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建筑室外园地

4.1 环境与园地

年夜型室外建筑设计规范 生态建筑设计

4.1.1 民用建筑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集约利用资源,严格掌握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条文解释4.1.1 本条是有关生态环境安全的掌握性目标哀求
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景象环境特色,充分利用园地条件和自然资源办理建筑的自然透风、日照、节约能耗等问题,不应由于新建建筑而毁坏原有生态环境,并可通过建筑环境的优化处理,进一步提升室外环境质量。

4.1.2 建筑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对人体康健构成危害。
存在污染的培植园地应采纳有效方法进行管理,并应达到培植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哀求。

条文解释4.1.2 本条是有关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卫生康健方面的掌握性哀求。
建筑设计前期应关注原有地皮及周围环境状况,尤其是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评估,应对存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污染隐患危害新建建筑物中利用人群的康健。

4.1.3 建筑在培植和利用过程中,应采纳掌握噪声、振动、眩光等污染的方法,产生的废物、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应妥善处理。

条文解释4.1.3 本条是有关生态环境安全的掌握性哀求。
建筑设计应对建筑本体在培植或利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源采纳有效环保处理方法,如医院和实验室建筑会产生医疗或实验废物和废水、锅炉房和机电设备机房会产生烟废气和噪声、幕墙玻璃及金属材料面板会产生反射光,应避免这些污染成分对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构成危害。

4.1.4 建筑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间隔,应知足有关安全规定。

条文解释4.1.4 本条是有关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康健、工程安全的掌握性哀求。
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一旦发生事件,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严重。
因此,培植项目与周围的危险源,或项目自身的危险源,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以确保项目及职员的安全。

4.1.5 建筑园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洪涝威胁的园地应采纳可靠的防洪、防内涝方法;

2 当场地标高低于市政道路标高时,应有防止客水进入园地的方法;

3 园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常年最高地下水位。

条文解释4.1.5 本条是有关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康健、工程安全的掌握性哀求。
园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城市的设计防洪、防涝水位标高;沿江、河、湖、海岸或受大水、潮水泛滥威胁的地区,除设有可靠防洪堤、坝的城市、街区外,园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设计大水位0.50m,否则应采纳相应的防洪方法;有内涝威胁的用地应采纳可靠的防、排内涝水方法,否则其园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内涝水位0.50m。
在进行园地选择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园地与相邻基地的关系,既不应将本基地的雨水排向相邻基地,也不应让本基地以外的过境河流水和雨水进入而产生内涝,当场地设计标高低于市政道路标高时,应采纳有效方法,可综合考虑雨水回收、下凹式绿地、合理设置雨水外排举动步伐等技能手段,统筹处理园地标高、雨水网络和排放的关系。

4.1.6 职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建筑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基地的出入口应知足职员安全疏散哀求;

2 建筑物紧张出入口前应设置职员集散园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利用性子和人数确定;

3 建筑基地内设置的绿地、停车场(位)或其他构筑物,不应对职员集散造成障碍。

条文解释4.1.6 本条是有关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康健、工程安全的掌握性哀求。
特指大型、特大型交通、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职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建筑基地的掌握哀求。
职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基地由于职员量大且集散相对集中,因此职员疏散及城市交通的安全极为主要。
由于建筑利用功能、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均不同、职员集聚特点差异也大,故本条仅对职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基地提出了基本的、原则性底线规定。
本条职员密集公共建筑是指以下建筑举动步伐:①文化举动步伐,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会展中央以及文化活动中央、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央、老年活动中央等举动步伐;②体育举动步伐,包括运动场馆、拍浮场馆、各种球场等公共体育举动步伐;③娱乐康体举动步伐,包括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溜冰场等举动步伐。

4.2 建 筑 控 制

条文解释本节是为知足经济社会管理及"大众年夜众权柄、"大众利益而作出的底线规定。

4.2.1 除建筑连接体、地铁干系举动步伐以及管线、管沟、管廊等市政举动步伐外,建筑物及其附属举动步伐不应突出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

条文解释4.2.1 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是方案主管部门依据干系法规给出的建筑基地掌握线,本条明确了建(构)筑物及其附属举动步伐与道路红线或用地红线的平面掌握规定,个中建(构)筑物及其附属举动步伐等包括,地下举动步伐:支护桩、地下连续墙、地下室底板及其根本、围墙根本、化粪池、各种池塘、处理池、沉淀池等;地上举动步伐: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装饰构架、固定遮阳、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进风口及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等。

4.2.2 除地下室、地下车库出入口,以及窗井、台阶、坡道、雨篷、挑檐等举动步伐外,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应突出建筑掌握线。

条文解释4.2.2 建筑掌握线是方案主管部门依据干系法规等对地面建(构)筑物主体支配提出的掌握线,地面以上的建(构)筑物主体包括裙楼的外墙边线不许可超出这个边界。
除地下室、窗井、建筑入口的台阶、坡道、雨篷等以外,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得突出建筑掌握线建造。

4.2.3 骑楼、建筑连接体、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等,不应影响交通、环保及消防安全。

条文解释4.2.3 骑楼、建筑连接体和沿道路红线悬挑建筑的下方一样平常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利用,可能有交通车辆和消防接济车通畅,也可能是大量人流活动之地,故应确保其净空高度,且不应设置影响公共卫生及安全的干系举动步伐,如空调室外机或排气、排烟口等排出的热风或有害气体影响环境卫生。
同时要避免和防止高空坠物,以担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4.3 基 地 道 路

4.3.1 建筑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应顺畅、便捷,保障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并应知足消防接济及无障碍通畅哀求。

条文解释4.3.1 本条是基地内道路应知足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基本哀求,根据详细项目的情形,合理确定道路形式、宽度、坡度和无障碍举动步伐,确保基地内的车、人通畅安全和知足消防接济哀求。

4.3.2 建筑基地道路应与外部道路相连接。

条文解释4.3.2 本条规定基地内道路应与外部道路连通,且连通要顺畅、便捷、合理,以知足交通、疏散、消防接济等基本需求。

4.3.3 建筑基地内机动车车库出入口与连接道路间应设置缓冲段。

条文解释4.3.3 本条紧张针对基地内车库出入口与连接道路间的交通安全提出方法哀求。
设置缓冲段目的是让驾驶员在驶出车库进入基地内道路前的一段间隔内,看清道路上的车行和人行情形,以便能及时采纳方法顺利通过或安全停车。
缓冲段应从车库出入口坡道起坡点算起,根据下列情形设置:1 车库出入口起坡点间隔基地内紧张道路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小于5.5m;2 车库出入口与基地内紧张道路垂直时,出入口起坡点与紧张道路边缘应保持不小于5.5m的安全间隔;3 车库出入口与基地内紧张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5.5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
缓冲段长度取5.5m是按照至少一辆小型汽车的安全期待间隔,以担保基地内道路通畅安全。
当基地内车库出入口相邻基地外的城市道路时,其缓冲段长度不小于7.5m。

4.3.4 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接;

2 距周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出入口最近边缘不应小于20.0m

3 应有良好的视线,行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

条文解释4.3.4 城市快速路的机动车交通流量大、车速快,基地出入口应避免直接与其连接,以确保行车安全和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上学、放学韶光段人流集中且出入人流量大,为避免安全隐患,本条规定了基地出入口与其的最小间隔。
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的视距哀求对付保障出入口安全非常关键,既要保障出入口的可见性,直行车辆能够辨识出入口位置,也要便于不雅观察城市道路上的来往车辆,以便探求进入城市道路的安全机遇。

4.3.5 建筑基地内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应设限速举动步伐,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紧张出入口;

2 当机动车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应知足行车有效视距哀求。

条文解释4.3.5 本条对基地内道路作出规定,明确限速、通达的哀求,并对路边支配的绿化和建筑物提出了视距哀求。
有货色装卸的公共建筑还需考虑装卸车位,其位置既要方便装卸货色,还要不影响交通通畅。
4.3.6 本条对基地内机动车道路的最小宽度、回车园地设置条件给出最低哀求。

4.3.6 建筑基地内机动车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0m,兼作消防车道时不应小于4.0m;

2 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0m

3 尽端式道路长度大于120m时,应设置回车园地。

4.4 园地铺装与水体

4.4.1 园地内的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应保障职员通畅的安全,且地面铺装面层应防滑。

条文解释4.4.1 本条为安全、康健方面最基本的掌握性目标哀求。
从行走、活动安全的角度出发,人行道、广园地面采取的硬质铺装防滑方法,可通过选用防滑材料等方法达到防滑效果。
铺装的面层材料除了应考虑干态环境下的防滑性能,还应考虑湿态环境下防滑性能也可知足利用哀求,以避免雨雪景象地面湿滑,发生事件。

4.4.2 许可车辆通畅的广场,应知足车辆行驶、停放和载重的哀求,且地面铺装面层应平整、防滑、耐磨。

条文解释4.4.2 对有机动车通畅的道路和广场,其构造强度和面层厚度应根据车辆的荷载确定,且面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防滑性能。

4.4.3 人工水体岸边近2.0m范围内的水深大于0.50m时,应采纳安全防护方法。

条文解释4.4.3 水体无防护举动步伐有安全隐患。
本条紧张针对培植项目基地内设置的非淤泥底的人工景不雅观池塘而定,对付引入自然水系的水体应符合园林项目规范的规定。
安全防护方法包括: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大于0.50m;或设置安全护栏等。
对付基地内儿童戏池塘最深处的水深应掌握在不超过0.35m。

4.5 构筑物与举动步伐

4.5.1 地下车库、地下室有污染性的排风口不应朝向临近建筑的可开启外窗或取风口;当排风口与职员活动场所的间隔小于10m时,朝向职员活动场所的排风口底部距职员活动场所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条文解释4.5.1 本条为确保卫生、康健安全,明确有污染性排风口的设置哀求。

4.5.2 当建筑物上设置太阳能热水或光伏发电系统、暖通空调设备、广告牌、外遮阳举动步伐、装饰线脚等附属构件或举动步伐时,应采纳防止构件或举动步伐坠落的安全防护方法,并应知足建筑构造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哀求。

条文解释4.5.2 本条是工程安全的掌握性哀求。
明确了无论是新建还是后加的附属构件都必须与建筑主体构造稳定连接,也不许可后加的附属构件安装毁坏原有的构造安全。
外墙的附属构件还包括外墙外保温及空调室外机等,必须采纳防坠落的安全方法。
空调室外机的设置还应考虑方便安装、改换和掩护,利于透风,知足热工哀求。
相应的安全性哀求包括:防火、防水、防噪声、保温、隔热、防光污染、防雷击等性能。

4.5.3 基地内的生活垃圾网络站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配置高下水举动步伐,地面、墙面应采取易清洁材料;

2 应知足垃圾分类储存的哀求;

3 应设置知足垃圾车装载和运输哀求的园地。

条文解释4.5.3 本条是关于人身康健、生态环境安全的掌握性哀求,也是落实国家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摧残浪费蹂躏的方法哀求。
垃圾分类储存是当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基地内设置的垃圾网络站房需根据培植项目的类型、特点和垃圾的储存量,合理确定垃圾网络站房的空间高度和面积,且设置必要的清洁、垃圾处理举动步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地内的垃圾网络站房均为垃圾临时存放场所,故应为环卫垃圾车装载、运输垃圾供应必要的园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