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四川省建立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传授教化主楼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被推向了历史前台。
1957年上半年,主楼房屋建筑竣工,成都东郊耸立起了一座雄伟持重的前苏联风格大楼,楼体长223米、宽75米,建筑面积(地上部分)26323平方米。

以吴立人为首的成电筹委会在选校址时稽核了很多地方,之以是终极选定现在的沙河校区,据当时几份校址选择报告记载,除了考虑到地处位置及交通条件外,另一个主要缘故原由便是传授教化主楼图纸已定,房屋面历年夜,而狮子山、大坟包等地方均为丘陵地带,没有放置该大楼的平坦地形,如要培植施工,施工方量太大、工期太长,赶不上9月开学的须要。
于是,四川省政府把成都邑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一片地方(即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作为校址,学校主楼终于在一片稻田里开工培植。

沙河建筑设计院简介 施工工艺

主楼本来打算建七层,但因成都地下水位高、地基不牢,末了只建了五层。
其风格样式是仿照苏联“莫洛托夫动力学院”传授教化主楼设计的,相称厚重、大气。
档案(60)院办54号、(60)院办55号和当年二机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初步设计总论》中都提到主楼的设计特色。
主楼门廊设计了八个高大拱门,地下室设计了防空洞,楼层内部有电焊球形灯、吊灯、广播旗子暗记设备、实验室电气设备、避雷网设备、消火栓、暖气管道等,所有大教室(90人、120人、150人、210人)都哀求装置活动黑板,且全部采取玻璃黑板,所有教室必须做成斜坡,个中物理及化学实验室附近的两个大教室必须做成阶梯教室,供示范传授教化利用。
这些设计无不表示着以学为本的存心。

全体建筑工程由筹委会成都基建处依赖省、市政府,与设计单位“二机部第十设计院”和承建单位“建筑工程部西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合营完成。
在《1955年12月份事情总结及第一季度事情操持纲要》这份档案中,筹委会对基建处提出进度哀求,哀求1956年元月尾完成地质勘探事情,3月10开工,8月20日以前全部竣工。
而事实上,只有地质钻探和现场准备事情基本定期完成,主楼4月11日才开始破土动工,施工过程中,又碰着各类没有预见到的状况。

1956年5月、6月、7月、8月、9月的基建事情简报和事情总结材料中记载的状况多为:原材料供应不敷、劳动力不敷、施工方轻忽了雨季期间的防雨方法,甲方只顾敦促施工进度而放松了对质量的监督,乙方只顾忙于抢工而把平工当灰工用、把一样平常粉刷工当高等技工用等。
这些状况造成好几次不必要的返工,几次再三推后了竣工韶光,直到1957年上半年才完成主楼的全部房屋建筑工程。
虽然没有按估量韶光落成,但就当时的基建水平而言,仅一年多就完成了26000多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速率之快弗成思议。

已经竣工的主楼主体

开建的前几个月,每月上、中、下旬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操持。
随着工程的推进,原材料的供应日趋紧张,每天仅红砖就须要5万多块,而成都附近不能生产红砖,所有用砖需从内江等地运来,一时供不应求。
为办理工程所急,省、市政府决定拆除成都邑和附近县份的城墙取砖,传授教化主楼的底层便是用成都邑和附近县的城墙砖叠砌起来的。
砖外墙原来设计为净水墙,但7月份有一次大雨,使外墙面被水泥砂浆涂花,严重影响了主楼外不雅观,学校后来向施工方提出,待砌墙工程全部完成后,清洁墙面污泥,并遍刷一层赤色,末了再用砂浆钩缝。

到9月17日学生正式开课时,轮廓初现的主楼显得壮不雅观大气。
主楼两翼已于9月10日交工利用,中部除了正厅、大楼梯间、门厅、科学会议厅正在施工外,两边的其他部分已在9月15日基本落成。
全体主楼的一、二层于9月12日实现了临时供电照明。
不过,大楼周围还围着脚手架,楼梯还没有装扶手,门窗玻璃因缺材料而没有全部装好,卫生间因缺下水管零件而不能利用,主楼前面还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到学生开学时主楼的水管也还没有接通。
1956年10月《9月份基建事情总结报告》这份档案向我们解释了个中原因:成都新自来水厂正在建筑,尚未竣工生产,接至学校附近的水管亦未建筑。
学校很快对传授教化主楼的供水提出了临时方案:建筑净水过滤与处理池,引用沙河水源,经处理后送上原有水塔加压,利用现场施工管道先把旁边两翼再接100多米白铁管引水入室。
这个方案在开学不久的9月下旬得以实现。

开学后,师生利用课余韶光积极参加学校培植,主楼的水磨地板便是学生利用课余韶光磨出来的。
首批在主楼上课的学子最初的教室在主楼东,据古天祥、李宏福、廖品霖等多位老教授回顾,教室里当时还没有安装桌椅板凳,学生们就拿着一块小木板坐在阶梯地板上听课。
主楼未修睦的教室曾被用作师生的临时宿舍,双层床架在尚未铺设水泥地板的黄泥地面上,湿润惨淡。
直到1957年上半年,主楼和宿舍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后,老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才得以改进。

同学们兴趣勃勃地在主楼上课

建成后的主楼紧张用于传授教化和行政办公。
1958年总务部基建科制订的《传授教化主楼综合利用方案》中提到,主楼内安排了四个系:零件系、有线系、自动化系、电子器件系,还有便是电工根本课教室、全部根本课教室、其他教室(不包括毕业设计教室)及行政办公用房。
包括地下室在内的建筑面积达到27399.72平方米,地上面积为26322.46平方米,终极利用面积(地上部分)为17574.48平方米,个中1106.86平方米是将主楼内盥洗室、走廊安歇室过大面积改建后的利用面积。

主楼的稳定性在利用近三十年后得以证明。
1985年,学校对紧张传授教化建筑进行了一次检修,在检修报告《原有紧张传授教化建筑概况表》中,主楼除了地下室做了大检修外,主体构造(如阶梯教室等)并未创造重大问题。
成电初创者在那样艰巨的条件下能完成如此高质量的工程实属不易。

2002年9月,饱经沧桑的主楼重新抖擞涌当代化的气息。
2001年11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对主楼进行大规模的装修正造,包括外墙装修、内部装修、改换门窗以及线路、管道、厕所的改造。
2002年2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当年9月改造完成,形成了一座独特的欧式风格建筑,也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河校区主楼的样子。
改造后的主楼实施全方位的电脑监控;办公室装了空调、电话、有线电视、网络接口等;走廊内设有应急电源、报警装置等。

2002年装修正造后的主楼

2009年1月,正面长365米、高46.10米、总建筑面积达81350平方米,比老校主楼大三倍多的净水河校区(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主楼拔地而起。
新主楼内部设计和原主楼迥然不同,它领悟了当代特色并进行了创新,但在文化内涵和体貌风格上却传承了原主楼。
厚重、大气、典雅的新主楼代表的是成电人对原主楼的回顾,以及对老成电精神的发扬光大。
新主楼作为后起之秀,2010年11月得到中国培植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净水河校区主楼

嫡黄花,沙河校区主楼已有近六十年历史,当年国家为适应国民经济培植和国防培植对高等电讯技能人才的急需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那样艰巨的条件下,成电人凝心聚力、共建成电,担保了首批学子的正常开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勇攀科学高峰的人才。
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培植的本日,历史授予主楼更多的意义,它代表的是成电影象,是学校里的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时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