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冢”,名为“李密冢”,实为“秦行宫遗址”,位于距洛南县城15公里的卫东镇(现四皓街道办)刘村落。
遗址主体为一圆锥形西高东低的土丘,高约12米,直径约30米。土丘四周还有一些瓦砾分布区。长期以来,这座遗址被误认为是隋末农人叛逆师的领袖李密之墓——“李密冢”(衣冠冢)。
1991年10月,陕西省文物舆图集编辑组会同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洛南县博物馆对洛南境内的文物进行复查时,在“李密冢”的高丘上网络到一些绳纹瓦块,经由不雅观察后创造,土丘堆积形状与一样平常隋唐墓葬封土差异较大。
为进一步确定其时代及性子,陕西省文物保护技能中央文物调查研究会、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这一遗址进行科考调查。通过对在该遗址区域内采集到的砖石、瓦当、板瓦、筒瓦、卵瓦、土坯、草泥墙皮等建筑遗物的剖析,创造该遗址与陕西境内关中地区已创造的秦宫建筑物相似。瓦当、瓦片均为范例的战国至秦代这一期间的风格,建筑形制、尺度均与秦“咸阳宫一号”建筑遗址相似。据此剖断,这座建筑始建于战国晚期。其余,遗址中也未创造汉代及其往后朝代的遗物。从遗址中所含的大量赤色烧土以及被烧为琉璃状和浮石状的瓦片等物推测,其大致毁于秦末战乱中。这座建筑物最高处比秦咸阳宫台基还高3米,室内建筑和墙壁与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地面处理情形相仿。由此推断,其规模比较宏伟,当为秦朝时筑于洛河上游的行宫(也叫“离宫”)性子的建筑,与秦始皇南巡有关,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联络、大统一的象征,是秦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遗址是截止目前陕西秦岭山区创造的第一座大型秦宫殿遗址。它的创造,把秦大型宫殿在陕西的分布范围向东南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李密冢”的谣传,为研究秦代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与此干系的课题供应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链接: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期间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季世界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丢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屈膝降服佩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主,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