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寺旧址
章家召(广福寺)座落在旧城兴隆巷北段与定襄巷之间,西北距席力争召近200米,东北距小召约300米。召址今“盛苑小区。该召召址在位置在所有史料记载中没有祥细地址,只说在崇福寺南,因该召不大,外向似一座大院,因此有些研究召庙者就把广福寺认做席力争召家庙。
广福寺建筑年代不详,在未成为章嘉召之前原来是土默特参领章京甲布的一座家庙,后由章京甲布之妻帮助建筑,献给章嘉呼图克图二世。章嘉呼图克图二世罗赖毕多尔济,在乾隆元年(1736)授管理京师寺庙札萨克达喇嘛印,十六年(1752)乾隆天子赐振兴黄教大慈大国师印。章嘉呼图克图是内蒙古掌管喇嘛教最大的活佛。该家庙经章嘉呼图克图布施重修。于是广福寺的地位由此而迅速提升,进入归化城八小召序列。
清代,呼和浩特的召庙等级制度森严,不以召庙建筑大小定论,而因此有没有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达喇嘛蒙古语:庙的主人)认定召庙的级别。清编《归化城厅志》记载“由札萨克喇嘛主持的七座召为七大召。由达喇嘛主持的八座召为八小召。”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都没有的召庙,即没有名分和地位,统称免名召。因呼和浩特地区方言口音重,故将免名召念作绵绵召。如:普荟寺、慈灯寺(五塔寺)建筑虽大且有名,但无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故为免免召。
广福寺占地面积不大约二庙,它院宇狭隘,没有按我国传统建筑延中轴线而筑,而是硬山庙门三间朝西开。院内北向有建筑五间为大殿。殿内供奉青铜佛像多尊,并藏多莫经全部。东西为厢房,单从外表看就象一座四合院。东南角筑藏经白塔一座。乾隆三十年(1765)清廷赐寺名:广福寺,赏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悬挂于山门。广福寺设达喇嘛一名。 广福寺呼和浩特鲜为人知的一座喇嘛庙。笔者初识广福寺是1958年秋冬时令,随母亲去定襄巷三姨家窜门,三姨家就在广福寺南墙外的一小二门门院内,因此,去三姨家必须要走兴隆巷,下午无事,出于好奇的便在无人扼守之下,便独自一人走进了我不知道是一座召庙的大院内,当时院内无人,悄悄静的,只见北屋门开着,时时的有石油灯(酥油灯)灯光在闪烁,我便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上台阶,进入了开门的那一房间里,只见屋里混暗,北沿墙青砖台上由东往西并排坐有十多尊紫铜佛像。这些佛是什么佛,我不知道,看过后就急忙出屋往东南方向走去,想再看一下建筑在那个地方的白色佛塔。虽知刚走到半路,忽听一声:汰,哪来做甚的。忽听喊声,吓的我一扭头,只见一红衣喇嘛朝我喊道,我看也不敢看,就赶紧往出跑,恐怕被那个人把我锁住院里。从此往后,广福寺就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恐怖印象。往后再去三姨家只要一起过广福寺大门口时,便是母亲在我身边我也要把眼睛牢牢闭住走过,不敢再看一下广福寺的那个大门,恐怕被院内的喇嘛把我揪进院里。
时过璄迁,1996年,一次伴随伙去兴隆巷找人办事,一进入该巷就猛的想起了广福寺。自幼喜好召庙建筑的我便又打听起了广福寺还在不在。当喜闻该召建筑主体还在,只是寺院被小工厂占用。便按儿时影象对广福寺进行了实地稽核和记录。2000年旧城区改造,广福寺拆除,召址建起了盛苑住宅小区。广福寺消逝,只留下笔墨记载和儿时影象。
文曹建成2016
此文已经报告著作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