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2021年,环球已建成的最高的二十座超高层建筑(@CTBUH)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
经由二十多年的发展培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根据CTBUH最新统计,截止2021年,环球已建成的最高的二十座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就占了11栋。

超高层经典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

▲ 中国已建成的最高十大超高层建筑(@CTBUH)

大家可能都知道上海中央、上海环球金融中央、台北101等这些有名的超高层建筑。
那么大家知道我国的这些最高的超高层建筑的构造是如何设计的吗?下面就随着

1 上海中央

建筑设计:Gensler & TJAD

构造设计:TT & TJAD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上海中央大厦建筑高度632m,构造高度574m,主塔地上124层,裙房地上5层,地下5层,建筑面积约为57.8万平米。
2009年开始施工,历时8年,上海中央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落成。
上海中央的高度环球第二,仅次于环球最高的迪拜哈利法塔(828米)。

▲ 上海中央竖向分区图

其平面为倒角的三角形形状,随着建筑高度不断旋转上升并均匀缩小,每层约旋转1度,共旋转120度,这种平滑光顺的非线性旋转性型体,可以有效降落构造的风荷载,通过风洞试验创造,这种体型降落了约24%的风荷载。

▲ 上海中央平面旋转上升示意图

塔楼抗侧力体系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构造体系。
在8个设备支配了六道两层高外伸臂桁架和八道箱型环带桁架。
由环带桁架和巨柱形成外围巨型框架。
由8根巨型柱,四根角柱(仅支配在地下室及1-5区),8道两层高的环带桁架(位于各加强层)组成巨型框架。
6道伸臂桁架分别位于2、4、5、6、7、8区的设备层处。

▲ 构造体系组成示意图(@tt)

环带桁架为双榀的箱型空间桁架,比较单榀的环带桁架,其对巨柱的约束效果基本不变,增加了环带桁架抗扭刚度。
同时,在加强层还设置了一层高的径向桁架,将外侧悬挑的幕墙荷载通报巨型框架。

▲ 环带桁架及径向桁架示意图(@tt)

▲ 伸臂桁架示意图(@tt)

巨柱采取SRC巨柱,通过6道两层高的伸臂桁架将8根巨柱与核心筒联系起来,使核心筒与外框折衷变形,共同抵抗侧向荷载。
4根角柱紧张是用来减小环带桁架的跨度,减缓外框的剪力滞后效应。

▲ 巨柱支配图(@tt)

巨柱的截面尺寸最大为3.7x5.3m,到顶部收为1.9x2.4m,1~6区巨柱采取王字型钢骨,7~8区 采取日字型钢骨。

▲ 巨柱内钢骨形式(@tt)

由巨柱和环带桁架组成的巨型框架,通过6道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相连,使得巨型框架可以和核心筒有效协同事情。
在水平荷载浸染下,核心筒承担了48%旁边的基底剪力及22%旁边的倾覆弯矩,巨型框架承担了52%旁边的基底剪力和78%旁边的倾覆弯矩。
可以看到,巨型框架承担了紧张的水平剪力和绝大部分的倾覆力矩。

▲ 巨型框架与核心筒剪力与倾覆力矩分配比例(@tt)

▲ 上海中央

2 深圳安然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KPF & CCDI

构造设计:TT & CCDI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深圳安然金融中央,建筑高度599.1m,构造高度562.2m,地上115层,地下5层,于2017年正式落成,目前是深圳最高的建筑,同时也是中国第二高以及天下第四高的建筑。

▲ 平面尺寸

建筑平面约为正方形,角部向内切角,底部平面尺寸约为65x65m,平面尺寸沿高度逐渐收进。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巨型框架由8根巨柱、7道环带桁架以及巨型斜撑组成,并设有4道两层高的伸臂桁架,将巨型框架与核心筒折衷共同浸染。

▲ 构造体系组成

与上海中央类似,其环带桁架在正立面采取双榀环带桁架,角部采取单榀桁架。
比较于单榀环带桁架,其截面较小,与巨柱的连接较为方便,如下图所示。

▲ 环带桁架示意图

巨柱采取异形截面的SRC柱,柱内采取王字型型钢。
巨柱最大截面尺寸为6525x3200mm,到顶部收为3120x1400mm,含钢率为4%~6%,如下图所示。

▲ 巨柱支配及截面示意图

在水平荷载浸染下,核心筒承担的剪力与倾覆力矩比例分别为52.%和28.2%,巨型框架承担的剪力与倾覆力矩比例分别为47.5%和71.8%。
可见,在伸臂桁架的协同浸染下,巨型框架承担了一半旁边的剪力和紧张的倾覆力矩,形成了有效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 深圳安然金融中央(@CTBUH)

3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KPF & GZDI

构造设计:ARUP & GZDI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央(广州东塔),建筑高度530m,构造高度495.5m,地上111层,地下4层,于2016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三高、天下第七高的超高层建筑。

▲ 建筑平面沿高度变革

主塔楼建筑平面底部为正方形,平面尺寸约为58x58m,在中上部平面收进,立面效果为节节收进,如上图所示。

▲ 构造体系示意图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设有4道两层高的伸臂桁架,分别位于F23~24、F40~41、F68~69、F93~95层。
并设置了6道环带桁架。

▲ 伸臂桁架示意图

巨型框架由8根巨柱和6道环带桁架组成。
8 根巨柱从地下室一贯延伸至办公区顶部(68 层),之后减掉 1 根,余下 7 根连续延伸年夜公寓区顶。
6 道刚度较大的双层空间环桁架充当巨型梁,能有效地提高外框的抗侧刚度,一方面可折衷外框架各竖向构件的变形差,使之受力均匀;另一方面还能将次构造上的竖向荷载通报到巨型柱上,有效减小巨柱在大风或罕遇地震浸染下受到的拉力;同时,环桁架还可作为巨型柱的侧向支撑,有效减小打算长度。
环带桁架均为双榀桁架,如下图所示。

▲ 加强层示意图

▲ 环带桁架、伸臂桁架与巨柱及剪力墙的连接节点

巨柱采取CFT柱,截面尺寸底部最大为3.5x5.6m,到顶部收为2.0x1.5m,含钢率为4.5%~9.0%。
F1~43层柱内混凝土采取C90高性能混凝土,F44~69层采取C80,别的采取C60。

▲ 巨柱截面示意图

▲ 巨柱钢骨示意图

外墙厚度从1800mm过渡到500mm,内墙厚度为750~400mm,B5~F32层,剪力墙外墙采取箱型钢板剪力墙,如下图所示。

▲ 单层与双层钢板剪力墙

水平荷载浸染下,核心筒承担了约78%的剪力和43%的倾覆力矩,巨型框架承担了约22%的剪力和47%的倾覆力矩。
在伸臂桁架的约束浸染下,巨型框架与核心筒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剪力紧张由核心筒承担,巨型框架承担大部分的倾覆力矩。

▲ 巨型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剪力与倾覆力矩分配

▲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央(@CTBUH)

4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SOM & ECADI

构造设计:SOM & ECADI

构造体系:带陡斜撑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

天津周大福,建筑高度530m,构造高度439.4m,地上97层,地下4层,于2019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三高、天下第七高的超高层建筑。

▲ 竖向平面分布图

构造体系为“带陡斜撑和带状桁架的钢管(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未设伸臂桁架。

▲ 构造体系组成(@SOM)

外框由角柱、陡斜撑(斜柱)和普通边框柱组成。
塔楼立面设置 3 道环带桁架,第一道设置在中部48M~L51 层。
同时也实现下部办公区 9m 柱距到上部公寓和酒店区 4.5m 柱距的转换。
别的两道环带桁架设置在 L71~L73 层和 L88~L89 层设备层,在核心筒顶部(471.15m~481.15m)设置一道帽桁架来缩小周边柱与核心筒之间的变形差。

▲ 环带桁架示意图(@SOM)

F1~49层办公区框架柱采取CFT柱,上部公寓和酒店区域框架柱采取SRC柱,中间通过第一道转换桁架进行转换,如下图所示。

▲ 框架柱示意图(@SOM)

核心筒外墙厚度沿高度从1500mm收到900mm,内墙厚度从顶到底均为800mm。
核心筒外墙从F13 层开始收掉一个角,到 F33 收掉两个角。
直至F 44 层全部收掉。
核心筒在F45 层至F73层呈“井”字型,F73 层以上仅剩内墙,如下图所示。

▲ 核心筒收分示意图

▲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央

5 北京中信大厦

建筑设计:KPF & BIAD

构造设计:ARUP & BIAD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钢板组合剪力墙核心筒

北京中信大厦,建筑高度528m,构造高度515.5m,地上109层,地下8层。
平面为方形,底部尺寸为 78m×78m,中上部平面尺寸为 54m×54m;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为 69m×69m,终极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建筑造型。
于2018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五高、天下第九高的超高层建筑。

▲ 范例平面图

▲ 巨型支撑筒承担的剪力分布图

项目初期的业态为办公、酒店、公寓等稠浊业态,因此,初期的构造方案是在酒店、公寓区采取密柱抗弯框架的形式,避免在酒店公寓区涌现斜撑,在办公楼层采取巨型斜撑的形式。
后来随着业态的统一,构造体系才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沿全高支配巨型斜撑的方案。

▲ 构造体系示意图 ▲ 构造体系示意图

终极的构造体系为巨型框架支撑外框筒+钢板组合剪力墙核心筒组成的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
外框筒由巨型柱、巨型斜撑、转换桁架以及次框架组成。
其侧向荷载紧张外框的支撑筒与核心筒承担。

▲ 构造立面支配图

F1~6层采取异形多腔体巨型柱,位于塔楼平面四角,巨型柱在F7层开始分叉,由4根转换为8根,柱形状由六边形渐变为五边形、四边形,且柱截面逐渐变小。
F7~F17层为六边形田字型巨柱;F18~F19层为五边形田字型巨柱;F20~F92层为四边形田字型巨柱;F93~F106层四边形箱型柱。
底部柱截面约63.9m2,顶部柱截面约2.56m2。

▲ 异形巨柱分布示意图

▲ 异形巨柱分布示意图

由于外框筒沿全高设置了巨型支撑,外框筒的刚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对付一样平常楼层, 支撑承担的剪力占相应楼层的剪力约 40%~50% 。
构造大多数楼层外框筒承担的剪力超过底部剪力的 20%。
对付倾覆力矩而言,支撑筒分担了约67%的倾覆力矩。
解释巨型支撑的设置,可以使得外框筒的空间浸染得到充分发挥。
支撑筒发挥了紧张的抗侧浸染,成为第一道防线,核心筒内筒成为第二道防线。
在实现多道设防的条件下, 降落了混凝土核心筒在罕遇地震下刚度退化、内力重分配对型钢外框架的不利浸染, 提高了却构的整体安全储备。

▲ 巨型支撑筒承担的剪力分布图

▲ 北京中信大厦

6 台北101大厦

建筑设计:CY Lee & Partners

构造设计:Evergreen Consulting Engineering & TT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台北101大厦,建筑高度508m,构造高度438m,地上101层,地下5层。
于2004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六高、天下第十高的超高层建筑。

▲ 构造平面及剖面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构造。
底部平面尺寸约为63.5x63.5m。
周边设置8根巨型CFT柱和12根小的CFT柱,巨柱截面从2.4x3.0m收到1.6x2.0m,钢板厚度由70收到50mm。
在26层以上只剩下8根巨柱直到90层。
从根本顶到26层为斜柱,设置三道双层高环带桁架,27层以上为直柱,每隔8层设置一道环带桁架。
90层以上立面紧缩,设斜撑将外柱连接到内筒柱。

▲ 构造平面及剖面

内筒由16根箱形柱与斜撑形成桁架筒,延伸到95层,在9层以下钢柱与600mm厚的混凝土剪力墙浇筑成整体,96层以上退缩为4根柱子,为增加平面缩小后的构造刚度,从94层到99层在箱型钢柱内灌68.9Mpa的混凝土。

▲ 巨柱截面形式

▲ 台北101大厦

7 上海环球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KPF & ECADI & IMAE

构造设计:LERA & ECADI & MORI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上海环球金融中央,建筑高度492m,构造高度474m,主楼地上 101 层,地下3 层。
于2008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7高、天下第11高的超高层建筑。

▲ 范例平面支配图

▲ 上海环球金融中央的构造体系组成

上部构造同时采取以下三重抗侧力构造体系:1)由巨型柱,巨型斜撑(紧张的斜撑)和周边带状桁架构成的巨型支撑筒;2)钢筋混凝土核心筒(79层以上为带混凝土端墙的钢支撑核心筒);3)联系核心筒和巨型构造柱之间的外伸臂桁架。

▲ 伸臂桁架及环带桁架(@LERA)

核心筒在 79 层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 79 层以上则为钢支撑核心筒体系,其端部墙外包钢筋 混凝土。
核心筒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由风和地震引起的部分剪力和倾覆弯矩。
为改进混凝土核心筒的延性,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每个角部沿墙体全高支配了型钢。

▲ 核心筒构成示意图(@LERA)

由巨型柱、巨型斜撑以及环带桁架组成的巨型框架空间浸染强,具有很大的抗侧刚度,在建筑底部的巨型框架承担了60%以上的倾覆力矩和30~40%旁边的水平剪力,而且与框筒比较,避免了剪力滞后效应的不利影响,也减轻了却构自重。

▲ 核心筒与巨型框架的剪力分布图(@LERA)

构造体系内外筒抗震防线的分布与传统框架-核心筒构造体系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巨型框架为紧张的抗侧力构件, 成为构造的第一道防线, 内部核心筒成为体系的第二道防线。

▲ 上海环球金融中央(@CTBUH)

虽然在该项目中设置了伸臂桁架,但是由于巨型框架的空间浸染已经发挥的较为充分,因此,与普通的框架-核心筒或框筒-核心筒构造比较,伸臂桁架所起的浸染已大大降落,因此伸臂桁架并未贯穿核心筒筒体。

8 环球贸易广场

建筑设计:KPF

构造设计:ARUP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环球贸易广场,建筑高度484m,构造高度468.8m,地上108层,地下4层。
于2010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8高、天下第12高的超高层建筑。

▲ 建筑平面支配图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设置了一道混凝土伸臂桁架和三道钢构造伸臂桁架。

▲ 建筑立面图

▲ 环球贸易广场

9 长沙国际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王董国际有限公司 & ECADI

构造设计:ECADI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长沙国际金融中央,建筑 高度452.1m,构造高度431m,地上94层,地下5层。
于2018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9高、天下第16高的超高层建筑。

▲ 构造体系组成(@ECADI)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共设置了2道X型伸臂桁架,分别位于建筑楼层27F~28F、54~55F。
设置了5道环带桁架,分别位于建筑楼层 27F、44F、54F、64F、80F。
五道环带桁架的设置,合营伸臂桁架,大大加强了却构整体刚度。

外框架由每边 4 个外框柱,每个角部设 1 个外框柱组成(外框统共 20 个柱),个中与核心筒角部对应的 8 根柱最大(底层 2600×2600)。
部分外框柱在 70 层开始以小于 1:6 的斜率开始向内倾斜,以 合营建筑立面的高位收进。
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从低区 C70 逐渐过渡至高区 C50。

▲ 范例平面支配图(@ECADI)

水平荷载浸染下,巨型框架承担的剪力约在7%~8%旁边,承担的倾覆力矩比例约为50%。
解释核心筒承担了紧张的剪力,由于伸臂桁架的协同浸染,巨型框架承担了较大一部分的倾覆力矩。

▲ 长沙国际金融中央(@ECADI)

10 苏州国际金融中央

建筑设计:KPF & ECADI

构造设计:ECADI

构造体系: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苏州国际金融中央,建筑高度450m,构造高度399.1m,地上95层,地下5层。
于2019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10高、天下第19高的超高层建筑。

▲ 构造体系组成(@ECADI)

构造体系采取“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设置了4道伸臂桁架,5道环带桁架。
伸臂桁架连接巨柱与钢筋混凝土核芯筒,折衷内外筒变形,有效提高了却构整体刚度。

▲ 范例平面支配图(@ECADI)

平面尺寸约为52.7x52.7m,沿建筑周边支配了8根巨柱以及8根角柱,巨柱通过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相连,巨柱内型钢采取王字型型钢,角柱采取十字型型钢。

▲ 苏州国际金融中央(@CTBUH)

11 南京绿地紫峰大厦

建筑设计:SOM & ECADI

构造设计:SOM & ECADI

构造体系: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

南京绿地紫峰大厦,建筑高度450m,构造高度316.6m,地上66层,地下5层。
于2010年正式落成,目前是中国第10高、天下第19高的超高层建筑。

▲ 三维模型及平面支配

框架柱采取型钢混凝土柱,直径在1750mm~900mm ,剪力墙厚度从500mm~400mm之间变革。

▲ 南京绿地紫峰大厦(@CTBUH)

▲ 伸臂桁架支配形式

构造体系采取“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在F10、F35、F60 处共设置了三道加强层。
构造平面为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为75m和58m。
核心筒也为等腰三角形支配。
伸臂桁架支配在弱轴方向。

小结

末了,我们对上述海内已建成的最高超高层建筑进行一个大略的汇总,如下表所示。

▲ 海内已建成的最高超高层建筑

可以创造,87.5%的超高层建筑采取的都是“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体系,通过伸臂桁架与环带桁架,使巨型框架与核心筒发挥协同浸染,共同抵抗水平荷载。

虽然中国近年来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发展迅猛,但是目前海内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还是紧张以国外有名事务所为主,海内设计单位在超高层领域方面任然是任重而道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与国外事务所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参考资料:

[1] https://www.ctbuh.org/.

[2] 周建龙. 超高层建筑构造设计与实践[M]. 同济大学出版社.

[3] 高立人, 方鄂华, 钱稼茹. 高层建筑构造观点设计[M]. 中国操持出版社.

[4] 干系项目资料.

注:该篇文章转载自“公众年夜众号-构造小站-严从志 ”,仅仅用于学习分享,不涉及其他,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