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座城堡,

它始建于唐代,经历沧海桑田,

封开古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见证了封开千年景长变迁,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它便是——封川古城

△封川古城始建于唐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西江日报 梁小明 摄

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封川古城坐落于

封开县江口街道北山之南。

古城的存在,使封开的历史更见厚重。

封川古城从唐代就有,

可谓经历了沧海桑田,

我们现在瞥见的封川古城墙,

是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修建的。

△封开古城墙

●此后,封川古城一贯为县治所在地,修葺、改建不下二十余次。
新中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公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

●1958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公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
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400余米)。

●1961年,开建县和封川县又合并为现在的封开县。

曾是旧时岭南地区的中央

400余米长的城郭呈长方形,

城墙为青砖砌筑,

墙厚数米,高约9米。

城砖特制,每块砖上都印有笔墨,

或为“封川县造”或为“封川军造”“封川城砖”。

△《封川县城砖特写》老牛阿杰 摄

封川古城背倚北山,面临西江,

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

古时候,城之南门曰“长靖”,城之东北门为“遵化”,城之西门叫“镇宇”。
在东北及南门上分别建“镇北楼”和“巩南楼”。

如今只瞥见南城门呈拱圆形,用红褐色砂岩石块砌成。
门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
(今已佚)。
据《封川县志》记载:古城背北山,东、南。
西南临东山河、西江。
北有壕堑(深20 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

△《封川古城平面图》 图源:封开县博物馆

城上修建有门楼、串楼、角楼、

敌楼、望楼、串屋、更铺等200余间,

此外城内还设有县署、教谕署、训导署、

典史署、城守署,武庙、城隍庙、

万寿宫、常平仓、监狱等。

可是随着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当代化大潮不可逆转地

改变着封川古城面貌。

封川人说封川话,专家说,封川话是粤语的活化石。
古封川处于旧时全体岭南地区的中央,只要你静下心来,就能听到城砖隙缝里的古粤语余音,听到和谐年代市井的喧哗。

这里曾是繁华之地

由于邕江、贺江、西江三江交汇于此,

封川古城从而成为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有代表性的中转站。

清朝初年,

封川进入发展的壮盛期间,

成为两广的主要商贸集散地。

码头装卸不绝,

逐日行舟300多艘,一片繁忙。

民国期间,水道上只有排筏、木帆船,不少人都以装卸为生。
那时由于水运价格低廉,无论是普通人出门还是商家运货,首选的都是走水路。
从广西运来木材、当地货,又从广州运回盐糖。

△图源 封开县博物馆

封川城外有一条古街,

600多米长,街道宽三四米,

全部用花岗岩石条铺垫,一贯通向码头。

在这条清代建筑的商业旺街上,

如今仍旧保留着多幢

清代中期至民国期间的商铺。

走在古街,那狭窄的青石巷,

随处可见的老店铺、古作坊

都在向众人展示着曾经拥有的辉煌。

无论如何你都能读出历史的

厚重悠远和民风的朴实无华。

年久失落修的老屋,依然坚挺地站立着,

只是饱经风雨的洗刷之后,笑颜欠奉。

△古城内的居民依然过着沉着的生活。
西江日报 梁小明 摄

品味古城清闲光阴

封川古城具有古镇和古村落所散发的魅力,

那种古朴韵味更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这里没有热闹的车马鼓噪,

没有刺目耀眼的五彩霓虹,

有的只是岁月的刻痕、

千百年累积下来的深厚文化。

走进古城,

犹如走进了一幅幅传统的乡土画卷:

“村落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封川古城。
老牛阿杰 摄

封川城内的原居民依然在村落里沉着地生活。
时时时可以看到肩挑手扛的壮汉或拿条长凳坐在阳光下打盹的老人,每家屋前屋后种着几棵黄皮树,暗黄的果实点缀着古村落的青瓦灰墙。
在这里行走,我们不必追逐景点,只需你悄悄欣赏它沉寂的美。
有的老人家三三两两聚着谈天,他们说的内容不得而知,但这闲散的画面能让人以为旷达,平生苦处一笑了之。

如今,你看不见当年的状元街,

也寻不到当年的庙会。

居民屋檐上的花草虫鱼的浮雕

已被岁月侵蚀得斑痕累累,

但还隐约地看出昔日艳丽的色彩,

逼真的形象,精细的雕工。

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雕塑,

表示豪华和富贵,气韵灵巧,

表达了封开人的美好欲望。

△封开县古码头西江边栽种连片格桑花海,宣扬保护封川古城。
西江日报 梁小明 摄

或许是文明时尚勾引,

当代都邑人不谋而合地

将怀旧的触角伸到“历史的冰箱”,

于是封川古城内30多处康乾盛世期间

保存下来的古街、古井、古码头、古民居、

古集市这些 “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东西

也一夜之间走俏起来。

只是,

东风从南吹到北,斜阳从东转到西,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情如何冷热,

在这里都只是说不尽、

道不完的超脱、清闲。

来源:封开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