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深入开展屯子人居环境整治纪事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除违建临建2.2万余处、63万多平方米,完成主街小巷硬化500多万平方米;利用腾退空间建成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127个;打造生态小院、文化小院、俏丽庭院9万多个,占全市屯子常住户数的57%
武安市午汲镇大贺庄村落村落民在管护街道花卉。 河北日报资料片
人居环境整治是推动村落庄振兴的一场硬仗。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违建多、环境乱、形象差、群众怨”曾是武安许多屯子人居环境的写照。今年以来,武安市打响屯子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着力改进村落落根本举动步伐和公共做事举动步伐,补齐人居环境短板,为群众打造生态宜居的俏丽家园。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除违建临建2.2万余处、63万多平方米,完成主街小巷硬化500多万平方米;利用腾退空间建成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127个;打造生态小院、文化小院、俏丽庭院9万多个,占全市屯子常住户数的57%。村落容村落貌的提升,有力促进了村落农户当振兴,推动了文明乡风培植。
武安市下团城村落街道干净整洁、环境幽美、舒适宜居。河北日报资料片
“一把尺子”拆违治乱
“原来街道窄得过辆马车都费劲,今年私搭乱建的小棚子、小煤房一拆,这路敞亮多了。”初冬时节,走进武安市活水乡活水村落,街道干净整洁,70多岁的张合兴正在清闲地晒太阳。
活水村落860户、3000余人,是活水乡最大的村落。多年来,由于村落落缺少统一方案和严格管理,村落内私搭乱建越来越多,沿街住户险些都在表面搭建了杂物间、小煤房等,还有不少村落民翻修屋子时,私自将住宅外扩,占用了公共空间,严重影响了村落民出行和村落容村落貌。
改进居住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但平稳和谐拆除多年的违建,必须下细功夫。活水村落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落民代表大会,并通过广播、入户拜访等办法,向群众讲解屯子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性,形成大家参与、大家有责、大家尽责的良好氛围。
先拆哪里,怎么拆,垃圾怎么清理,谁卖力……活水乡结合该村落的实际情形,从分包区域到分包户,从整治内容到整治标准,制订了详细的拆违方案。村落庄干部以及供电所等单位事情职员协同合营,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党员干部带头拆,有效化解了少数群众的抵触感情,短短几天,全村落违章建筑和残垣断壁全部拆除。
拆除违建为村落落改造提升腾出了空间,不仅赢得了群众支持,也熬炼了干部作风。
为破解违建顽疾,武安市各级干部齐上阵。分包市领导每天深入一线督导调度,分包部门干部走街串巷讲政策,上门入户做事情,村落庄干部既做群众事情,又带头拆、主动拆。同时开展部门包乡、万名干部职工回村落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活动,选定22个部门分包22个州里,号召市直部门、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员工,为家乡培植贡献力量。
通过定期不雅观摩评比,充分调动各州里比学赶超的干劲。截至目前,武安市502个村落累计拆除违建临建2.2万余处,完成主街小巷硬化500多万平方米,一大批村落落旧貌换新颜,成为群众环境幽美、舒适宜居、管理有序的新家园。
“一村落一特色”培植俏丽村落庄
圆石铺就的蜿蜒小路、原木建造的古朴凉亭……走进武安市泉上村落,悠悠古韵迎面而来。村落落道路、广场等培植所需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这样既节省了培植资金,又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
一条条废旧轮胎被“扮”成小黄人站在村落口欢迎来往的客人,一束束晒干的玉米、谷子构成了墙体上的丰收图……仅有75户318口人的贾家庄,是武安市北安乐乡最小的村落,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小村落变得更精细:村落内空闲地得到充分利用,面历年夜点的地方被打造成小花园,房前屋后、窗台都被绿植装扮得别有一番风味。
如何合理利用拆违腾退的空间,让群众从村落落培植中受益,提升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得到感、幸福感?武安市坚持整体方案、因村落制宜、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村落落历史文化内涵,“一街一景不雅观、一村落一特色”,让人记得住乡愁,让屯子更有味道,造就出“书法小镇”邵庄村落、“太行抗日英雄故里”大水峧村落等一批特色村落。
为拓宽干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视野,武安市组织党政紧张领导带领州里干部“走出去”,到邯郸市肥乡区、成安县等县区参不雅观学习,到杭州、徐州等地稽核取经。通过对标前辈地区找差距、查不敷,该市不断学习村落庄方案、景不雅观提升、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前辈理念和履历。
坚持村落落方案与家当发展方案、地皮利用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相衔接,武安市坚持全域方案,各村落家当如何发展,村落容村落貌如何提升,都要严格按方案实行。目前,全市已有27个村落完成规划体例,475个村落体例了培植方案辅导性文本,以从根本上办理多年来村落庄无序发展、随意发展等问题。
制订方案,问需于民。武安市耐心谛听群众见地,充分汇聚群众聪慧,看重彰显村落落自然特色和文化内涵,避免“千村落一壁”,为群众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西孔壁村落从细节入手,在村落落道路两侧为群众预留车位,避免了车辆随意停放影响出行,受到群众好评。
建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
如何避免人居环境整治“一阵风”,让群众持久受益,这是武安开展整治行动之初就思考的问题。
农人是人居环境整治主体,也是直接管益者。武安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浸染,调动群众积极性,避免“政府干、群众看”。针对资金投入难题,建立财政补贴、村落民自筹、企业部门捐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屯子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2.4亿元,个中财政投入6800多万元、村落庄自筹1.6亿元、社会捐助1200万元。
不仅要硬化道路、绿化村落落,扮靓“面子”,更要做好生活污水管控,做好“里子”,武安市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在“地上”重点抓好停车场、中央公园等公共空间培植,知足群众生活需求;“地下”突出抓好水和厕,目前502个村落中85个实现污水管理、417个实现污水管控,屯子污水管控率达100%。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贮存和利用举动步伐,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2.9%。
既要建好,还要管好。武安市树立“经营村落庄”理念,针对生活垃圾处理“老大难”,引进社会成本,通过市场化办法,建成覆盖全市502个村落的“吃垃圾、造水泥”无害化处置垃圾示范线,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同时,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勾引群众讲文明、树新风,自觉掩护身边环境。
“生态环境是村落庄最宝贵的财富和上风。在屯子人居环境整治事情中,我们坚持守护好绿水青山,使村落落培植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进而带动城乡领悟、转型发展、全域打破。”武安市委布告赵洪山表示,坚持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持续改进村落落面貌的同时,积极发展村落庄旅游、休闲农业、康养等业态,多举措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村落庄振兴家当根本,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富余。(河北日报刘剑英 通讯员王海波)
关注河北新闻网,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