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 平 令 维 邵 柳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丹枫。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英斯特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在湘水之滨、南洞庭湖畔,镶嵌着一颗散发时期魅力的明珠——湘阴

溜达东湖,放眼望去,古朴的栈道沿湖蜿蜒,路旁的樟树葱郁繁茂。
时下,满园美景倒映在湖光山色中,一幅描述着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跃然面前。

40年风雨兼程,40年勇毅笃行。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
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史诗中,湘阴县抖擞出勃勃活气与活力。

“风雨沧桑显巨变,乘势而为铸辉煌。
”湘阴县委布告余良勇表示,当前,湘阴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县高下正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义务,更进一步武断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奋力首创湘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势。

“颜值”巨变折射城市魅力

十字街是湘阴老城区主街道之一,在这条不敷千米的道路上,支支叉叉地分布着一道道幽深的小巷。
溜达在小巷的石板路上,四周是高耸的风火墙、斑驳的门板、布满青苔的飞檐斗角,承载着几代湘阴人的回顾。

“湖滨路以前是一个坑坑洼洼的单向道。
走在路上,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谈起城区40年来的变革,市民盛师长西席喜上眉头。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阴县城面积不敷0.5平方公里。
旧城改造、新城扩展成了湘阴发展的一定趋势。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湘阴城市培植全面着花,先后建成芙蓉北路(湘阴段)、新世编年夜道等4条绿化景不雅观大道。
全面完成了江东路、湖滨路等主干道的绿化提质,16条城区干道和背街小巷提质改造顺利落成,彻底办理了交通“瓶颈”问题,城区道路等级全面提升。
同时,按照一街一景、一起一品的原则,对街道、广场、空地等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完善城市的各项配套举动步伐。

沿着芙蓉北路进入城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楼林立、环境幽美、街道整洁、绿树环抱的当代化新城。
“以前的屋子只知足于遮风挡雨,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买房还要看户型、环境,一幢幢高层住宅让我挑花了眼。
”刚在湘阴碧桂园看了一处住宅的李师长西席高兴地说。

2011年以来,湘阴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开拓培植,先后有44家省内外房地产企业落户。
相继开拓培植水岸东湖、佳境东湖、水榭花都等48个房地产开拓项目,全县新增住房面积236万平方米,城区商品房面积达215万平方米。
近年来,湘阴还先后引进恒大地产、碧桂园项目等一批佳构工程,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大改进。

一条条向前延伸的大道,拓展城市的容量;一座座当代化气息的厂房,支撑家当的崛起。
城市的框架变得更加恢宏,城市环境和商业气息更加浓厚,城市的家当个性和人文色彩更加光鲜,宽阔的公路、靓丽的城乡面貌、全新的地标建筑,不仅仅奠定了城市格局,更使湘阴商业与人文、繁华与宁静和谐相融。
湘阴正以无穷的魅力、绰约的风采款款走来,展示出特色光鲜的城市风格和生态、自然、宜居的城市魅力。

“湘阴真美!”坐在行驶在芙蓉北路的大巴车上,从广东前来旅游的伏女士对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不吝溢美之词。
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霓虹灯,勾勒出建筑的迷人线条。
月色下是流光溢彩的都邑夜景,是改革开放40年来,“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的活力湘阴。

(芙蓉北路湘阴段。
郭雨滴 摄)

纵横交错打通经济“血脉”

“以前在外打工回一次家都不随意马虎,火车、大巴车、汽渡轮着转,耗时又费力。
”市民戴师长西席回顾往昔唏嘘不已。
交通不便影响了群众出行,也制约了湘阴的经济发展。

鹤龙湖镇从事渔业养殖的村落民最有感触。
以前湖区每次运输货色都要过河,然而等渡韶光不好把握,遭遇恶劣景象也时常停渡,对货色造成不少丢失。
多少年来,在湘江架设桥梁一贯是湖区群众梦寐以求的欲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湘阴积极向上争取方案立项,多方张罗资金,并于2001年3月,正式启动湘阴湘江大桥培植。
2003年9月28日,湘阴湘江大桥竣工通车。
2006年5月,横跨湘江、资江的湘阴临资口大桥也竣工通车了。

两座大桥的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湖区公民“隔河渡水”的历史,不仅缩短了地域之间的间隔,也带动了湖区经济发展。
鹤龙湖螃蟹名声在外,杨林寨的蔬菜、南湖洲的干菜、湘滨镇和新泉镇的特种水产等农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各地。
2017年,湘阴全县迎战湘江流域特大大水,便捷的水利交通为抗洪抢险前哨运送物资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40年来,湘阴捉住国家大力加强交通培植的有利机遇,举全县之力,加强路、桥培植。
2018年9月,岳望高速全线通车,湘阴段全长32.07公里,途经东塘镇、六塘乡、漕溪港街道办、洋沙湖街道办、玉华镇、静河镇、金龙镇共30个行政村落,在湘阴境内设有2个互通、1个做事区、1个停车区、1个结算中央、一个监控中央。

目前,湘阴G240、S101、G536、S508、武警长沙机场进场路支线等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上形成 “两纵两横一支线”。
长沙芙蓉大道直通湘阴,建成绿色通道风景线800多公里,获“湖南最美绿色通道”。
京港澳高速复线等5条快速干线与长沙无缝对接,岳望高速、平益高速交叉而行,湘江航道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十三五”将培植长岳、长湘轻轨,构成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

路通八方,视接千里,路新美而宽,车畅通而安。
如今的湘阴,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交汇领悟的黄金节点,滨江滨湖、临长靠岳,全域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湘阴交通奇迹发展突飞年夜进,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红利。

(沃野千里。
白泥湖片区复垦的高标准农田。
郭雨滴 摄)

“农”墨重彩描述希望蓝图

若冰雪溶解,似东风劲吹,改革开放的浪潮鼓舞着湘阴从传统农业大县朝着当代农业强县大步迈进。

1988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仅有100.5万亩。
家庭联产承包任务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引发了广大农人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快速增长。

1997年,湘阴县委突出农业家当化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增长办法的转变,按照“公司加庄家,中央带庄家,工厂助庄家,协会串庄家”的模式,兴办联结市场和农人的新型实体,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条龙。
国务院研究室在对中南五省稽核后,向全国推介了湘阴家当的发展模式。

1998年2月5日,《公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企业和农人谁也离不开谁——湖南湘阴县三塘酱厂调查》。
2000年5月,省委领导在湘阴稽核农业家当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后,把湘阴的这种发展办法誉为“湘阴模式”。

进入2000年后,中心不断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业机器化壮大发展供应了历史良机。
全县农业机器化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率。
农机装备从数量多、品种全迈向了科技化、大型化、绿色化的新阶段。

如今的湘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主产县,连续11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前辈县”。
2018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达130.2万亩,早稻均匀亩产448公斤,总产27.82万吨。
全县农机拥有量达26.54万台套,总动力达105.55万千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器化,耕种收综合机器化水平达到了87.9%,获评全省粮油生产全程机器化示范县。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大批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龙头,个中,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43家,产值过亿元的18家,“三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数达105个。

村落庄是湘阴的主体,村落庄兴则湘阴兴,村落庄强则湘阴强。
湘阴因时制宜推动村落庄振兴计策落地,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屯子全面进步、农人全面发展,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家当,让农人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屯子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一幅幅家当茂盛、环境幽美、村落容整洁、文明和谐的村落庄画卷垂垂铺开。

农业家当化特色小镇风生水起,一个个经济体随风而长,沐雨壮大,助推农业、林业、水产、畜牧养殖业风生水起。
农业强、屯子美、农人富,秀美州里村落落如星罗棋布,让民气旷神怡,乐不思蜀。
金龙镇金龙示范片获评“全国文明村落镇”,东塘乡赛美村落获评“全国文明村落镇”,新泉镇王家寨村落获评“全国魅力宜居小镇、村落落、小区”。

湘阴牢牢环绕村落庄振兴计策新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把新一轮乡风文明培植引向深入,促进屯子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全面繁荣。
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湘阴用文化引领乡风文明路,大大提升了乡风文明培植的“精气神”。

近年来,湘阴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县城”“全省新屯子培植前辈县”;2017年,荣获“全省重点生态区县域环境质量年度考察第一名”。
2018年9月,全省城乡培植用地增减挂钩暨屯子空心房整治事情现场会在湘阴召开。

(藠头生产。
郭雨滴 摄)

工业家当 挺起发展脊梁

家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打破口和主阵地。
湘阴通过家当提质夯实经济实力,项目提效增强现实张力,改革提速开释创新活力。
湘阴县长李镇江称,湘阴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工计策不动摇,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文星变压器,以前曾是脱销各地的名牌产品,随着时期的变迁,曾经繁盛热闹繁荣的厂房如今变成了一家快递公司的仓库。
”家住文星镇的刘爹看着厂房外斑驳的红砖瓦墙、墙壁上陈年标语不无惋惜地说。
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走不通,走新路、做技改,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趋势。

40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湘阴越来越多的家当正在布局,一个个好项目正在孕育、破土、发达成长。
2003年,在波澜不惊的洋沙湖畔,一幢雄伟的工业园办公楼拔地而起。

建园伊始,湘阴投入10亿元夯实园区根本,拉通园区内洋沙湖大道、工业大道、健铭大道、中联大道、新华路,逐步形成了“五纵四横”的交通格局,配套供排水、电力、通讯、天然气等根本举动步伐相应跟进。
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区位上风不断凸显。
2006年,县工业园获批省级工业园区,湘阴被评为最具投资吸引力县、承接家当转移重点县。

花喷鼻香蝶自舞,巢暖凤自来。
湘阴率先在全省出台《湘阴县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履行办法》,每年拿出3000万元科技与工业创新专项资金,重奖所引进人才,补贴高科技项目。
2017年,湖南高档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落户湘阴,国防科大、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18所高校纷纭与湘阴建立“产学研”计策互助同盟,县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1件,排名全省前列。

好政策、优做事,激活了招商引资、项目培植和人才引进的一池“春水”。
2018年5月,总投资超过19亿元的9个项目在工业园区开工培植,放眼望去,施工现场长臂摆荡,机器轰鸣。
又一批优质工业项目在工业园区这块开放、创新、高质量热土上萌芽,开启园区与企业加速创新、创业、创富的征程。

2016年,湘阴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总方案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远大可建、奇思环保、中研新材料、杭萧钢构、大科激光、英斯特电子、金为型材、蓝天豚硅藻泥等近百个项目纷至沓来,过去“引环节、引企业”转变为如今的“引链条、引集群”。

走在湘阴高新区,宽阔笔直的大道、整洁通亮的厂房,正在风起云涌培植的项目,奋战在生产一线朝气发达的工人们……让人真切感想熏染到了湘阴工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游客们在洋沙湖篝火音乐节现场嗨翻了天。
叶旭峰 摄)

全域旅游走向“诗和远方”

“梦幻山水”文艺晚会、滨水休闲旅游高峰论坛、畅游青山岛、国际摩托艇大赛、岳州窑文化艺术节……2017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在湘阴洋沙湖成功举办,系列活动向国内外游客精彩呈现,让湘阴成为全国旅游关注的焦点。

湘阴是湖南旅游资源重点县,县内自然风景和人文景不雅观浩瀚,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更将旅游业作为拉动全县当代做事业发展的引擎。

地处洞庭之南,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拥有100万亩生态水体和湿地。
湘阴依托区位和水资源上风,加快发展滨湖旅游,积极对接湘江旅游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旅游圈,着力把湘阴建发展株潭城市群滨江、滨湖、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总投资达200亿元培植的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目前我国中部地区面积最大、标准最高、业态最丰的滨湖旅游综合体,自开园运营以来,每天收受接管游客上万人次。
该县还投资10余亿元,打造了宜居宜游东湖生态公园、“洞庭明珠”青山岛、“天然氧吧”鹅形山等诸多景点,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

近两年来,湘阴新建和升级改造了左宗棠文化园、左公故居柳庄、左文襄公祠、郭嵩焘文体广场、湘阴文庙等10多个景区景点;造就了金龙镇、鹤龙湖镇等特色旅游小镇;推出了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螃蟹、三塘藠头等享誉三湘的特产,还有三井头炖肠子、瓦窑湾炖鹅、左宗棠鸡、青山岛全鱼席等风味小吃、特色名菜传承至今。

2017年6月,第十二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在湘阴成功举办,湘阴县还获评全省首个“中国湖鲜美食之乡”及“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
同时,启动了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樟树古镇旅游开拓项目。
2016年,湘阴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地处长岳益三市五县中央,湘阴是湖南湘江旅游带、长株潭旅游圈、环洞庭湖生态旅游区的主要节点,境内10多个景点可与省内紧张旅游产品对接串联,1小时内可直接手事周边地区2000万城市人口,全域旅游成为了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助推剂”。

岁月更迭,日月牙异。
改革开放的如椽巨笔描述着湘阴的美景,彰显著品质之城的独特魅力。
湘阴正朝着打造闻者神往、来者留恋、居者自满的宜居宜业宜游当代化城市阔步前行。
美好湘阴,必将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高地、康养的福地、旅游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