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环湖公园开放有一段韶光了

天国湖公园占地约35万平米

红梵宇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光是环湖步道就有6公里

沿途20多个景点

星罗棋布

是实打实的江安“后花园”

天国湖背后是南屏公园

峭壁陡壁十分壮不雅观

崖上有几处神秘洞穴

传说洞中有龙盘踞

半山中藏着一个红佛寺

几处摩崖石刻

山顶一个纵不雅观江安全景的不雅观景台

这些对付江安人来说都是满满的回顾

江安最新 网红打卡地

天国湖公园+南屏公园

视频加载中...

01

终年夜往后

再也没去过南屏公园

这里曾是无数江安人休闲娱乐

爬山挑水最爱的地方之一

也是曾经江安人上山吃斋饭

买馒头和豆浆的必经之路

皆因一次微信群里

一位老乡分享的照片

原天国河天桥的一张旧照

顿时间唤起了儿时影象

图源:微信群

近3年韶光里在原天国河的根本上

这里打造了一个环湖公园

原来的小溪流上建起了一个水库

平桥下的小溪彷佛还能让人

回忆起一些童年时候的影子

02

现在去爬红佛寺

再也没有曾经的觉得了

车可以直接开到红佛寺山脚下

不用再步辇儿经由起伏跌宕的山路

就这100梯不到的石板路

却成为了阻碍我们上山的拦路虎

好几次邀约朋友去走走山

都没人乐意去

情由,大多都是:爬山累……

犹记得小时候快到红佛寺山脚下

有两处彷佛是从山上滚落的巨大山石

耸立在山谷中

山石被凿出了石梯

可以攀登,登高眺远

当时啊,每每到此

必要攀上石巅年夜声呼喊

有宣泄的,有表白的

也有纯挚叫嚣的

“XX、XXX你听得到吗?”

只是如今

巨石去了哪里,不得而知

曾经的小径和石块

是不是犹如影象一样通通沉入了湖底

03

由于疫情的缘故原由

半年间都没能进到红佛寺

前不久和外婆一同去登山

穿过陡峭的山路

步辇儿在石板路上

小时候的许多场景还历历在目

以往爬山

途经山泉水井

都会乘上两壶

或是当场开喝

山泉清凉爽口沁人心脾

彷佛有一种魔力

逐日来此打水的人相继而来

许多人都是天还没亮就来排队的

04

山上最被人津津乐道的

是山中的“龙洞”

龙洞上壁的“古龙洞”三个大字

为清乾隆年间生黄美所书

小鹰曾亲测过

可以从红佛寺后院的一处洞穴

一贯通往山上公路的一边

更是有传闻此洞可以一贯通往蟠龙

只可惜由于安全考虑

龙洞已经封闭

知道这些故事的人

也早已经由了好奇探索的年事

05

前不久,红佛寺终于开放了

却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

经寺庙的一位守门人先容

红佛寺中间的这栋建筑

已被评定为危楼

将于不久后拆除

(大约国庆前后)

听到这个

泪水已经在眼眶中打转

曾经的点点滴滴

溘然在脑海浮现

惦记

上山挑水每次都会多注目两眼

寺院里高峭耸立的白塔

惦记

进到寺院

反反复复数了又数的十八罗汉

惦记

曾经在这里的斋台上

只用花几块钱就能吃到的斋饭素菜

惦记

酷热的夏天里

山上溶洞渗下的瀑布清泉

惦记

几十米的走廊里踏步覆信

交往返回走过都有的凉凉空气

惦记

钟声回荡在山谷

阔别鼓噪的清幽寂静

惦记

家人或情侣体验远足的乐趣

以及数不清孩子的欢声笑语

06

在生僻的寺院绕了一转

物是人非,让人酸心

据《江安县志》记载

红佛寺始建于南宋

清康熙年间土人垦地得石佛正红供之

故而得名:“红佛寺”

一些名人雅士喜好在这里吟诗作赋

借景抒怀,民间也留有诗作:

万峰岚翠郁寒烟,寺倚危崖径转偏

山势横张如蝙蝠,洞云阴莽有龙眠

手招黄鹤三千里,梦冷金鳌二十年

剩得闲身作归客,钟声铃语暮云边

准备离开之际

看到许许多多树藤撑在山石间

相信这一幕大家都不会陌生

民间的说法是撑住身体

保佑自己腰杆不会酸、疼、弯

我也试着放了一根藤条撑在其间

我想保佑红佛寺的命运不要那么多舛

如果真能如愿的撑起身体

我希望撑起的

可以是这悬在半山的建筑

由于它承载了太多江安人

难以忘怀又回不去的影象

本文由宜宾零间隔 小鹰原创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