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焘故居上院(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2009年修缮复原】
【徐州户部山余家大院(国保单位)2000年修缮复原】
徐州民居传统营造工艺的创始人是名匠张培谏的祖辈,早在宋代定居铜山县刘集镇车村落,通过家族繁衍、师徒口授等不断传承,至清民国期间,为壮盛期,以张培谏、张培亮、张培功兄弟几人为代表的营造军队,在车村落一带发展,车村落险些家家有张氏传人,户户有人从事建筑行业,能人辈出,使得车村落成为建筑艺人的聚居地,也是徐州传统营造工艺的发祥地,他们在实践中将建筑技能、营造工艺,与徐州地区地理环境、景象特点、汉文化风尚交融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居、寺院营造流派,备受百姓、官府欢迎,是徐州地区主要的建筑流派。清末民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徐州城里城外均可以看到表示其风格的民居、寺院等古建筑遗存。并载入1983年版的《铜山县志》。
【崔焘故居脊兽装饰“插花云燕”(2008年被付与“古建筑创新奖”)】
(“船篷轩”崔焘故居廊内院轩梁、月梁制作讲求,表示徐州古民居的地方特色)
(“插花兽、山花、山云”是徐州一带特有的传统工艺做法,是古民居作为文化载体的成功工艺表现手腕)
徐州民居传统营造工艺具有系统的工艺程序、建筑理论。近百道工序每个工序都有严格哀求,通过实践与口诀传授。包括古民居总体放线定位工艺;净水活、混水活传统工艺;木构造梁架制作安装传统工艺;油漆彩绘传统工艺;脊兽及屋面挂瓦制作安装传统工艺等,具有生态、减震的功能,就地取材、因时制宜浓郁地方色彩的设计理念。具有明显的时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双面净水墙工艺)
(檩条安装工艺)
徐州传统营造工艺当代传承人是孙统义,他培养古建初、中、高等持证上岗技工40余人,组建了“徐州清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采取营造工艺修复的古民居、古建筑,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古建专家和国家威信部门的认可和关注。罗哲文师长西席(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对此传统营造工艺给予肯定。
(市级传承人孙统义演示五扒皮白缝砖墙营造工艺“一刀定乾坤”)
文/图 徐州非遗保护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