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民间俗称“金銮殿”。
明清两朝24个天子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仪式,如天子登极登基、天子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天子在此接管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修,本日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后的形制。

梁九,顺天府(今北京市)人,生于明代天启年间,曾拜冯巧为师。
冯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艺博识,曾任职于工部,多次卖力宫殿营造事务。
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
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
然而,梁九仍旧在身旁伺候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
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转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
”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
冯巧去世后,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职。
清代初年宫廷内的主要建筑工程都由梁九卖力营造。

梁九的建筑设计 新型材料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十仲春,太和殿遭受失火焚毁。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太和殿的重修工程开始启动,70高龄的梁九奉命主持这次重修太和殿工程。
由于当年施工是没有图纸的,不只材料紧缺,参考的实物都没有。
情急之下,梁九凭着对太和殿的影象和高超的技艺,在工程动工之前按10:1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布局、装修一如实物,据之以施工,当时被誉为绝技。
据王士祯《居易录》记述,“主持这次重修太和殿工程的是著名宫廷建筑师梁九。
在没有当代设计工具的条件下,全部太和殿的形状设计、内部构造、梁枋椽柱、斗拱飞檐多达万件,全凭梁九悉心方案。
整座太和殿的建造,完备是按照梁九制作的模型放大、加工、安装的。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七月,太和殿落成并保存至今。
正是由于梁九的精彩表现,太和殿的重修,不仅让太和殿更加宏不雅观大气,更让梁九得到康熙帝的青睐,特聘其为清朝御用建筑师。
梁九也因此成为梁姓族人的骄傲!

今日的太和殿,已成为故宫旅游必去的首选之地,人们在这里留连忘返、惊叹称绝,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与自满时,也应对梁九这位宫廷建筑师表示深深地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