航

,2009年6月入职后,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辅导员、就业事情辅导老师、团委副布告等。

事情11年,9次年度考察精良,揭橥思政类论文6篇,主持省、校级课题6项。

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辈事情者”、国家级传授教化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诲系统党的培植研究会课题评奖特等奖等名誉。
辅导学生获全国党建事情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青年志愿做事精良个人等名誉近50项。

引“航”

呵护60名西部留守女童完成学业

带动千余名大学生接力扶贫

从2009年起,张航连续十一年带领学生前往西部,开展“旭日花”留守女童教诲扶贫社会实践。
该项目精准帮扶了60名留守女童完成学业,并以此为核心对当地进行教诲扶贫和文化帮扶,实现女童“受助、自助、助人”的自我发展,同时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感知国情,将“教诲扶贫”的理念根植于心。

第一期甘肃天水受助的“旭日花”女孩80%上高中,50%上大学,王尹乡共有13位女孩考上大学,个中11位为“旭日花”女孩;第二期云南易门的“旭日花”女孩全部在上高中:她们以前既没想到能读高中,更没想过能去考大学。
目前,该项目已引领千余名大学生参与西部扶贫和关爱留守女童行动,与女童共同发展;让很多的大学生树立“反哺社会、任务担当”的意识,将扶贫接力棒传给越来越多的学生。

她将“旭日花”留守女童实践育人项目引入思政课程,创建“知性-体验式”实践育人模式,拓展思政教诲内容与阵地;将项目纳入学生党建事情,构建并完善以志愿做事为载体的党员教诲培养机制。
项目被《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宣布,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荣获全国青年志愿做事项目大赛金奖、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精良团队”(全国社会实践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做事项目精良项目奖(全国志愿做事最高奖)等国家级名誉12项、省级7项;张航也成为“全国社会实践最佳团队”辅导老师、江苏省社会实践“前辈事情者”。

护“航”

陪伴3588逻辑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疫情中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每一逻辑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张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不雅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陪伴每一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她建立了以“支部培植抓组织、发展平台抓引领、学生团体抓做事”为核心的日常管理体系,同时创建“四个一”生理帮扶平台——“建立一项机制、记录一套档案、用活一条热线、塑立一个品牌”,发挥自己亲和力强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敞愉快扉。

十一年来,她坚持每周与学生“一对一”发言,与学生深度互换2400余次,帮助51名有生理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

疫情期间,对付学生的诉求,她化身“全能超人”,通过线上直播的办法帮学生分类打包,进行宿舍“云迁居”;她担当东南大学湖北咸宁研究生临时党团支部辅导老师,开展战“疫”云讲演、“平凡英雄,你我共担当”等线上主题党团日活动;她组织学生在基层一线志愿做事超过百人次,业绩被媒体宣布。

她负责践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素养、以小见大树立榜样力量,打造品牌活动。
她所带领的学生和团队获国家、省级名誉近50项,陆续有8逻辑学生在她的传染下加入辅导员行列。

启“航”

助力一带一起国家留学生

存心传播中国文化

2017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针对“一带一起”国家的首个硕士留学生班在东南大学成立。
张航凭借突出的英语水平、交通学科背景和事情能力成为该班辅导员兼班主任,化身中巴文化互换“青鸟使”,助力国际化办学实践。

她全方位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体验中国文化,亲历感知当代中国。
她带领留学生参加中国路桥汉语演讲比赛,彻夜帮学生改稿并纠正发音。
末了,留学生从中文“小白”发展为“隧道中国腔”,荣获“最佳风采奖”。

她带领留学生走上南京长江大桥,在学习大桥改造的专业知识外,让他们理解中国公民培植长江大桥时的艰辛和决心;每逢佳节,她为留学生讲解节日来源,让他们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逐渐地,留学生也在用自己的办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今年寒假后,由于疫情缘故原由留学生无法返回中国,论文和就业的压力很大,她积极安抚学生感情并联系导师。
在她的努力下,他们即将全部准期毕业。

三年来,她已带了3届50多名巴基斯坦班研究生,赢得了留学生对她的信赖和喜好。
留学生库玛说:“由于张航老师,我以为东南大学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领“航”

精准帮扶辅导

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须要的地方去

“立交通强国志,筑科技报国路。
”张航认为,东南大学是天下一流大学培植A类高校,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学科评估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入选首批“天下一流”学科培植。
一流的学科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大我”精神,争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她每年完善《毕业生/用人单位调研问卷》,带领学生拜访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质量评价和毕业生跟踪。
经由《就业导论》课程和多年调研的积累,她提出的“元平台+双教室+多阶段”STAC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日渐成熟。

面对疫情,她尽力调动全国的校友资源,开展线上就业互换10余场,累计2800余人次参与,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就业求职方案;特殊是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疫环境势严重地区的学生,努力办理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将每位毕业生运送到得当的岗位上。

她秉持“旭日而生”的“初心”,勾引学生扎根基层,到国家最须要的地方,立志成为行业领军人才。
近三年,她的学生有40%前往“一带一起”干系地区、近90%在国家重大计策发展区域就业,赴基层就业人数连续三年全校第一,将家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东大

还有很多辅导员像张航一样

她们坚守学生事情一线

不忘初心 怀梦远航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可爱的“超人”呢

快来评论区见告我们吧!

新媒体事情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听!
这个时令的东大!

寻衅!
一笔画出东大!

@SEUer!
换季了,给你的手机添件新衣!

素材来源 | 东南学工家

编辑 |孙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