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 · 传承千年

“生平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派建筑设计概念 施工管理

——汤显祖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即便不懂建筑的人

也会被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所折服

徽派风格建筑的优雅贯穿百年

具有独一无二的气息

在浩瀚兴起的文化建筑中

徽派建筑早就成为了大家热衷的风格

01.徽派建筑的文化源流

徽州,简称“徽”

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古称歙州、新安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来

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统称“一府六县”

古代:“一府六县”@百度百科

徽派建筑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盛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文化圈建筑派系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古徽州所在位置@百度百科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

和幽美地理位置等成分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自然地理条件」

徽州地处北亚热带,属湿润性季风气候

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色

适宜居住

徽州以山地及丘陵居多

黄山山脉雄峙于境内

新安江水系蜿蜒于山谷盆地之间

山水掩饰笼罩,奇峭秀拔

拍照师@ 林镜缘

群山形成的樊篱,避免了不少战乱的影响

也形成了丰富的林木、石材资源

盛产松,杉,椿,等优质木材

又产桐油,生漆等天然涂料

群山之间也有适宜烧制砖瓦的泥土和各种石材等

拍照师@ 林镜缘

走进徽州古村落民居或是祠堂,不难创造

传统建筑构造用料硕大

特殊是横梁、立柱

通体显得非常恢宏壮美

这都是卓越的自然资源

为其供应了优秀的建筑材料

图片来源@博客qz33039461

「历史条件」

徽州原是古越人的聚居地

因处于崇山峻岭中,以是历史上称之为“山越”

山越人期间的居住形式

采纳的应是 “杆栏式”一类的建筑

徽州古代居民多散处

遇有战事,则集中到山头上扼守

山越人平常所居住的“杆栏式”房屋

因此竹、木为骨架,以茅草盖顶

韶光一长,便干燥开裂

只得拆除重修,比较费事

图片来源@网络

早期的徽派建筑仍保留有“杆栏式”建筑的特色

楼下矮小,楼厅宽敞

楼上厅室作为日常生活起居的紧张场所

后来,随着砖墙防护的安全性和排水系统的通畅

以及室内木板装修的防潮浸染明显

徽州民居的建筑才逐步演化为

楼下高大宽敞、楼上大略单纯的形式

自晋往后,随着中原士族大量的入迁

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构造

也带来了前辈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在接管古越文化某些成分后便落地生根

图片来源@网络

本日,我们在看到的很多徽派建筑

便是两种文化交融的形式表示

宏村落图片来源@网络

「经济条件」

徽州地狭人稠 , 匆匆使很多人远涉他乡做生意

徽人文化层次高 , 又精明取信

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商成为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的商帮

“雄居中国商界 ”, 形成 “无徽不成镇 ” 的 局势

富而好儒 , 仕而护贾

形成一种官商学一体的文化形态 , 依旧时风格

入仕荣归故里 , 做生意致富返乡

盛馆舍广招来宾

扩祠宇敬宗睦族 ,立牌坊传世显荣

萧江宗祠以其建筑规模伟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讲求,号称是”江南第一祠;拍照@老贡(弓)

拍照@蒋红阳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

布局合理,装饰精细,变革自然

具有纯洁天然的乡土气息

加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

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

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

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构造

内部装饰的意见

匆匆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

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行者孔

它以其所保留的传统工艺

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造诣

为中国建筑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02.徽派建筑布局

「总体布局——依山傍水建村落」

由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 ,

正所谓 “七山一水一分田 , 一分道路和庄园 ”

以是徽州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

表示出依山傍水 , 随坡就势的格局

即利用天然的地形 、地貌进行方案设计

通过适量采取花墙 、漏窗 、楼阁 、天井等建筑手腕

沟通内外空间

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奥妙结合的意境

建筑讲究负阴抱阳,依山就势

有平地则聚,无平地则散

古村落大致分为两种形式

内聚型村落

村落沿等高线的变革呈内凹的波折形式,多位于山坳,具有向心、内聚的觉得,可借助山势做樊篱,具有更多的安全感,菊径村落;拍照@moumourenmmr

离散型村落

村落沿等高线的变革呈外凹的波折形式,多位于山脊,具有离心、发散的觉得,视野开阔,利于自然透风。
拍照@射手座2017

徽州古村落与环境相融

并基于环境、 构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空想格局

想成了古村落与环境的两种关系

古村落与山脉的关系

拍照@MacWang

以建筑背景的衬托, 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主体轮廓线增加建筑周围环境的深度与间隔感。

古村落与水系的关系

西递宏村落@

以河流或池塘作为建筑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以障景或屏挡使村落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比拟,营造村落的相对独立性。
图片来源@网络

「平面布局——规模灵巧、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平面布局上简明而有规律

常日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

然后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进而以庭院为单元

组成多种形成的建筑群组

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构造楼房

平面有“凹、回、H、日”等几种类型

徽派建筑范例的院落布局@

03.徽派建筑构造和特色空间

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

除了富丽堂皇的徽商殷商之家外

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文雅与讲究

风格独特,构造严谨,雕镂博识

不论是村落镇方案构思

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

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利用

都充分表示了光鲜的地方特色

拍照@rainbow

「徽派建筑构造」

古代最常见的木构造可分为

抬梁式构造

穿斗式构造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而形成屋架,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利用。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抬梁式木构架可采取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古代宫殿、寺院等建筑。

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差异

徽派居民稠浊利用了杆栏巢居的穿斗式

和北方四合院的抬梁式构造

各取所长并将两者结合

这种稠浊木构造既知足了

住宅利用空间功能划分

又发挥了两种木架构的材料力学性能

「特色空间」

徽派建筑特色流传有一句俚语

“白墙灰瓦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

构成了徽派建筑的特色空间

而后一句中天井、厢房、正堂

便是平面最主要的三个要素了

黟县南屏村落街巷,拍照师@冯磊

天井

天井是徽州民居的心脏

徽派传统民宅大多

山多田少,为了节约用地

户与户间距非常小

形成了许多仅数尺宽的窄巷

图片来源@微博一茶会友

为了保持私密性和安全性

外墙一样平常高大密实,很少开窗

因此厅堂和大门之间常设一条狭长天井

作为透风换气和采光口

天井,拍照师@陆雨春

其余天井网络雨水的功能

以备早期砖木建筑防火之须要

雨水从四角流入地下

再从暗沟排走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当地又称 “四水归堂 ”

被视为财富聚拢的象征

雨水从天井落下,拍照师@冯利辉

马头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

木质构造的房屋易于遭受失火

古徽州人创造性地发明了阶梯状的山墙

山墙赶过房顶、层层叠落

用以防止失火蔓延

因其铺以黛瓦、如高昂的马头

故称马头墙

又称之为封火墙

图片来源@网络

徽州地处东南山区,多风多雨易湿润

狂风重者吹毁房屋,轻者吹翻屋瓦

因此,盖砖墙瓦顶较为实用

徽州多山多树,建筑材料大量利用砖木构造

在屋顶边的处理上每每较难

若直接用瓦收边,风极易吹掉瓦片

漏渗水问题也难以办理

故而马头墙也在一定程度上

有着保护建筑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刨面图@

高大封闭的墙体

由于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

静止、呆板的墙体由于有了马头墙

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而从高处往上看

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

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驰”动感

也隐喻着全体宗族生气勃勃,茂盛发达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样平常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与 “四水归堂 ”并称 ,图片来源@VCG

白墙灰瓦

为了吸湿防潮

徽派建筑每每利用白垩(è)涂制高墙

在雨水的侵蚀下

白墙逐渐变得水印斑驳

像极了一幅山村落水墨画

于是“粉墙黛瓦马头墙”

便成了徽派建筑最经典的符号

白垩又称白土粉,紧张由碳酸钙组成,也是粉笔的紧张组分;拍照师@方托马斯

点窗

徽州建筑外界面常日比较封闭,开窗较小

有如点状,以是称点窗

点窗常日被装饰不同的雕刻

使得风格同等的浩瀚白墙

因有了各式各样的点窗而各具特色

独成一道风景

拍照@吴璜

“三雕 ”艺术

在封建住宅等级制 下

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的布局和装饰上不得不有所顾忌

于是奇丽精美 , 清新淡雅的三雕就应运而生

“三雕 ”指木雕 、砖雕和石雕

险些在徽派建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示

装饰重点是门楼 、门罩 、窗台 、窗 罩 、梁柱 、额枋等

许国石坊,中国现存唯一的八柱石牌坊,表示了极高的石雕技艺水平,拍照师@赵永清

歙县砖雕拍照 @郑亦农

黟县承志堂横梁上的木雕,拍照师@阿呆

除了三雕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居最具特色

号称“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前面先容了民居

徽州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

祠堂作为徽州村落中的家族“圣殿”

每每都建在村落的核心位置

是村落最雄伟的建筑

其他建筑都环绕其建筑

屏山村落祠堂图片来源@yicunheijin

构造上大多选择砖木式建筑风格持重威严

建筑模式上也遵照

“五凤朝天,四水归堂”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

徽州民居清淡低调,祠堂则规模宏伟

徽州村落的街道与水系蜿蜒弯曲

祠堂则开阔厚重

这样一柔一刚,一放一收

共同构成了外在简洁明快

内里繁芜新奇的徽州村落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名誉象征

是用来标榜功德,鼓吹封建礼数的

中国牌坊多种多样,由南北之分

个中徽州牌坊以其竹苞松茂、蔚为壮不雅观

成为最精彩的牌坊支系之一

歙县棠樾牌坊群,包括忠烈坊、节孝坊、功名坊等,拍照师@清溪

04.徽派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徽派建筑融于自然

构思风雅,自然得体

其独特的实用性和建造美学

纵然在新时期下依旧能融入当代生活

实现属于当代人追求的空想生活办法

建筑利用

「九西岳德懋堂」

九西岳德懋堂以古徽州建筑为基调

个中万福会馆建筑造型设计结合地形高差

形成高低错落的坡屋面

坡屋面采取传统徽居形式

利用当代手腕对檐口进行简化处理

对人字坡屋顶和马头墙进行符号化设计

形成简约但极具地方符号的山墙面

「山悦榕庄酒店」

酒店坐落于巍峨的黄山山麓

粉墙、黛瓦、马头墙

酒店的整体设计除了运用了徽派建筑特色外

色感也延续了传统建筑上的简约端庄

朴而不素、华而不奢、雅而不俗

完全传达徽派特有的清雅美学

「千岛湖安麓」

初见千岛湖安麓

每个深谙水墨江南的人一定不会以为陌生

粉壁黛瓦马头墙林立于半岛之上

由明清徽派建筑群组成的屋舍与湖水连成一片

千岛湖安麓继承

吴冠中师长西席“水墨江南”的意境

玄色是非双坡屋面

以玄色弧形封檐板收头

在白墙映衬下

宛若中国水墨画中写意的玄色勾线

「雅谷泉山庄酒店」

酒店位于杭州市西湖区

周边山峦起伏,视野开阔

白墙、黑瓦、深檐

纯朴精细的青灰石板地面

玄色小青瓦屋面

陪衬着白色墙体

使得酒店在富有江南韵味的基调上

清晰明朗地表达了杭派建筑

墨色相映、隐逸诗化的特性与意境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

徽派建筑一贯保持着

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纵然光阴荏苒飞逝

时期更迭变迁

徽派建筑依然投射出

触动人心的闪耀光芒

致谢与声明

个别图片源自网络,在此致谢原作者!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

《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兼谈徽派建筑的继续与弘扬》作者陈安生,黄山市建委高等工程师

《徽派建筑概述》讲师:胡东胜、张潇、姚佩芳

《徽派建筑的特色空间——天井》

《徽派建筑的成因及特色》

《徽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来源:骑驴小宅

============================

《建筑构造》杂志是海内构造设计专业影响力最大的杂志,创刊于1971年,从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届核心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