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区站为沪渝蓉高铁合武段上新设站,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长江新区站位于武汉中北部,北靠黄陂区,南依长江新城,可同时兼顾两个区的城市方案与设站有机结合,车站周边阵势较为平坦,生态环境幽美。
区位图
长江新区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领悟了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的气韵。车站设计汲取了长江上独特且独一无二的鲸豚类动物——江豚的形象,江豚是长江特有的、国家一级极危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长江精灵”。江豚的回归象征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提升,也代表着长江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江豚跃水
设计方案提取了江豚群体嬉戏的姿态,将其抽象为站房的设计理念,并演绎成多条江豚交织跃水的形象。站房形象中,长江中翩然起舞的江豚群体交织跃动,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领悟在一起。
观点天生
正立面效果图
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路网调度的不愿定运量,并合理预留发展空间,该车站近期采取了2台夹4线的布局(包括2条正线)。最高聚拢人数为800人,属于中型铁路乘客站房。车站采取线侧下式、下进下出的模式,地面首层设有进站大厅、售票处、办公区等功能,而出站隧道则设置在站房的西侧,方便乘客出站后与未来的地铁快速换乘。
鸟瞰效果图
车站的构造采取了拱构造体系,由拱和次梁组成。每两道主拱构造斜交并在交点处互为支撑,这种设计奥妙地缩小了主拱的跨度,同时增加了却构的美感。拱形弧线在横向上形成起伏,纵向上则呈现出幽美的曲线,与建筑形体相得益彰。每个“江豚”都是一个构造单元,形成了富有韵律的构造序列,实现了建筑空间形态的一体化。
拱形构造
交错的拱形不仅供应了无柱空间,还将构造跨度掌握在经济范围内。室内空间考试测验取消吊顶处理,突显构造自身的美学,装饰简约,装修简洁,打造了经济、低碳、绿色的新型站房。这里营造了当代简洁、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
候车厅效果图
桥下进站通道效果图
站台效果图
候车厅上方设置了采光天窗,不仅引入了自然光芒,还利用局部开启实现室内自然透风换气,达到了节能低碳、降落运营本钱的目标。
自然透风和自然采光
“碧水青山, 江豚逐浪”长江新区站以当代简洁的建筑措辞勾勒出了武汉的精神气韵与内涵,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江城武汉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腾飞供应了助力。
立面侧透视
项目名称:长江新区站
项目位置:武汉
项目业主: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株式会社
互助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2,000m2
启动韶光:2021
AREP设计团队:姜兴兴、Luc NEZOUZE、冯立超、 谢思斯、王辰、 Pierre GRENIER、李黎、游驭鲲、周红月、李金舟、藏梦雅、孙英然、翟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