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是一部中国古建筑专著,由王永先老师和几位海内一流资深古建筑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编写韶光长达10年。
图书出版后,得到2021年国家图书设计大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目前第二次印刷的图书也即将售罄。

中国历史上建造的宫殿、寺院及民居木构建筑数量弘大,但因天灾人祸,元代前的木构建筑,现大多已荡然无存。
中国一千年以前的唐、五代木构建筑仅存9座,宋、辽、金期间的不到170座,可谓百里挑一、稀世珍宝。
早期古建筑遗存具有主要的科学代价、历史代价和艺术代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可逆转,不可再生。

唐式建筑设计书 新型材料

《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全书近600页,分精装和大众版两种板式,以全新的理念、前辈的图形绘制手段,全部利用实测数据真实地再现了唐、五代9座千年木构建筑的原貌特色、原材料、原构造和原工艺手腕,深刻剖析解读了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精髓理念及其营造艺匠。
书中的大量实测数据是建模,绘图设计等的主要依据和宝贵资料。

图书从建筑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由外部整体建筑样式到内部单一构件规制,以专业的角度,对每座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析。
将实地测绘所得的墨线图(平面图、鸟瞰图、大样图、3D图等)与实景图片相结合,辅以笔墨解释,对大木布局及台基、墙体、梁架、斗栱、辅作等作出详尽记录。
墨线图中的数据,均为古建筑专业职员实地勘察所得,准确而翔实。
除此之外,对附着于古建筑中的文化艺术品,如壁画、彩塑和砖、石雕刻等也有详尽解析与独到见地。

本书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居高临下,独占见地,创中国古建学术一家之言,提出了一些新学术不雅观点,例如早期木构实例中有无八铺作斗栱问题,古建筑大木作总体铺作程序问题,《营造法度模范》一、二、三铺作补充问题,晒台庵创建年代问题等等,都言之有理,论证有据,办理了一些学术难题,补充了中国古建筑历史的一些学术空缺。

全书资料完全,设计新颖,附加一本别册手账,绘制了古建筑木构件演化插图,可谓中国早期木构建筑历史演化的缩影与索引,是古代木构建筑样式集、构造与技能要点集,具有工具书与资料库的特点。

专家推举见地书

以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为精彩代表的东方传统建筑,素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魂丽奇葩。
《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一书,着眼文物保护理论与技能研究的广阔视野,全方位地再现了我国一千年前建造的9座木构建筑的宝贵实物遗存,将测绘形成的墨线图与文物建筑实景图相互结合,记录了大木布局及梁架、斗拱、柱子等构件,其学理之精当、体系之全面、资料之丰富、数据之准确、编著之精良,在海内出饭界尚属首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兼具较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该书既有传统木构建筑的专业学术内涵,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代价不雅观,接管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专著。

该书从历史发展及比较研究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发展演化与构造特色,大木构造与技能要点,堪称古代木构建筑样式集的索引,具有工具书与资料库的特点,展现了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代价。

该书学术根本踏实,内客丰富翔实,特殊是大量图片资料的编排,真实系统地反响了中国早期木构建筑实例原形制、原材料、原构造、原工艺的特点。
它的出版发行,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产生主要的促进浸染,并可为遍及文化遗产知识,传承中华精良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特此推举出版。

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