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辨认不出这是哪里。
用手机舆图一看,叫普度寺东巷。
按照头脑中的地理方位,还以为面前是劳动文化宫或皇史城的围墙呢。
有我喜好的那种青石板台阶,磨损得很显年代感。
周围遍布绿植,大门是铁栅围挡。
问一个保洁大爷,说西边坡道有门可入。
不仅仅是个寺庙,还是多尔衮故居。

按其指示,绕过去,果真创造八字形坡道。
拾级而上,入门处居然还有防疫扫码的棚子,听说也有六七个事情职员。
然后我就惊着了,自认为对这一带如此熟习,居然第一次无意中创造这么大的一个古建院子。

北京满族文物建筑设计 知识问答

院落坐北朝南,位于高台之上,除了正门,还有东南和西南两个八字形的坡道大门。
凸字形的大殿,和类似山门样的前殿,中间隔着巨大的广场,两侧被修成市民公园的样子容貌。
我惊奇,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没被人收售门票,而是完备开放给周围市民做休闲之所。

一位居民说,她小时候这里是南池子小学。
疫情之前,前殿是开放的,里边有些展板先容的。
看不到普渡寺展板,那自己网络查询下吧。
普渡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
朱棣特意在这里为朱瞻基建了皇太孙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原名为皇城东苑,别号“小南城”,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
朱瞻基当上天子往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占地近10000平方米,改称“南内”。

沿着围墙绕场一周,可以看到远处王府井百货大楼。
完备预测得到,我脚下的这些绿地,当年都是配殿,只是不知道什么年代拆除的。
由于地处高台,脚下是密密的古老胡同。
这一带胡同很少大杂院了,都是被改造后的豪宅,以及政府部门的家属院。
是个普通百姓很难住进来的区域。

2002年开始,政府陆续迁出小学和住在寺界以内的168户居民,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别的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也逐一回填加以保护,绿化后成为居民活动场所。
由于阵势高,院落下边被挖空建了地下停车场。
我想停车场收益就可以填补门票丢失吧。

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
定都北京后,开国元勋多尔衮成为年幼的顺治帝的摄政王,一人独揽军政大权。
被赐的宅邸,便是由明代南内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也便是本日普渡寺的所在地。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正白旗旗主。
清初精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朝堂之内日渐跋扈。

当年,因分外的政治地位,多尔衮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
府门前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中央。

1650年(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去世于塞北佃猎途中。
他的政敌纷纭揭破他大逆之罪,其部下也纷纭倒戈。
仅仅两个月后,被列十四条罪状,追夺统统封典,毁墓掘尸。

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
玛哈噶喇是藏传佛教的护法战神和财神,也被说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唐代传入我国,清室因其能“增其违德,起事皆顺”而一贯供奉。
清代的北京有多处玛哈噶喇庙,如今也仅剩普渡寺一处了。

终于走到正殿(慈济殿)了,可是被铁栅栏围着。

正殿建于石须弥座上。
仰视,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但殿身并未占满全座,座之比例及雕刻均有明代特色,可见此座仍是明重华宫寝殿原有台基,清代重修大殿缩小了规模而已。

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
主殿单檐歇山顶,殿顶飞檐共3层,削割黄瓦绿琉璃剪边,调大脊,安吻兽。
殿前有凸出的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抱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
全殿外加周围廊,廊内砌砖墙,正面、山面(房屋的侧面)开大支窗,下肩饰六方绿琉璃砖。
为建筑式中少见。

遗憾的是,看不到里边。
如何保护性利用这个建筑,大概颇令政府犹豫。
大概2007年旁边,一度这个大殿被僻为“北京税务博物馆”,后迁出。
后来又被租给一间民间美术馆。
但现在没有招牌,估计闲置状态。

1755年(乾隆20年)重新修葺扩建,这也是历史上末了一次建筑,距今已有265年。

1776年(乾隆41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
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敕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
至此,清王朝对多尔衮的评价终算一锤定音,盖棺定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寺院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称普渡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周围被密集的居民区围住。
又有故宫等一系列皇家园林的光环,以至于不放大舆图都创造不了这个所在。

北京东皇城根南街,我1999年就在这条街上上班,无数次走过南河沿、南池子,却不想这里还藏着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古建筑遗存。
普渡寺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
古建专家先容,这样范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建筑制式独特,非常值得一看!

北京城市地理游记系列文章:

位在雍和宫之上,活佛驻京之地,现为高档私人会所

“中轴双塔”地安门40、41号院,是梁思成设计的吗?

北京最早有电梯的“豪宅”成“鬼楼”,钉子户吃低保

曾在中法两国同步办学,校址被央企霸占如废弃仓库

清代吉安所既不吉也不安,领袖北漂时也在阁下住过

堪比紫禁城与中南海,从晚清到民首都是军政首脑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