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抗日义士纪念园坐落在京郊景区龙庆峡入口处。园内紧张纪念建筑由义士纪念碑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碑碑身的步枪、刺刀,寓意平北军民和抗日战役义士们曾以刺刀和热血铸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保卫了平北,保卫了边区。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两件来自平北抗日战役纪念馆的老物件,理解革命先辈武光和胡瑛的光辉业绩。
1941 年,日寇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施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诱降政策”和“蚕食政策”, 抗日军民和各级干部去世伤惨重,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大大缩小,抗战到了极其严重的紧急关头。时任陕北公学干部处长的武光主动向组织哀求到敌后抗日前哨去。1942年8月,他被派往平北任地委副布告。在前往平北途中,武光突患伤寒重病,高烧晕厥,无医无药。纵然在这种情形下,他仍旧不忘把一小捆《共产党人》刊物放在身边,伴刊而眠。
这本《共产党人》曾陪伴武光战斗在平北抗日根据地,鉴证了平北军民在长城内外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抗战历史。也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员在艰巨的抗战岁月,不忘学习的革命乐不雅观主义精神。
胡瑛
1940年1月,昌(平)延(庆)联合县的地方干部进驻延庆东南部山区的霹破石村落,发布昌(平)延(庆)联合县正式成立。这是决定开辟平北根据地之后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县政府。县长便是年仅29岁的“老红军”胡瑛。在三四个月韶光内,胡瑛险些走遍了昌延县的各个村落落,发展党员200余人,50余个村落建立了村落政权及抗日组织,使昌延县很快成为平北地区一块巩固的根据地,有力地合营了中央部队开展抗日战役,为消灭中央区的汉奸强盗和日伪据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伪军连续不断地进行“扫荡”和搜山的情形下,昌延县的干部和群众始终坚持抗战。1940年8月27日晚,他和徐智甫在窑湾黄土梁王金喜家研究主力部队走后如何开展抗日斗争,第二天早上还没来得及转移,就被伪满洲军包围。突围时腿被打断,坐在地上仍向仇敌射击,后遭仇敌残杀,大胆捐躯。
这个看上去很老旧的墨盒便是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长胡瑛在平北地区开展事情时曾利用过的,胡瑛曾用它写过布告。
资料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转发、分享!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都城之窗(ID:beijing_gov)对付侵权行为,将保留深究法律任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