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走向法治”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也正是该博物馆的核心主题。
博物馆按照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到百年大党的法治探索,从国家到龙泉地方法律实践的思路,展示了中国传统期间的法律和审判制度、中国法律制度近代转轨中的龙泉实践和地方社会管理、中国共产党法治培植的百年实践等内容。

龙泉法律档案博物馆序厅

拂却尘埃现明珠

档案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法规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无数宝贵史料毁于战火。
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有幸完全地保留下一批宝贵的法律档案。
龙泉法律档案现存1.7万余卷,88万余页,韶光自清咸丰元年(1851)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完全、数量最大的晚清民国期间地方法律档案,全面客不雅观展现了基层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变迁,是宝贵的档案文献遗产。
因地方法律机构变动频繁,几经易手,档案毁损严重。
1973年,浙江省龙泉市公民法院规复事情,组织人力进行一年多的全面整理、分类、归档。
2007年,龙泉市档案馆与浙江大学历史系全力发掘与研究,终于使埋没于历史尘埃的佚文典制得以传世。

图为档案裱糊修复

2007年11月10日,时任浙大历史学系教授包伟民在龙泉市档案馆库房里,见到了这批收藏在密集型书架上、霸占大半个库房的晚清民国地方法律档案,开启了龙泉法律档案整理研究项目。
历经12年,浙江大学、中华书局、龙泉市档案馆共同努力,让尘封已久的档案“重见天日”。
2015年,龙泉法律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龙泉法律档案选编》五辑96册全部完成出版。

龙泉法律档案选编五辑96册

化茧成蝶谱新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布告“阐发我国精良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等关于法治文化培植的主要论述,大力弘扬中华精良传统法律文化,集中呈现龙泉法律档案研究成果,龙泉市公民法院于2021年10月开始培植龙泉法律档案博物馆。
2022年7月,龙泉法律档案博物馆入选“全国法院文化培植特色项目”。

龙泉法律档案博物馆培植方案分“中国传统期间的法律和审判制度”“中国法律制度近代转轨中的龙泉实践”“龙泉法律档案与地方社会管理”“抗日战役期间的龙泉地方法律”“中国共产党法治培植的百年实践”5个展陈单元,数字展陈与实物展陈相结合,通过档案内容先容、范例案例阐发、干系法律文物展陈、交互体验等办法,打造学习互动、情境共融的展览空间,是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阵地、开放共享的法治教诲实践基地和内核丰富的学术研究展示高地。

龙泉法律档案博物馆一角

龙泉法律档案中的案件包罗万象,既有房宅、屋基的产权和租佃轇轕,也有杉木、毛竹等林产的争夺;既有家庭财产继续的纷争,也有行商坐贾的不同利益诉求;既有基层管理引发的官民冲突,也有民风民俗带来的各类抵牾。
龙泉法律档案蕴含的民惟邦本、息诉无讼、德法共治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对构建当代社会管理模式具有主要的史鉴代价。

民惟邦本

龙泉山林资源丰富,素有“浙南林海”之称。
地方官员审理涉山林轇轕案件时,每每依赖族谱、左券、碑刻以及实地履勘情形进行讯断,平息轇轕,坚持山民合法权柄。
如光绪二十六年,李学荣控周关荣等盗砍杉木案,贡生李学韩要求知县追回被人盗砍的木材,知县戴洪喜查明事实后,令周关荣将木材照股分给李学荣。

李学荣控周关荣等盗砍杉木案呈状

叶宗茂和朱文彩杉木轇轕案勘图

龙泉虽然介于万山之中,但在民国期间商业贸易也具一定规模,据1928年资料统计,当时龙泉县有棉布、国药、南北杂货、文具印刷、牙行等22个行业,地方官员积极借助法律规范和民间习气坚持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柄。

法律档案记载的同春生布庄声请发布破产案为丽水市境内有明确案卷记载的最早破产案例。
1935年,同春生布号代理人王颖喷鼻香向龙泉地方法院申请破产,龙泉地方法院通过东阳地方法院、江苏上海地方法院、常熟县政府等向38名债权人投递查明财产关照书,部分债权人提出财产异议。
龙泉地方法院经调查审理,以同春生布庄财产不敷以了债债务,裁定该布庄破产,并选任李藩状师为破产管理人。
后经由布告拍卖,由叶旭喧等承买该布庄财产而告结。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同春生(代理人王颖喷鼻香)申请破产民事状副本

息诉无讼

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血液深深渗透于中国法律之中。
龙泉地方社会就有发生争端后借助宗族亲友、地方耆老、保甲士绅等“中介”力量进行调处的传统。
官批民调制度是晚清民国期间基层社会的管理履历,地方官员在处理涉及户婚、田土、钱债及部分属于轻微人身侵害的轇轕案件时,会利用“批词”的形式指令民间力量进行调处,分“批付--民调--禀复”三个阶段,在掩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浸染。

宣统元年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案中,毛景隆(即毛鸿)以两张地皮契据为抵押向毛樟和借款,后未在规定期限内还款,反而将所抵押地皮卖给他人,毛樟和向知县呈状起诉。
知县陶霦接到呈状后,哀求毛樟和“自行邀族理追,不必涉讼”。

宣统元年八月初三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墨据莫凭事呈状

德法共治

以德化人的德治主见一贯是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的光鲜特色和主要内容,表示了中华法系的精良思想和核心理念。
龙泉法律档案记载,地方官员施政时,极为看重“德教”“德治”“德化”。

光绪十八年刘叶氏控刘鼎奎掯纳膳租案,龙泉东乡岩头庄六十八岁的老妇刘叶氏状告过继的嗣子刘鼎奎在其丈夫去世后,平分了遗留田产及山场等财产,却未按约定履行奉养责任。
知县毕诒策审讯之后,当堂将刘鼎奎责惩管押,并且令其将膳田契据交还刘叶氏。
讯断对孝道伦理和道德准则的掩护,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稳定社会秩序。

光绪十八年刘叶氏控刘鼎奎掯纳膳租案呈状

这批档案记录了近代地方社会构造、经济形态、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从传统到近代变革的完全过程,直接反响出法律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和过程,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代价,又为当前社会法律制度改革、社会管理等供应了直接的参考数据,极具实践代价。
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宝贵史料,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利用到法律实践中,让中华精良传统法律文化抖擞出新的生命力。

来源:龙泉法院

编辑:平钰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