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在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的辅导下,深入践行全过程公民民主,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推动织金县公民政府及政府干系部门坚持“科学方案、统一管理,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永续利用”的原则,把织金古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织金古城在中国式当代化城市发展中熠熠生辉。

依法履职 古城保护走向法治轨道

编制织金古城建筑设计 常用设备

织金古城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始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是贵州早期确定的全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织金古城内山净水秀,溪流纵横,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文物古迹浩瀚,门类完好,有财神庙、鱼山忠烈宫、东山寺、文昌阁、斗姥阁、隆兴寺等。
城内文物古迹共74处,个中以财神庙为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5处。
这些古建筑,造型新奇,工艺风雅,雕刻奇丽,风格迥异,表示了汉文化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为古城增长了更多的秀美和无限的意趣。

织金县平远古镇一角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很多文物保护地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风貌分歧一、保护不到位、利用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逐渐显现,部分文物建筑不同程度受损等问题日益严重,古城不“古”,逐渐成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第一感想熏染,如何更好保护古城、发展古城成为织金百万公民心中共同的期盼。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便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为推动织金古城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驻织市人大代表对织金古城进行察看、调研,立足织金古城保护立法建议,对织金古城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任务主体、保护办法、保护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摸排,并多次召开调研漫谈会、察看反馈会,形成合理化立法建议,对拟提交市人大议案和建议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2016年毕节市第一届公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媾和2017年毕节市第二届公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织金县代表团坚持连续两年提出关于提请启动立法程序、依法制订《毕节市织金古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议案和建议,力争通过立法保护,推进织金古城保护与更新,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以人大力量护航织金古城保护与发展。

立法回应 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为积极回应公民关怀,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推进织金古城保护与发展,加快织金古城立法保护,将织金古城保护立法纳入2019年立法操持。

按照立法操持哀求,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合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制订起草方案,做好实地调研织金古城保护立法各项事情,多次查阅织金古城文物保护情形及档案资料,与调研组拜访熟习织金古城变迁的离退休老同道、商户、居民和游客,并组织召开党政机关、社会贤达、社区群众代表平分歧行业、不同层次的漫谈会、论证会30余次,网络见地建议150余条。

《条例》历经22次修正,从初稿的5章38条5389字到一审稿的6章39条4844字,再到二审稿的7章41条5467字,这些数据的背后,诠释了取法乎上的“工匠精神”,表示了初心不改义务在肩的任务与担当。
《条例》从初稿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到二审稿的“量身定做”,彰显了立法事情者精益求精的代价追求。

《条例》共七章四十一条,分为总则、方案与培植、保护内容与方法、传承与利用、监督与管理、法律任务和附则。
《条例》看重“四个突出”:突出文化保护、突出地方特色、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风雅管用。
在重点内容上,《条例》紧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任务主体,理顺管理系统编制;突出方案引领,规范培植行为;坚持整体保护,突出重点文物;传承历史文化,鼓励活化利用;强化监管任务,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条例》将构成古城元素的庙、阁、寺、塔、桥、潭、井、祠、山、水、树和传统民居、历史建筑以及烹饪技艺、传统工艺、传统戏曲和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紧张保护工具,增强法规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2019年9月27日,在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条例》获全票通过。

立施并重 古城抖擞新活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履行。
自2020年《条例》履行以来,毕节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古城保护管理作为一项常常化、持续性事情,让织金古城保护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2023年9月28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静率司法检讨组到织金县对《条例》贯彻履行情形开展司法检讨,哀求织金县公民政府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3年12月5日,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毕节市公民政府批复赞许,织金县公民政府体例公布了《织金古城保护名录》,对古城范围、种类、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先容和明确。

2024年4月29日,织金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织金县公民政府关于织金古城保护管理事情开展情形的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古城保护方案及“三区”划定、做好文物的修缮管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提质打造、强化传承利用等建议。

今年是《条例》施行的第五年,在织金县委果高度重视和县公民政府及政府干系职能部门密切合营下,按照《条例》的哀求,织金古城各项保护事情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织金县已完成《织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2016—2030年)》《织金县掌握性详细方案》《织金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方案》的体例事情,《新华路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已设计完成。
对织金古城实施分区保护,分为核心保护区、培植掌握区、风貌折衷区事情,已初步框定了三个分区保护范围,正在按照程序推进。
同时,结合“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低开拓强度严格掌握织金古城培植总量,降落建筑密度,限定建筑高度,增加了公共绿地,建成了凤凰公园、平远古镇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空间布局,拓展了城市功能,改进了人居环境。

如今的织金古城,正抖擞新的活力。

来源 贵州法治报

通讯员 李永昌

编辑 周止戈

二审 常玥玥

三审 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