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匠君(微信"大众号:吴晓波频道)

见到薄曦院长之前,百匠君对他的认知是在全国拥有14家分公司的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建筑师。

杭州张雷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而这次采访,薄曦院长的身份是创业者,是家具设计师,是北欧家具收藏家,也是“新匠人”。

和薄曦院长的初次见面是在尖叫设计上海总部办公室,和常见的办公室不同,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商务,而是像家庭起居室一样舒适。

舒适的觉得是由于随处放置的十几把二手椅。

外表互异却相得益彰。

“这些都是来自北欧名家的椅子,是我的收藏。
”薄曦院长说道。

“那为什么北欧风格的椅子这么多,置身个中我却有种古典中国风的觉得?”一韶光,百匠君没有忍住心中的疑问。

对北欧风格的执念

薄曦院长第一次关注到北欧是2000年。

“合资人去了芬兰,带回来一把椅子。
”薄曦院长回顾道,“那把椅子实在就像大家平时在咖啡店常常见到的牛角椅一样,坐上去非常舒适,如果没有人说,一样平常不会有人知道这是北欧风格。

只是第一眼,薄曦院长就迷上了这些椅子,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收藏。

“北欧景象寒冷,人们在家里呆的韶光长,对室内用具哀求很高,自然景象让他们的家具风格独树一帜,看重利用的舒适感,舒适是北欧设计的核心。

收藏之余,薄曦院长开始考试测验把北欧设计引入中国。

宁波新区图书馆、无锡生态城、无锡大剧院,这里面都有薄曦院长从北欧引进的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身影。

互助越来越多之后,薄曦院长创造了一件很故意思的事。

“中国、北欧家具实在有着很深的渊源。
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生平设计了几百把椅子,最出名的一把是在1943年设计的‘中国椅’,灵感来自中国明代椅。
也便是从那时候起,中国家具第一次被北欧设计师传到了全天下。

简而言之,中国明代椅风格简约、看重礼仪感,但对舒适度不足重视,而北欧椅设计的根本是舒适。
但它们在造型简洁、利用自然材料的美学追求是殊途同归的。

带着这样的认知,这位60后建筑男神在创业成功20年后,以不逊于任何一位年轻创业者的勇气在一个全新领域开始了二次创业。

“大家对这种直达民气、非装饰主义、追求舒适体验的设计的喜好是无意识的。
如果把这种内心需求用中国的设计来知足,会是一件很故意义的事情。

从建筑师到设计师

2015年,薄曦院长创立了北欧原创家居凑集品牌“尖叫设计”,正式进入互联网家居品牌行业。

身份的转变,对薄曦院长来说,既随意马虎又困难。

“做建筑师,接管的是通识教诲,要比一样平常设计师知识面更宽广,节制技能更繁芜,每每更强调空间感,善于建筑的形体处理。
而家具设计师重视设计的感性部分,关注材料的特性。
”薄曦院长说,“以是,我想用建筑师的视角和手腕让家具设计多一些建筑感,让家具设计产生流动的音乐意味,让人过目难忘。

于是,便有了五指沙发,有了牛角椅,有了流动的功夫茶具。

“比如五指沙发,和芬兰设计师互助做了六个模块,是可以拼合的系统性设计。
五指的形状是北欧植物给的启示,或者你也可以设想是一个颜色鲜艳的音乐键盘,一下子能夺人眼球。

几易其稿,反复打磨之后设计图纸大功告成,供应链的难题却来得惊惶失措。

“本来产品操持2-3个月就能出来,但是在量产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一张椅子在发卖时,面对B端和C端客户时是不一样的。
B端利用频率高以是易损耗,而家庭利用上不易破坏,这就彷佛家用跑步机是无法面对健身房高频不间断利用哀求的。
在B端或C端市场不同材料属性和掩护本钱在工艺流程及做法上不一样,生产周期也会不一样。

“那如果您是想做C端市场,实在对产品耐用程度哀求没那么高,为什么生产周期反而延长了呢?”百匠君有些不解。

“由于终极我们还是决定以B真个哀求光降盆产品,这会增加本钱,测试韶光也会变长,对供应商的哀求也更高。
”薄曦院长说。

不止于个人转型

2016年8月,尖叫设计宣告得到4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深圳富坤创投领投,上海道杰成本跟投。

现在,尖叫设计拥有100多个环球原创设计品牌,能为用户链接上百名精良原创设计师,呈现数千件环球精良原创设计作品。

尴尬的是,这里面的本土设计师只有个位数。

“明代中国的家具设计水平到达了顶峰,到了近当代,设计教诲断代,都是在吃传统老本。
设计教诲也难言体系,创新百里挑一,所谓的行业品牌实在大部分仍处于模拟阶段。
在国外的展会上,中国专业人士拍照然后依葫芦画瓢,比比皆是。

讲到这里,薄曦院长有些激动,而培养好的本土设计师,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当下能做的便是让本土设计师在和环球同行互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中国设计除了依赖设计师个人的悟性、能力外,要让家当有更大发展,设计管理非常主要。
为了知足用户,要把环球的设计资源整合起来,做成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去管理。
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国际设计品牌,也是未来中国大品牌设计管理要做的事情。

“你看,这便是杭州一位设计师张雷做的,用的是传统的竹子编织技艺,表面糊的是一层层宣纸。
”指着办公区的一把纸质椅子,薄曦院长说,“他的作品曾经在米兰设计周拿下了全场唯一大奖,这会是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的出发点。

对付尖叫设计,薄曦院长说,这家企业将会和中国设计专业、家具家当以及中国新生代的设计师一起发展。
尖叫设计将把北欧文化中的自然、朴实、有机、重人性的设计哲学和中国设计中人与自然共生的风格相联,从而做出自己的风格。

这样的未来,或早或晚,究竟会来。

采访手记

采访的时候,薄曦院长问过一个问题,百匠君印象深刻。

“你小时候家里有没有一个杂物抽屉,里面放的都是锤子、扳手这些工具,现在,你的家里会放么?”

问到这里,百匠君有些语塞。

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彷佛都很随意马虎培养兴趣,然后为了兴趣去动手做一些东西,他们的启蒙可能便是小时候家里专门放锤子的柜子。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乐意去动手实践自己的兴趣。

很光彩,总有人在这条人少的路上走着。

就像薄曦院长,把爱好变成收藏,把收藏化成勇气,把勇气用在了二次创业。

而且重走一次创业路,他没有任何的懈怠,仍旧有着年少时的坚持和勇气。

他们是市场化时期里的“新匠人”,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一款好产品,他们想为全体行业带来改变。

如果你想认识更多的新匠人,或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