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盘山地区,黄牛不仅是垦植的紧张劳力,其肉品也是改进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家庭拥有的黄牛数量,一度成为衡量其经济实力的标志。然而,随着当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器化的遍及,传统的“二牛抬杠”农耕办法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固原黄牛也从垦植的重担中解脱出来。同时,外来品种的引入对固原黄牛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其数量从高峰期间的4万多头锐减至1万多头。
只管如此,固原黄牛依然是肉牛家当的基石。它在品种改良和繁育方面发挥着关键浸染,为行业的康健稳定发展供应了坚实的支撑。固原市的肉牛喂养量已超过百万头,霸占全区肉牛家当的半壁江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固原黄牛以其肉质鲜美、氨基酸含量高而备受青睐,成为肉品中的佼佼者。”固原市农业屯子局畜牧水产技能推广做事中央的研究员张国坪,看好固原黄牛发展前景。
“种业是国家计策性、根本性、核心家当,固原黄牛作为本土种质资源,具有抗病性强、肉质好等遗传上风。”固原市农业屯子局畜牧水产技能推广做事中央主任谢建亮表示,通过保护固原黄牛,不仅可以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还能丰富生物多样性,确保肉牛家当的可持续发展。
固原黄牛:岁月传承的历史印记
“从记事起,黄牛便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六盘山地区,黄牛不仅是一段悠久的历史,更是当地公民生活的一部分。63岁的王文平,作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落的黄牛养殖大户,他的家族世代相传的养牛故事,见证了这一古老传统的延续。
“固原黄牛喂养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期间。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固原博物馆联合对隆德页河子新石器时期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就有牛骨,解释‘六畜’已成为养畜业的主体。”张国坪揭开了黄牛与这片地皮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固原自古以来是牧业发达地区,沃野千里,水草丰美,适宜游牧,为“兵食完富”“饶谷多畜”之地。秦汉期间,“牛马衔尾,群羊塞道。”是富饶之地的真实写照。
“固原黄牛体型虽小,却耐力强、力气大,被誉为‘爬山虎’。”张国坪先容,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遗传特性,在当地群众中享有盛名。《固原市志》记载,固原黄牛原系蒙古牛系,其挽力大、役用好,采食力强,繁殖性好,肉质喷鼻香美,在固原养殖面广。
在王文平的影象中,黄牛不仅是垦植的主力,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早期衡量家境的标准,便是看谁家养的黄牛多。一头黄牛,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财富的象征。”他说道。
每年秋季,王文平会将精心喂养的黄牛带到集市发卖,所得资金不仅用于家庭生活,也用于购买小牛,连续这一循环往来来往的养牛生活。然而,随着90年代农业机器化的推广,黄牛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从畜力向供应肉食转变。
“每逢重大节日或婚丧嫁娶,都要宰牛。”王文平养牛的本领传自父辈,在一代代接续中,他喂养的黄牛数量从三四头增加到十七八头。“20世纪80年代,养牛超过十几头的家庭,在村落里很少见。”他自满地说。
“经由当地群众的长期造就,固原黄牛成为差异于蒙古牛和秦川牛的独立的黄牛类群。”张国坪先容,在宁夏以地域命名的牛,只有“固原黄牛”,这一名称不仅是学术界的共识,更是当地群众的骄傲。
基因的赠送:固原黄牛的品种上风
“固原黄牛在长期垦植过程中,体型发生了变革,形成前宽后窄的‘倒三角形’体型,以及发达的前胸肌肉。”谢建亮说,固原黄牛虽然体型独特,但产肉率相对较低,最多产二百多公斤肉。
在传统农业向当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畜力被机器替代后,人们更加看重牛的商品属性,产肉率低的固原黄牛不得不被改良。在这种情形下,以固原黄牛母牛为根本,通过冷配改良,提高产犊率,同时改变牛的体型。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固原开始履行冷配改良,先后引进了秦川牛、英国短角牛、法国利木赞牛、瑞士西门塔尔牛、英国安格斯等优秀肉牛品种,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改良后的肉牛,体型更加均衡,产肉率显著提高。
至2024年,固原市黄牛冷配改良覆盖面达95%以上,改良后的肉牛产肉量可增加约30%。改良后的肉牛比较固原黄牛,有身率高且成长速率快,育肥的肉牛能产四百公斤肉。
“改良并不虞味着放弃固原黄牛的独特上风。”谢建亮先容,固原黄牛经由千年的自然选择,已经完备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与引进品种比较,固原黄牛的喂养本钱更低,市场代价更高。
“喂养固原黄牛,一年的喂养本钱仅为3500元,远低于西门塔尔牛的6000多元。”杨郎村落养殖大户王伟伟算了一笔账:以喂养三年为期限,固原黄牛体重可达到600多公斤,每公斤肉价40元,2.4万元,撤除本钱,利润7000多元。
“固原黄牛肉因其品质优秀,市场价格更加稳定,可为养殖户带来可不雅观的收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海内有名的肉牛繁育专家雷安民,在固原黄牛资源场进行胚胎移植时先容,固原黄牛是国家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病性,适口性特殊好,易于喂养。
“这也是固原多年来,持续保护黄牛这一品种的缘故原由。”谢建亮说。近年来,固原市将肉牛家看成为农业增效、农人增收的主导家当,履行了一系列工程,提高了肉牛家当的集约化、标准化、家当化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传统养牛业向当代养牛业的转变。
舌尖上的美味,固原黄牛肉品质魅力
“固原黄牛生产的雪花肉,纤维细、肉质鲜嫩,在南方市场特殊抢手。”广州客商罗亚鹏如是说,他每隔两天就要向广州发送40多头肉牛,固原黄牛肉的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如今,固原黄牛不仅是当地农业一张亮丽的名片,生产的黄牛肉更是舌尖上的美味。固原黄牛肉以其细腻的肉质、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南方市场的青睐,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佳肴。
“固原黄牛肉外不雅观脂肪洁白、肌肉红润,肉质鲜嫩,脂肪镶嵌于肌肉之中,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罗亚鹏说,不论牛价涨与否,固原黄牛活重价格始终保持每公斤36元旁边,最高可卖到每公斤50元。
“固原黄牛是蒙古牛、秦川牛、晋南牛和瘤牛等牛种不断领悟,长期选育形成独特的地方黄牛类群,牛肉具有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喷鼻香味独特、浓郁多汁的特点。”张国坪先容,通过对肉品质剖析,固原黄牛厚味和甜蜜味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比例高达50.73%,肉品蛋白质高、氨基酸组成更靠近人体须要,肉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牛。
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肉牛中介、经纪人,活牛交易辐射到了多个省份,每集肉牛交易量1500头旁边,每年交易量达到25万头。“固原黄牛无论是公牛还是母牛,都因其肉质鲜嫩、雪花肉多而脱销。”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单发俊说。
“黄牛食量小,加上抗病性强,发卖市场兴旺,只要养好就有人要,不存在低价发卖或发卖不畅的问题。”王伟伟作为固原黄牛养殖专业户之一,自2014年开始规模化养牛以来,一贯以固原黄牛为主,年喂养量保持在800头旁边。
“即便在牛价走低期间,固原黄牛的价格一贯稳定在每公斤36元,牛市回暖后,每公斤卖到50元。”王伟伟表示,固原黄牛的养殖,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可不雅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供应了高品质的康健食品体验。
依托固原黄牛根本群体发展起来的肉牛家当,已成为固原市紧张家当之首和村落庄振兴上风家当。截至2023年底,固原市肉牛喂养量100.9万头,占全区肉牛喂养量的42%;出栏肉牛34.7万头,牛肉产量达到5.6万吨,百口当链产值达到245亿元。
黄地皮的宝贝,固原黄牛的保护与代价
固原黄牛,这一宁夏独占的宝贵种群,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更以其独特的遗传上风,成为新品种造就的主要基石。“固原黄牛的遗传背景剖析显示,它是西北唯一含有瘤牛血统的独立资源群体,补充了自治区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鉴定中的空缺。”谢建亮说。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固原市自2016年起,通过家当化和普惠性项目的支持,鼓励养殖大户喂养固原黄牛。目前,已建立了两个大型固原黄牛遗传资源保护繁育基地,喂养量超过1000头。
位于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落的固原富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固原黄牛遗传资源保护最大的繁育场,喂养固原黄牛800多头。“年繁育固原黄牛600多头,今年已产牛犊612头。”该企业卖力人王永康说。
“早期,因固原黄牛成长速率慢、产肉少,只能通过引进外国品种,知足肉类消费需求。现在,随着肉类消费逐渐饱和,人们追求高档肉质,固原黄牛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张国坪说。
肉牛家当是固原市农业增效、农人增收的主导家当。2023年,固原市屯子居和颜悦色均可支配收入中,农大家均养牛收入占比高达16.2%,显示出养牛业在农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地位。
“一个家当稳健发展,离不开地方品种支撑。”谢建亮先容,为了稳定家当发展,确保固原黄牛品种得以延续,固原市出台了“十条”方法,供应饲草补贴、根本母牛补栏等支持,帮助养殖户武断养殖信心。
固原市统筹整合各种涉农资金4.6亿元,百口当链补齐短板弱项,降落喂养本钱,推动肉牛家当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为固原黄牛的保护和发展供应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通过与干系院校互助,努力构建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挖掘肉用种质资源,力争造就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肉牛新品系,以期打造优质高档牛肉,推动肉牛家当高质量发展。
2024年6月,宁夏颁布了《推进肉牛家当转型升级匆匆农增收十二条政策方法》的关照,鼓励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能攻关,利用精良种质资源,造就区域特色肉牛种群。“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固原黄牛的保护和发展。”谢建亮说。(宁夏日报 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