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喀什高台民居,很多人没有见过,高台民居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有几百户人家住在这里,2000多人,全是维吾尔族人,房屋大多数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房连房,楼连楼,许多屋子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被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
高台民居屋子密密麻麻,乱糟糟的,凌乱无章,门都是两扇的,一户挨着一户,高台民居里的住宅有平房、二层楼房、三层楼乃至有七层楼,沿街外墙用土坯砌成,抹上泥,数十年乃至百年依旧如故。小巷浩瀚,大大小小有50多条,外地人走在这里很随意马虎迷路,没有当地人带路很难走出来。
这里建房是没有方案的,随意建造,有些屋子很故意思,便是过街楼,一幢屋子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去,这样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有些是半街楼,伸出来的部分占街面一半了,小巷十字路口上还能看到悬空楼,就像炮楼一样。
早在千多年前就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有些民居都是七、八代人传下来的,想知道这里一家有几代人,看看屋子有多少层就知道了,他们家里每生了一代人,就在把屋子盖高多一层,屋子最高的那户人家,肯定是传了好几代了,几代人同住一个屋子,一个家族在此繁衍、生息。
高台存在的历史也有近2000年了,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几百年前山洪把高台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把南北隔断成两个高坡,高台民居就建在南坡上,北坡是拉汗王朝王宫所在地。
从审都雅来看,高台民居的屋子确实不好看,不过,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很爱美,楼前房后、院子阳台都养花种草,高台无处不落花。无论是走进任何一个屋子的院落内,都看到院子栽种着许多风景树,面历年夜的地方,搭成凉棚种有葡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也很舒适。
当地居民用的生活用具,都是就地取材,用高台上的泥土来制作的。这里有不少土陶作坊,沿用几百年前的传统方法做,土陶制品的品种多达百种,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功不可没,许多艺术爱好者专程来这里学艺。
有民间俚语说,不到喀什,即是没到新疆,不到高台民居,即是没到喀什。高台民居,是喀什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