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面展现起伏草坡的效果示意
01 引 言
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校很好地融入城市和气候环境之中,并通过功能体系的研究和创新知足学校和城市对付教诲需求日月牙异的变革,从而使校园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周期最大化。
▲中小学教诲及教诲建筑发展研究学习观点示意图
02 项目简介
项目用地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建泰城市更新单元内,总用地面积20469.2㎡。方案新建为一座45班九年一向制学校,为该片区供应2100个学位。园地仅两侧贴邻市政道路,西南侧为方案一起和商业及宿舍区,东南侧为方案二路和商业及厂房区,基地空间受周围高密度的超高层工业区和高架轨挤压。基于城市环境与教诲空间的相互影响,如何舒缓高密度城市与校园空间环境之间的抵牾是设计的紧张出发点。
▲项目区位剖析
03
方案构思
方案以“绿洲校园”为设计观点,以“在自然中学习”的设计思路打造可承接传统院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
1、绿洲校园:建立自然草坡,打造城市校园绿洲
▲自然草坡,城市绿洲
采取操场架空的处理办法,顺势融入自然起伏的草坡观点。方案在首层架空层到屋顶绿化之间融入垂直生态,在高密度城市化的环境中,形成多维度的绿色生态场所,以此缓和家当园对学校的压迫感,从而成为一个漂浮于城市绿洲之上的校园。
▲垂直庭院,自然成长
▲草坡庭院效果图
2、立体书院:传统林院演绎,打造垂直书院
文化的传承在教诲环境的营造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方案将中式传统园林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简化并重新演绎,将教诲功能与垂直庭院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校园空间形态。
▲垂直书院天生逻辑
04 设计特色
1、多元复合的教诲单元组团方案
在屈服教诲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方案建立了一个由多个传授教化单元模块组成的校园空间功能体系以知足现在和未来教诲发展的需求。每个传授教化单元模块既统一又有变革,从而实现形式与功能的整体折衷。
▲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传授教化单元模块组成(以小学组团平面为例)
每个传授教化单元模块中央位置设置活动平台,知足课间活动的需求。将卫生间、西席办公和机动教室支配在活动平台周围,做事于两边的传授教化空间,打造可持续的教诲功能组团。通过供应弹性发展的空间布局,知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活动平台效果图
2、无处不在的阅读体系
培植“让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都能阅读”的书喷鼻香校园是本方案的主要思想。方案以首层图书馆的核心,在各个组团中的机动教室与活动平台进行阅读交互,再到每一间教室随处可见的的图书角空间,三阶区位的展阅空间渗透入全体校园。
▲图书馆室内空间
▲校园图书馆体系示意图
3、友好社区营造空间与学生接送设计
校园沿方案二路设计有大空间尺度的入口广场与架空层知足家长期待和接送哀求。科技特色的塔和入口雨棚设计增加了学校的标识性。在地下室方案了安全高效的车行接送路线。
▲学生接送空间方案
▲沿街社区共享与接送区空间效果图
▲校园入口
体育馆、多功能厅和各种体育举动步伐空间沿方案路布局。方案方案了以岭南骑楼为特色沿街柱廊立面,不仅办理了首层功能采光透风的问题,还能方便在非传授教化时段向城市社区开放共享。
▲柱廊式共享沿街界面
▲风雨球场效果图
绿色低碳校园方案
▲校园入口
▲校园被动绿色技能剖析
▲光伏建筑一体化运用
项目从深圳的景象特色和自然条件出发,以透风遮阳、栽种屋面等被动式节能方法降落能耗的哀求;采取光储直柔、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主动节能方法降落碳排放。
▲屋顶构架上的光伏玻璃
05 结 语
教诲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强化了建筑与城市、景象的领悟。绿洲之中的立体书院,在硬质高密度的校园外壳下,创造出优柔的生态内核空间。这是一座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庭园书院,也是当代城市中的一座文化生态园林。
技能图纸: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建大学校(设计)
项目类型:教诲建筑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片区
设计单位:深圳机器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卖力人:李 旭、刘志亮
设计团队:张小明、吴 陈、何雨微、殷明辉、程存斌、李 曦、张桂芝、郑 东、钟吉友、刘志亮、余守春、梅 红、余庭鑫、罗志远、张世忠、刘冬雪、江 志、江 莉、夏 云、吴怡建、何南南、刘志豪、李 宁、吴 枫、黄旭欣
业主单位项目卖力职员:深圳市龙华区建筑工务署 宋一杰 邹镇锋
代建单位项目卖力职员:深圳市万科城市培植管理有限公司 骆 钢、林 念、梁嘉美
方案状态:中标履行方案
设计韶光:2023年
总建筑面积:48887平方米
NO.2中标候选方案(深圳天华-之间建筑事情室)▲南侧校园主入口
现 状 分 析
建大学校位于龙华大浪街道的城市更新片区,周边多属高密度产办用地。基地内园地平整,边界不规则,整体轴向南偏东36度。基地东北部及相邻的城市绿地现存树木多少,未来东侧城市空间开阔。
基地的分外形状和朝向,现场葱郁的树木,现状与未来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是本方案园地最突出的特性和设计切入点。
▲区位剖析
▲基地现状
布 局 研 究
在设计前期,我们通过事情模型考虑,得出结论——在西侧支配运动场,会导致传授教化楼用地局促、庭院空间小,园地树木难以保留,教室受噪声影响等问题;
而在东侧支配运动场具有更加合理的方案构造:
1.教室受间距限定小的同时能够实现正南北朝向,传授教化区阔别街角避免噪声滋扰;
2.东侧梯形用地形状恰好适应200m跑道运动场的同时能够保留边界树木;
3.传授教化区中央得到最大化庭院,保留更多真土自然,实现树木就地移植;
4.校园空间朝向东侧开放,近景有东侧绿地公园,远景城市空间空阔,景不雅观最佳。
▲事情模型研究(动图)
方 案 生 成
我们秉持尊重自然树木,致敬岭南传统的态度,希望尽可能保留园地内树木和真土,并创造融入当地的校园文化空间和微景象环境;方案通过引绿入园、动静分区、连房广厦、传授教化组团、多机共享、立体园林六大策略步骤,天生与城市共生,与街区共好,具有集体影象,适应未来教诲的绿洲校园。
设 计 策 略
在详细方案设计中,我们着力于打造如下5大校园特色:
01 根植岭南,与城市共生的绿洲校园
我们致敬岭南名园,借鉴其连房广厦式的布局手腕,将正南朝向的建筑群沿边界围合,光、风、绿在楼栋间隙中流利,形成舒适的微景象;建筑群体量的切分,错动,退台,让校园在外部街道呈现宜人的尺度,在内部形成了丰富的空间。
▲岭南园林的当代转译
“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传统造园的旷奥二元性,匆匆使我们一方面在地面层延续园地特色,保留现存树木,在校园内形成一片“真土真自然”的宁静绿洲;
▲校园核心——“真土真自然”的绿洲
另一方面,也指引我们将校园的公共空间向东打开,与旷远的城市空间连通呼应。
▲校园向东侧城市空间开放
02 与街区共好的校园界面
校园东侧是紧张的人行来向,主入口设置在南侧传授教化区与运动区之间,方便小学部入校。
▲校园出入口流线示意
运动场大屋盖下形成宽敞连续的公共空间,将主入口与东侧绿地连通,形成了在公园口接送,入校的绿色环境,为南侧界面营造了舒适的街道氛围。次入口设置于西北侧,方便初中,行政,后勤职员入校。车行口设置在西侧,减少噪音对校园的影响。
左上:檐下空间衔接绿地公园与主入口
右上:西北侧校园次入口
左下:檐下空间衔接绿地公园与主入口
右下:西北侧校园次入口
03 以绿洲为中央的多孔型立体园林空间
主,次人行入口联通中央庭院,形成校园的主风径,也是空间漫游的主线。以绿洲为对景,架空层,台阶,廊桥,楼梯,坡道等多样化建筑元素连缀,营造空间丰富的立体园林式漫游体验,也供应了多样化学习互换的室外场域。
▲校园首层剖轴测图
▲校园剖透视图
左:东望绿洲庭院;右:西望绿洲庭院
左:主入口架空层望庭院;右:次入口架空层望庭院
左:展示中央大台阶;右:中学主楼梯对景
▲空中连桥望庭院
▲意见意义坡道
04 差异化的家庭式普通传授教化组团
考虑班级数量和可达性,小学位于南侧,初中位于北侧;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将专业教室设置在高区5-6层,普通教室设置在1-4层。
▲传授教化组团剖透视——小学与初等分区
小学传授教化组团:小学普通教室单元采取“两室一厅”的模式:两间普通教室位于南向,赞助用房位于北向,空间中央灵巧多变,既知足课余游戏,也方便室外传授教化;转角开敞,更方便地体验绿洲景象;方便小朋友们在“真土自然”的室外院子里嬉戏玩耍,共享美好的童年光阴。
▲小学传授教化组团剖轴测图
▲小学传授教化组团剖透视图与活动空间
初中传授教化组团:初中普通教室单元采取“五室两厅”的模式,五间普通教室朝南,赞助用房位于北侧,其专业教室独立成栋,位于西侧,联系便利。初中生渴望更多互换,单元中央空间错层连通,形成容纳更多样化互换的共享广场。
▲初中传授教化组团剖轴测图
▲初中传授教化组团剖透视图与活动空间
05 分布均好,多中央共享的传授教化空间
流动、共享、多中央式当代教诲空间的特色与设计趋势。
▲流动、共享、多中央的当代校园
社区共享的艺体中央:东侧运动场抬升,板下设置风雨操场、报告厅、音乐教室,形成充满活力的艺体中央;节假日期间可对周围社区居民开放共享。
▲艺体中央示意
▲艺体中央剖透视
▲社区共享
▲风雨操场
▲采取灵巧隔断的报告厅
促进互换的知识交互中央:在面向中央绿洲的初中部低区支配知识交互中央,1-2层分别是小学、初中独立利用的图书馆及社团活动室,3层是多学科交互的steam中央。
▲知识交互中央示意
▲图书馆看向庭院
▲STEAM中央室外活动区
▲社团活动室与图书馆
高辨识度的展示中央:作为展示中央的校史馆、多功能展厅正对校园主入口,参不雅观完校园的历史与现在,可以沿坡道溜达至屋顶,在树冠下纵目远眺,体验旷远城市之美。
▲展示中央
▲正对校园主入口的校史馆
▲沿展示中央的坡道溜达而上
▲跑道上看展示中央
结 语
我们从岭南造园、地域景象、城市空间、园地特色、校园文化五大视角切入,通过方案布局、空间形态和建筑设计上的创新实现“连房广厦,绿洲校园”的设计理念,打造建大九年一向制学校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龙华建大学校
设计单位: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天华之间建筑事情室
项目类型:教诲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
项目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主创建筑师:郑剑
设计团队完全名单:徐江淮 杜邦国 陆涛 张碧勤 邓晗 张天毅
业主:深圳市龙华区建筑工务署
造价:总投资估算34953.75万元
建成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设计韶光:2022年11月8日 – 2022年12月5日
用地面积:20400㎡
建筑面积:4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