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历史学家严谨的历史叙事,祝勇所关心的,更多的是历史中人物的命运与生命体验。
祝勇说:“我试图在笔墨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笔墨。
”在他的笔墨中,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再只是客不雅观的存在物,总有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之息息相关。
在祝勇看来,在这座宫殿中,明清共有24位帝王,唯有乾隆天子,为这座宫殿打上了最光鲜的个人标记,他建筑的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是六百年皇宫建筑中灵动生动的部分。

因此,在谈到宁寿宫的倦勤斋对付乾隆天子的意义时,祝勇认为:“‘倦勤’,解释他累了,要由 ‘公共’的乾隆,退回到‘个人’的乾隆。
他要一个私密化的空间,摒弃政治的重压和礼制的啰嗦,回归那个真实的自己。

明清时代优良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祝勇长期事情在故宫,曾在春天的清晨容身于文华殿的海棠花树下,听小鸟啾啾,曾在夏日的薄暮看落日下殿宇的飞檐,也曾不才班行走于故宫途中,遥想曾国藩一日散朝后所作的一首诗。
与这座宫殿的亲近,使他写故宫的笔墨永久带着特殊的气息,总是有着与一样平常人不一样的体悟与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拍照第一人”李少白所拍摄的图片与祝勇的笔墨彷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书中的图片是李少白从自己数十年拍摄的故宫照片中挑选出来的,气候伟大,光影光辉光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李少白说:“我拍故宫该当有三十多年了,这期间,我带着相机几百次地进入故宫,三大殿、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等。
我拍摄故宫的审美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和创造这座伟大的宫殿不为人知的秘密,发掘它视觉形象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