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旅途中,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
建筑除了遮风挡雨、供应寓所等功能外,还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能够传达出特定的不雅观念和精神气质。例如,看到高耸的哥特式建筑,难免会生出一种敬畏心;中国传统建筑屋角的飞檐,则使人感到轻盈活泼。
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建筑保护情形不甚空想,现在能见到的古建筑数量已不多。在此背景下,那些吸取了古建筑神韵和手腕的新作显得难能名贵,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自觉的风格探索。
王澍和陆文宇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他们从园林和山水画中汲取灵感,看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领悟,创造出了和谐谦退的建筑措辞。MAVA漫玩为大家搜集了他们在杭州的几个代表作,喜好的朋友可以抽空去感想熏染一番。
美院象山校区
象山不仅是校区名称的由来,还是校内建筑的出发点。面对低矮的山势,设计者故意将西侧的建筑做低,让山景延伸。东侧入口处则保留了鱼塘、茭白地和稻田,既是贴近自然的表现,也是“耕读文化”的象征。
校园中有许多连接建筑、水域、山体的廊道,行走其间,颇有在山水中穿行的意韵。这些空间并不但是通道,而是可以供人互换,乃至上课的场所,呼应着校园应有的自由气息。温馨提示,参不雅观美院只能预约周末的档期。
杭州国家版本馆
这是一处环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包括13个单体。设计的灵感来自南宋画家马远的一张画。画中户外弹琴人身后的U型屏风,启示了王澍采取平远递进的风格。
版本馆采纳“南园北馆”的布局,南侧环绕水景支配,相对疏朗。
版本馆的原址是一处废矿坑,设计者加以修复,将这些残余的山体岩壁利用了起来,充当园林中的假山。
富春山馆
富春山馆背山面江,位置十分优胜。这个场馆外立面的做法源自富阳当地村落,所用的材料也在当地采集。
《富春山居图》中群山的远近层次也启示了场馆的设计。设计者故意让进馆的游客有一种进山的觉得,场馆入口处连接着弯曲的回廊,围栏则由深黄色的竹子打造。
展厅之间不仅有台阶还有回折的廊道串联,就像逐渐展开的折页。依台阶上升也有登山的觉得。这样的设计颇合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提到的“山水之法在乎随意应变,先记皴法,不杂支配,远近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