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明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殷墟博物馆新馆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
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
个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宝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

参加开幕式的主要高朋

安阳殷墟衡宇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参加开幕式的设计团队成员

项目先容

01 项目概况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明的都城遗址,在中华文明史和天下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我院在伯纳德·屈米、GMP、MVRDV等多家顶尖设计机构参与的国际竞赛中一举夺魁。
殷墟博物馆新馆2020年11月正式开工培植,2024年2月26日对公众年夜众开放。

殷墟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设有3个基本陈设展、4个专题展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02 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1. 遵照文化遗产准则,尊重遗址,突出遗址,博物馆谦善地守望遗址,与遗址对话;

2. 营造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奥深厚、大气的环境与建筑氛围;

3. 延伸文化内涵,建筑采取当代手腕和材料技能,抽象再现遗址的文化精髓 , 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期性的和谐统一设计理念;

4. 强调互动、传播、研究以及与城市的领悟,为利用者搭建理解遗址和历史的桥梁。

设计构思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墟赫赫、中华之范”

中华之范

设计采取整体、大气、简练的几何体型与古朴、深奥深厚、宁静的遗址和文物对话交融,为人们对遗址的解读供应了物理和思想上的空间。
博物馆成为彰显墟文化的精神殿堂,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典范。

四方之极

博物馆从文化内涵、考古学意义以及园地域位都处于极其主要的地位。

从文化内涵来看,富商文明残酷夺目,《诗经·商颂》中“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表现了富商文明至高点,“四方之极”既有表述城市建筑形制的含义,也表达了成熟的上古文明是文明之极,天下四方之榜样。

从考古学意义来看,殷墟是我国考古学的起源,对考古学的发展和兴起意义重大,是为考古之极。

从园地域位来看,西与老博物馆隔洹河相望,东靠近代工业文化展示区,北望洹北商城,博物馆位于殷墟遗址片区的中枢,此为殷墟文化展示之中枢。

定鼎中华

以中华文明的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象,通过对“鼎”元素的抽象、演化,形成能代表殷墟历史文化代价的文明重器,以之作为博物馆的紧张形象,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鼎立于中华大地之上。

低徊怀古

博物馆采取低调深奥深厚的姿态回应园地厚重的历史和周边密集的遗址区。
在大门前设置大片池塘,通过引桥将游客引入博物馆内部,以此营造持重肃穆的空间氛围。

守望遗址

为呼应西侧的宫殿区遗址,博物馆空间呈 U 字型向西侧打开,在西侧设置长条窗口,形成面向宫庙区和洹河的横向长轴画卷。

破土而出

设计致敬考古场景,博物馆整体选取发掘土方、破土而出,既呈现了一种对付遗址和自然较为谦和的态度,又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态势。

绿野草台

博物馆低伏谦善,利用草坡形成连续的自然绿地与洹河绿带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体量,减少其对周边遗址区的影响,使建筑整体呈现安谧地守望者遗址的姿态。

本文资料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