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座钻孔贯注成桩大桥——信阳罗山竹竿河大桥,到有“亚洲第一大公路桥”之称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再到河南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如今设研院已完成高速公路设计咨询1.2万公里,完成特大桥设计186座(个中黄河大桥设计27座),完成隧道设计427座,单线里程1109公里,个中特长隧道40座。
是中国交通奇迹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今年是设研院成立60周年。
近日,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株式会社(股票简称:设研院 300732.SZ)董事长常兴文接管大河财立方专访,畅谈设研院“与改革同行”的故事。

中国五年完成的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成立60年,

设计河南第一条高速公路、亚洲最长公路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百废待兴,特殊是公路交通亟须发展。
河南省地处中原,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却连一条能担保睛雨天通车的公路都没有。

作为“三线培植”的重点地区,河南省公路培植任务繁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64年,河南省交通厅勘察设计院(设研院前身)成立,承担起了河南公路培植勘察设计的重任。

据常兴文先容,建院初期,设计院设计职员艰巨奋斗、发奋图强。
在丈量中起早贪黑,两头不见太阳,靠腿跑、靠肩扛。
中午用饭不回住地,喝自带的凉开水、啃干粮、吃咸菜。
地质勘探靠人力推钻,打算工具靠算盘、打算尺。

“事情、生活条件虽然很差,但大家事情的激情亲切和积极性很高,手持‘禅杖’、身背‘行囊’,常常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几十公里波折的野径。
” 常兴文见告。
在这样艰巨环境下,设研院完成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事情。

1964年,设研院设计的竹竿河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采取钻孔贯注桩根本的墩、台桥。
后来,这一技能在桥梁和其他建筑中广泛运用,也为建筑黄河大桥积累了技能履历。

1965年,设研院设计竣工的汝河大桥,全长514米,是当时河南省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实际培植仅用85天。

1976年,设研院开始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勘测设计。
该大桥全长5549.86米,为当时亚洲第一大公路桥。
这是一座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大桥,也是全程由河南省自己设计、自己组织施工的当代化特大桥梁。

1994年,河南第一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段建成通车,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零的打破。
这也是设研院承担勘察设计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 ……

走过一甲子,从地方奇迹单位到当代化上商场团,设研院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步,都与时期同频共振、与改革同行。

从1964年刚成立时的省交通厅二级奇迹单位,到2007年改制为国有参股的稠浊所有制企业,再到2017年成功在厚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河南省第78家、华中区域设计咨询行业第1家上市企业。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研院以企业上市为新出发点,在发展思路上“换脑”、在增速上“换挡”,持续优化和调度组织机构,不断深化系统编制改革、优化管理机制,引发企业内生动力。

设研院通过股权并购、设立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等路子,创新业务发展,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业务范围由单一走向多样,涵盖交通、城建、建筑、能源、水利、环境等六大领域。
在海内建立了“总部+区域总部+分公司”的经营办法,即省内“一总部+六区域”、省外“三总部+五联区”的多维度布局;在外洋设立东盟区域公司、东非区域公司等5个分支机构,外洋工程遍及46个国家,推动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升级。

技能立院,研发支出年复合增长率25%

回顾一甲子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改革创新已深深镌刻在设研院的基因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当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造就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领悟。

作为一家工程咨询企业,设研院始终秉持“技能立院”的原则,积极进行技能研究,参与了诸多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50项,个中105个项目得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拥有有效专利486项,积累了丰富的技能储备。

财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设研院研发支出从1714.43万元增长到1.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
10年间累计研发支出超过7亿元。

在强力的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下,设研院搭建了河南省交通根本举动步伐数据中央及聪慧管理做事平台,推动材料装备、工业固废循环利用、装置式构造、工程安全、大数据运用、绿色发展等20多个专业方向的研究事情,一批研究成果已经实现了产品化和家当化。

多年科技创新厚积薄发,设研院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成为全国第15家得到“三综一甲”资质的设计咨询企业,开启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明确发展方向,展望设计行业未来三大趋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设研院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当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编制机制。

对此常兴文深有感触: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现实所需,更是企业未来所向。
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为全生产要素率的大幅提升,但其背后须要依赖于技能革命性打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家当深度转型升级。
通过技能打破,将新质生产力逐步渗透至家当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转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布局培植一批观点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设研院探索建立产研基地,2022年设研院工程技能研究中央及家当转化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聚焦公路、市政、建筑等预制装置构造的“制运架养修”一体化做事,打造在技能研发及成果转化、技能验证、家当孵化方面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示范标杆。

“未来我们要深刻把握全会精神的科学内涵,牢牢捉住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哀求,将集团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作为紧张目标。
”常兴文表示。

目标指引方向,奋斗首创未来。
采访中,常兴文谈起了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展望:

从发展需求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的持续推进,勘察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规模仍旧会持续扩大。

从发展动能看,当前设计家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技能、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呈现,匆匆使传统设计模式不断迭代升级,带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将不断迸发出新的增长点。

从发展方向看,《决定》明确提出,聚焦培植俏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关于数字化,数智化发展、绿色低碳、技能产品化等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时期年夜水中,作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中坚力量,我们深感任务重大。
我们要负责学习领会和贯彻全会精神,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连续破浪前行,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努力在推进中国式当代化中发挥更大积极浸染。
” 常兴文表示。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