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始终“开风气之先”,作为考试测验“新事物”的试验地,不断探索着新中国的“新征程”。
重新中国成立之初,冲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广交会,到践行改革开放建成的海内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再到“颜值担当”十余年的中信广场,直到如今的“小蛮腰”广州塔和“城市会客厅”花城广场,广州用日月牙异的变革,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来,它们将在新出发点启航,探索新的未来。
广州国际会展中央
广交会
一张62年的城市名片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进程中,广交会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上的封锁,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培植急需的外汇,在海上丝绸之路出发点的千年商都广州举行出口交易会成了不二的选择。
1957年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周恩来总理发起简称为广交会。由此,在新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广交会应运而生。越秀山下的广州流花展贸中央,曾经见证从1974年第35届广交会至2008年第103届广交会的全部进程。
如今鲜有人知的是,隐蔽在展贸中央深处的“5号厅”,实在是首届广交会的会址所在地——中苏友好大厦。采访当天,只管大门紧闭,但大厦门前的石碑上仍清晰地书写着这幢建筑经历的沧桑——“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旧址,广州市历史建筑”。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而在海珠广场附近的海印缤缤广场,曾经举办第6届到第34届广交会,原名为中国出口商品陈设馆。“那时候每年广交会中全体海珠广场都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件件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都会在这里展览,我们都会过来争先恐后地看。”68岁的陈师长西席原来住在文德南路附近,提及那些年的广交会,他的印象深刻。
从2003年起,广交会搬到琶洲的新展馆举办。“十一”期间,琶洲展馆附近的节日气氛浓郁,新港东路的道路两旁,装饰着一壁面五星红旗。而与琶洲展馆相邻的琶洲村落,险些每家商铺都悬挂着五星红旗,村落民们如今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住上了电梯洋房。
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
见证改革开放的“东风”
国庆假期沙面四处可见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飞扬,白天鹅宾馆的落地玻璃窗外贴着亮眼的装饰,作为中国第一家合伙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成为广州的著名景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纭前来“打卡”留念。“来‘白天鹅’拍照打卡是到广州旅行必做的一件事,觉得彷佛去北京必须到天安门广场拍照一样。”游客刘师长西席见告。
1983年开业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合伙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在开业时,曾面临酒店大门是否对公众开放的难题,但资方之一霍英东坚持把大门打开,他希望市民能近间隔感想熏染广州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初期,海内直达国外的航班并不多,很多外宾都从喷鼻香港经广州辗转到内地其他城市,广州成为连接中西方的桥梁。
而地处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更成为中西文化互换的窗口,记录着广州历史上多个主要的外交时候:为英国女王烹制隧道的粤菜,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准备现磨豆浆等。
2012年,为重新适应市场的需求,白天鹅宾馆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停业改造。改造后的白天鹅宾馆,更将中西结合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宾馆内,精细的中国园林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全身被绿植环抱的假山、水榭,瀑布从山顶倾泻而出,阁下的石头上刻着三个大字——“故乡水”。
来自德国的贩子汉克为了十月尾的广交会早早地来到广州,他这次依然选择了白天鹅宾馆。“十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时也住这里。”汉克说,本日的“白天鹅”依然保持一如既往的高水准做事,“很契合广州的定位:开放原谅”。
中信广场
广州十余年的“颜值担当”
担当广州“天涯线”十余年的中信广场,在外洋华民气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它至今仍是这座城市顶级写字楼的典范,作为城市新中轴线北部制高点,她将连续书写着广州大步提高的历史。为欢迎国庆节,中信广场换上新颜,大楼四周插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大楼门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的花卉景不雅观,让这位蓝色“巨人”多了几分灵动。
有人说,如果在天河北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要看到中信大楼,就有了方向。以是,中信大楼作为广州市曾经的地标,在每一个广州民气中曾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标,记录了广州发展的历史。
中信广场作为广州人的骄傲历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信大楼1994年动工开建,当时的设计和培植标准都达到天下一流水平,1997年正式建成投入利用。曾有专家剖析,作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做到391米以上高度,已靠近极限。可以说,它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高层建筑的最高水平。
1997年,中信广场曾登顶“亚洲第一高楼”,也曾长期保持华南第一高楼的地位。这里曾是天下500强企业的聚拢地,在这里事情的员工曾被认为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光彩。城市对高楼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虽然如今它的“第一高楼”位置已被取代,但其商业功能却不易取代。
在中信广场上班的黎小姐见告,她已在这里事情多年,供职于一家文化企业,不少客户都是外洋华人华侨,公司之以是把办公点设在中信,正是由于这栋大楼在华人华侨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只要一说到中信广场,人们立时就会想到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以及奔驰不休的城市发展。”黎小姐说,与她在同一层办公的还有很多天下500强企业的员工,中信大楼的威名始终存在,它已成为广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部分。
广州塔和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广州塔
在这里遇见广州的未来
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城市会客厅”,是广州市最大的广场,2010年10月25日起全面向市民开放。该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节点珠江新城,东起冼村落路,西至中原路,北靠黄埔大道,南临海心沙。来广州的外地游客,不雅观景的第一站每每都是花城广场,以此感想熏染广州的当代气息。
“2010年花城广场刚刚建好的时候,我就来看过,那时周边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绿化也没有那么多,现在变革真大啊!”70岁的郑伯感慨道。郑伯是汕头人,2016年定居广州,从那时起,他只要一有空就走街串巷,目的是更深刻地理解广州,融入广州。郑伯说,他现在越来越喜好广州这座城市了,此前是游客身份来广州,定居之后才真切感想熏染到广州的诸多“好”,如今他要将广州作为真正的“家”先容给来客们。
与花城广场一江之隔的是广州塔,这座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广州新地标,也将迎来自己的10周年“生日”。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天下第二高塔。因此,来广州的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便是广州塔。
“我来广州该当不下二十次了吧,每次来了都会小住几天,广州都快成为我第二故乡了。”在广州塔下遇见来自广西梧州的左伯。他说,每次来广州都会有不同的感想熏染,觉得广州每年都有很大变革,特殊是最近几年,以为广州的环境越来越好,绿树越来越多,天也越来越蓝。
左伯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分外的日子,在广州能体会到祖国的来日诰日会更好。
他见告,这次来到广州会多住几天才回广西,“广州的10月很俊秀,景象宜人,我肯定要多待几天”。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
张丹、杜安娜、武威、罗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