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诲部发布的普通高档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增设了24种新专业,这些“首次招生”专业成为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虽然新专业折射出国家、社会对关键家当与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新专业培养的人才也是目前就业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喷鼻香饽饽”,但由于缺少以往招生数据做参照,一些考生和家长还是心存顾虑不敢或不愿报考,对此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折射出

王荣禄建筑设计师 公共建筑设计

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近年来,教诲部每年都会根据详细情形弥补新的专业,如2023年就新增了21种专业,2022年新增了31种专业,2021年新增了37种专业。
近三年来,教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已达76种之多。

山东大学本科招办副主任徐延宝认为,“近年来,高档院校本科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折射出国家、社会对关键家当与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正因如此,教诲部支持高校主动做事国家计策、区域经济社会和家当发展须要,勾引高校用好学科交叉领悟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培植,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领悟的新专业。

而广大高校也不断相应这种哀求,积极探索多元人才和国家培植紧缺人才的培养。
以吉林大学为例,今年虽然本科招生专业由140个精简至120个,但却有两个首次招生的新专业,即集成电路和艺术设计学专业,个中以集成电路为主干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办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干系领域繁芜科学、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等复合型拔尖人才。
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的《2024年“一带一起”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与往年比较增加了日语(日本研究)、法语(国际关系)、西班牙语(国际商务)、葡萄牙语(法学)和朝鲜语(法学)5个交叉领悟专业,此举也是为了顺应国际传播大环境下我国措辞人才市场新的需求。

新工科类专业持续发力、

和人才市场动态相适应成为两大特点

2024岁首年月次亮相的招生专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新工科类专业持续发力。
“新工科”,即新型工科,培养的是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任务感的高本色工程科技人才。
在今年新增专业中工学专业增加最多,包括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能、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等,很大一部分专业属于传统学科领悟后产生的新兴学科,表示出对付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

为顺应时期的发展哀求,今年新工科类专业持续上新,以深圳理工大学为例,今年首次启动招生的神经科学、生物技能、打算机科学与技能、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哀求考生选考物理类(理科)科目。
而南方科技大学今年新增的生物医学科学(中外互助办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外互助办学)专业,选科上则哀求是“物理+化学”组合。

第二大特点是首次招生的专业与新时期家当转型和人才市场的动态相适应。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业均属于工学类,可见该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处于明显的上风地位,也因此成为各高校为顺应时期转型和人才市场须要所培养的重点领域,例如复旦大学在2024年本科招生中就新增了四个新工科创新学院,分别是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打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物医药工程与技能创新学院以及智能机器人与前辈制造创新学院。

复旦大学环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央主任姚凯表示,随着后工业化时期和数智时期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计策性新兴家当不断呈现,适应数智时期的复合型新人才供不应求,人工智能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型数字化职业应运而生,专业热搜榜排名的巨大变革,揭示教诲体系的专业设置与新时期家当转型和人才市场的动态适应,是当前高档教诲、职业教诲乃至根本教诲的一定趋势。

首次招生专业风险机遇并存,

专家为报考把脉支招

对付首次招生专业,一些家长和学生会心存疑虑,尤其是没有过去数据作为参考,有些考生不愿意报或者不敢报考。
对此,志愿填报专家张平指出,从往年履历看,每年新增本科院校第一年招生的专业,其录取分数绝大多数要比同等类院校分数低。
因此,考生应把握机遇。
对付首次招生的专业,考生和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一是唯新而违心不可取。
长安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荣禄指出,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时首先应考虑学生的生涯方案,一旦录取,之后四五年的本科学习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密不可分。
如果只是图个“新”气,不明就里,乃至明明不喜好,却随性选报新专业,可能到校后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形,更谈不上好好学习和良好发展了。

二是勿怕分数趋高不敢报。
一些考生会担心自己的分数是否能够达到新专业的投档哀求,乃至会由于这样的担心而不敢报考。
专家指出,总体上讲大多数新兴专业的录取分数会呈现出发点高、连续攀升的趋势,尤其是与信息智能干系的专业,这种特点更为明显,而地质类、矿产类、海洋类、材料类、化学类专业录取分数则攀升不明显。

王荣禄认为,考生在参考新专业录取分数时,可以对应新专业所属的专业种别,尽可能先参考同类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履行大类招生的学校要关注新专业归属的招生专业类往年录取分数,作为判断依据。

三是结合办学特色综合考量。
志愿填报专家赵智庆认为,当同一个新增专业在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一样平常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具有一定上风,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上风学科根本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文/演习生 麻蓝玥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青升学与就业(ID:beiqingshxyjy)部分素材来源:北京考试报、第一财经、中新网、搜狐网、四川省招生考试辅导中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