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栋梁,砥柱是哪?

故宫的屋顶怎么这么多?

年夜学蹭课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为什么要在沙漠里建莫高窟?

北京四合院是怎么盖起来的?

近日

一位边绘画边科普的短视频博主

火上热搜

这位博主名叫杨大炜

44岁的他是一名设计

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2008年,杨大炜曾受邀担当

北京奥运会中国花样拍浮队

拍浮服的设计总监

为中国队设计过队服“出水蛟龙”

那时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喜好

就呼之欲出

现在,为让儿子和更多青少年

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

杨大炜在短视频平台上

边讲边画边拆解

故宫角楼、北海白塔、

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敦煌石窟

……

一座座经典的中国古建筑跃然纸上

他手绘的600幅中国古建筑

俨然一部儿童版古建筑“百科全书”

杨大炜的科普账号@杨爸图说

已经吸引了88万粉丝

个中不仅有青少年和家长

还有不少老师、导游

迷上中国古建

80多万人跟他学古建知识

杨大炜出生于1970年代末,从小就喜好古代诗词和绘画。
大学期间,学设计的他由于梁思成编写的《中国建筑史》,而迷恋上了古建筑。

2000年,寻访河南省巩县宋陵永昌陵(北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名资深古建筑爱好者,杨大炜也喜好带孩子去访古旅游,他总是随身携带着写生本,“孩子们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把稳力和理解力有限,于是我就给他们边画边讲,把本来很呆板的古建给拆解和简化。

2016年携子游览河北蔚县玉皇阁(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大炜手绘讲古建的视频

得到儿子同学和家长的喜好

于是,短视频账号@杨爸图说

应运而生

杨大炜创造性地

采取了边画边讲的形式

开始了中国古建艺术的科普

杨大炜在他的视频中

清晰展示作画的过程——

繁芜的中国传统建筑

像积木一样被完备拆解

落到图纸上

常日从一根横梁或者一根柱子

开始勾勒,由简到繁

又像搭积木一样逐步被还原

杨大炜用口语化的普通表达,合营作画的顺序,向大家阐明每块“积木”的位置、功能,同时穿插干系风土人情、艺术美学的内容;讲解图文声并茂,让本来偏门呆板的古建内容,兼具了不雅观赏性、意见意义性和知识性。

个中

一条讲解北京四合院的视频

在抖音获赞53.6万次

8.6万条收藏

网友纷纭点赞

“画得细致,讲解清楚,风尚民情都有了。

“第一次认识四合院的布局。

跟随杨大炜的视频

80多万粉丝还知道了——

江南园林的半亭设计有多精妙

构造繁芜的故宫角楼是如何组建而来

中国佛塔样式怎么形成的……

这是一棵大树,把树干砍削做成柱子立于地上,古人用立柱来不雅观察书的影子,就成为表木。
表木插上木板,立于路口桥头城门口成为标记,这便是华表。
唐宋期间还会在上面做一只仙鹤。
古代的木华表早已破坏,我们看到的都是石刻的华表,华表上的木板变成了云头,上面的仙鹤变成了坐龙或者是狮子,两个华表连起来便是一个牌坊,加上镂空的门扇便是牌坊门......

最新的视频中

杨大炜用129秒讲述了

一根柱子经由若何的演化

成为华表、牌坊、

楼阁、城门、钟鼓楼

引发30多万人点赞

看似小众的古建知识

也能成为热门科普

成为一名科普博主后,杨大炜非常在意知识的准确性。
在《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中,他险些经办了中国古代建筑部分。

天安门是什么建筑形式?

中国佛寺与印度佛寺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江南园林那么小巧玲珑?

每一个选题

他都翻阅尽可能多的资料

确保每一句话都经得起考虑

在杨大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理解、爱上中国古建筑。
有家长给他发来孩子看视频学习做的条记,也有老师前来讯问“是否可以授权视频作为课件播放”。

现在

杨大炜还开始考试测验做研学团

带着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去实地

走走看看

在与受众们的互动中他创造

看似冷门小众的古建知识

只要内容有信息量、表达普通有趣

也能引起大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对付未来的科普创作

杨大炜表示除了建筑

可能还会讲解古代衣饰、书法、

诗词、生活办法等等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

古代艺术文化与大众之间的一根纽带

由于中国古建值得、也须要

被更多人理解和喜好

中国古建筑

不仅是古人聪慧的传承

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愿它们能够在

一代代人的科普和守护中

愈发残酷!

(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