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华和附近居民们得到感持续提升,得益于芦塘支渠从黑臭水沟到生态公园的华美转身。
作为黄家塘水系的支流水体,从2017年9月起,这条全长1.01公里的黑臭水体开始上演“换颜记”——从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举摘掉“黑臭”帽,再到如今以河为链打造水生态科普公园,接力整治,让芦塘支渠不仅寻回了本色之美,更蝶变为亲水宜居之地,让广大市民越来越享受到好水好风光带来的“生态红利”。
(芦塘支渠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现场)
肃清黑臭 重现水清流畅
河面波光粼粼,岸边树影婆娑,站在芦塘支渠南岸的广场上放眼望去,潺潺流水倒映两岸新绿,宜人风光令民气旷神怡。
就在不到两年前,这里却是其余一种“画风”。同行的项目现场卖力人王小军取出手机,边翻阅整治前的照片边见告,过去这里淤塞严重,大多淤泥深度达1米以上,河道几近“断流”;再加上部分单位和居民沿河随意倾倒生活、建筑垃圾,导致渠道内水体严重黑臭,漂浮垃圾浩瀚。“当初不仅水体黑臭,周边环境也是脏乱不堪,乃至来现场勘察时路都没有。”
(整治前的芦塘支渠周边)
改变,始于2017年9月全面铺开的芦塘支渠整治工程。王小军和同事们决意,一举摘掉芦塘支渠戴了良久的这顶“黑臭”帽子,重现河水清澈、鱼翔浅底的景象。
(整治前的芦塘支渠周边)
在“标本兼治”的理念指引下
一套精准发力的“组合拳”陆续打出——
截污,通过前期细致摸排,对7个排口进行封堵拆除,从源头上割断污水入渠的通道;
清淤,在开挖河道的同时,对河道内淤泥进行彻底清理,进一步肃清了水体内源污染;
治水,通过活水循环,实现“流水不腐”;通过曝气复氧,投放水生植物、动物,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
为进一步减少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这次整治工程还新建一处雨水调蓄池,并通过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相连。“由于降雨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调蓄池可网络初期雨水,避免其直接入河造成污染。”王小军说。
(图片来源于官网)
一系列整治工程持续发力,让芦塘支渠“告别黑臭,迎来新生”。昔日大家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休闲娱乐的目的地。“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管理后的水体不返黑返臭,实现‘长治久清’。”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朱国斌表示。
以河为链 串起一座公园
新栽种的喷鼻香樟、银杏错落有致、迎风特立,景不雅观栈桥、亲水平台正在进行紧张施工…
肃清黑臭,实现“水清流畅”,只是芦塘支渠华美转身的“第一步”。以河为链,串起一座公园,则是第二阶段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要实现的“小目标”。
(芦塘支渠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现场)
随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告一段落,今年初,旨在进一步提升颜值的芦塘支渠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旋即展开。“通过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将把芦塘支渠打造成水生态科普公园,进一步提升公民群众的得到感、幸福感。”芦塘支渠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朱海贵说道。
“前面整治事情打下良好根本,后面景不雅观提升要拿出‘绣花’工夫。”朱海贵说,为提升景不雅观的丰富度,项目已在芦塘支渠河道内“点缀”了三处景不雅观岛,并将新建两座景不雅观栈桥连通两岸,河岸除了栽种景不雅观苗木外,还培植了一座亲水平台,供市民休闲娱乐。
(芦塘支渠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现场)
今后,芦塘支渠带给市民的不仅是“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动人景不雅观,更能让你在嬉戏过程中得到大量的科普知识。为实现科普教诲功能,公园内将培植一处生态广场和多处湿地,将通过模型演示、宣扬展板等办法,展示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的事理和工艺过程,进一步提升市民环保意识,营造大家爱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目前,景不雅观提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征迁已全部结束,即将进入大面积栽种阶段,8月下旬将全面落成。”朱海贵说,届时,一个以芦塘支渠为核心的水生态科普公园将以崭新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成为我市又一张灵动秀美的生态景不雅观名片。
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刘挺
任务编辑:刘岑
核校:傅中平
值班总监:王小明
审核: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