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寺不雅观园林,指佛寺、道不雅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寺不雅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
寺不雅观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全体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不雅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不雅观园林,每每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拓,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不雅观园林蕴含着丰硕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代价。
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宝塔间、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梵刹、神庙、塔庙、庵、寺、庙等称谓。到明清期间通称为寺、庙。庙原为奉祀祖宗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后渐用以称奉祀神佛的地方。
1. 开端——东汉期间
佛教在东汉时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汉地佛教”。
永平十一年(68年),东汉明帝刘庄到印度求法,藏佛经于白马寺,成为佛教东传的第一座寺院。寺从此有政府机构名称改为佛教建筑名称。白马寺寺院在洛阳城东10公里,选址以庭院园林为主,造园大都是皇室活动,寺不雅观院园林观点仅为雏形,尚未完全建立。
——代表寺庙 白马寺
2. 兴起——魏晋南北朝期间
魏晋南北朝期间,频繁的战役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佛教的传播与盛行供应了条件。饱受战乱之苦的底层劳苦大众,在对现实生活失落望之余,每每产生对来世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佛教恰好符合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恰好迎合当时劳苦大众的心态。佛学在中国的儒学化,佛寺建筑世俗化,皇家及官宦富贾的“舍宅为寺”,住宅立面加以宗教装饰变为寺庙,寺不雅观园林兴起于这个期间,外部选址更加看重风景,内部庭院化 。
——代表寺庙 灵隐寺
3.全盛——唐朝期间
唐代,佛教禅宗兴起,寺庙的园林化达到全盛。自然风景式的寺庙园林成为主导。佛寺成为各阶层市民的平等交往的公共中央。形成了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西岳、普陀山;“空门四绝”,台州国清寺、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寺院竹木森森,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既为人们参禅修炼之场所,也是人们探幽寻趣的好去处。
——代表寺庙 峨眉山报国寺
4. 融汇——宋朝期间
宋代往后,晒台、华严、律宗等唐代盛行的宗教已日益衰落,禅宗成为势力最盛的一派。寺不雅观园林的融汇发展与文人士大夫关系密切,文人与禅僧在寺不雅观园林里交往、酬唱、吟诗绘画,寺不雅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田地。选址因山就水,建筑布局结合山势,寺不雅观园林遂形成中国自然山水园独特的一派。
——代表寺庙 杭州净慈寺
5. 成熟——明清期间
明代往后,佛教中央移至北京。寺庙园林与私家园林日趋相似,选址既有城市内用地也有郊区风景游览胜地, “娱于园”的理念是造园的主导,寺不雅观园林不仅仅是赏心悦目,而更多是多功能活动中央。明清的寺庙数量极多,是寺不雅观园林全面成熟的期间。
6. 总结——寺不雅观园林的产生缘故原由
为\公众神\公众的世间宫苑,寺庙园林形象地描述了玄门的\"大众瑶池\公众和佛教的\公众极乐世界\公众。玄门的玄学不雅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羽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须要,也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的产物。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公众的风尚。包含着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寺庙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教艺术的不雅观赏工具。寺庙园林的开拓,使朝山进喷鼻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起到了以游览不雅观光吸引喷鼻香客的浸染。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帮助宗教,信徒也每每\"大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大众。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拓园林的物质条件。02
寺不雅观园林的方案布局
寺庙总体布局一样平常包括:
1、殿堂---宗教活动部分
2、寝膳及客房---生活接待部分
3、山门及喷鼻香道---前导部分
4、寺不雅观园林---园林游览部分
常日以主体殿堂所处的位置为纵轴线,殿前旁边各设 1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寺院规模较大时,常以 2~3条纵轴并列,塔院、花园、禅房等布局在侧轴位置。山门位于纵轴线的最前方,门内旁边为钟鼓楼(晨钟暮鼓);天王殿(供奉弥勒佛)正对山门,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分布于殿两厢;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殿内供奉如来佛、弥陀佛等,两厢有十八罗汉;祖师殿和伽蓝殿多位于两大殿的东侧,僧房、神堂、斋堂、方丈室等则位于两大殿的后方;大雄宝殿后有七佛殿,普贤、地藏四菩萨,菩萨殿后支配法堂、藏经楼。
寺不雅观园林
1. 殿堂——宗教活动部分
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部分隔离,有事时也采取空廊、露花墙、让园林景致渗透进来。在地段紧迫、地形陡变处,每每打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支配,融入自然环境。这样,宗教建筑自身也成了景不雅观建筑,与园林浏览部分融成一体。
2、寝膳及客房——生活接待部分
部分除方丈、僧房、斋堂、厨房等外,还设有供喷鼻香客,游人住宿的客房。这些方丈、客房,大多隐于僻静的部位,带有尺度宜人的校园,园内开辟小池,放置石山,盆景,构成与寺外园林异趣的庭园小天地。
3、山门及喷鼻香道——前导部分
长长的喷鼻香道,在宗教意义上成了从“尘世”通向“净土”“瑶池”额感情酝酿阶梯,常日结合丛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色,精心选定路线,点缀山门、山亭、牌坊、小桥、放生池、摩崖造像、摩崖题刻等,起着铺垫,渲染宗教气氛引发、增强游人性质、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不雅观佳境的过渡浸染。
4、寺不雅观园林——园林游览部分
随寺庙所处地段呈现不同的布局。位处山林环境的寺不雅观,如杭州灵隐寺,乐山凌云寺,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打破模拟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不雅观的开拓,通过少量景不雅观建筑、宗教景不雅观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抱寺院周围、关联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03
寺不雅观园林的方案布局
与其他中国古典园林共同特点
与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不同特点
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宗教性,寺庙园林作为宗教文化的物质载体
建筑美和生态美相互交融,相互照映
选址自由性,强调风水,大多数寺庙园林选择郊野和风景秀美的名山大川
诗情般的情趣,画意般的意境
公共性,喷鼻香客游客敬拜及欣赏景致
明确的功能分区,空间功能主轴
随宗教节日组织法会,斋会
强调各种景不雅观元素的综合利用
人文性寺不雅观园林多会留下文人骚客的墨迹,匾额碑刻等
中国古典三大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不雅观园林
1、选址:
从选址上,它打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分布上的局限,广布在中国自然环境优胜的名山胜地,兼备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的庭院内部景不雅观;内外兼修,终以大自然和谐为尺度。从特色上,它除了具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景不雅观特点外,还因几千年来深厚的佛教和传统文化沉淀,更具有其独特的生态文化特色。
由于佛教园林选址自由,或大道广衢,或名山大川,每每山青水秀,景致幽雅。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佛寺园林供应了不同特色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
2、建制:
(1)布局
佛教园林一样平常与宗教活动场所、生活供应区融而为一。宗教活动区由殿堂、塔、阁组成,为寺院的中央位置,采取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究竟,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
布局上有院落式、廊院式、天井式、曲尺式、散点式和集锦式等六种群体组合办法。佛教园林一样平常根据地理环境利用这些组合,随意点染自然,使建筑与园林相映成趣,成为佛教法事活动的有机部分。
(2)建筑
一样平常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取如下布局模式:山门——钟鼓楼——前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是中轴线的顺序,从前殿往里,每一个院落都会有东西配殿,配殿一样平常有祖师殿、伽蓝殿等;中轴线之外,东边一样平常为僧众生活区,西边一样平常为接待区,比较大的寺院还会单独设不雅观音殿、三圣殿、药师佛殿、罗汉堂、阿弥陀佛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建筑。
寺庙建筑布局平面图示例
(3)氛围
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佛教园林植物包括寺院庭院中人工栽种的花草树木,也包括寺院周边天然形成的丛林。除了对植物形态上的审美哀求.还会对植物景不雅观注入精湛的文化内涵,寓情于景,神形兼备。植物具有成长的地域差异。
(4)风水
风水角度来说,寺庙园林也表示了风水对其的影响,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寺庙园林也是在追求名山大川的根本上,依托自然地形和阵势,傍水依山、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利用和装点自然”,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
04
寺不雅观园林景不雅观体系剖析
1. 道路及铺装体系
寺不雅观园林外部动线:
机动车动线:机动车停车场设在主轴线两侧,或阔别寺庙地方。
电瓶车动线:风景区内寺庙电瓶车系统到达车顶寺庙的入口两侧设置电瓶车站。
寺不雅观园林内部动线:
人行动线:紧张由山门—前导喷鼻香道—寺庙入口—各殿堂庭院—僧舍斋堂庭院—接待客房庭院—园林园路组成。
灵隐寺平面图
2. 地形竖向体系
寺庙宗教建筑崇尚“同登彼岸”“佛顶”等象征佛祖在天,瑶池形象。故多根据选址有较大高差。
山林地选址:地形竖向较大,多为上山阶梯及盘山路,建筑也分为几个平台。
城市地选址: 整体地形竖向较平缓,道路平坦,殿堂和殿前广场人为筑高的平台,与平地由台阶相连。
3. 水景水系体系
寺不雅观园林的水系水景多是和放生池和静心池干系,也有和寺庙典故有关联,功能大都是寺庙与外界的隔离,以桥相连,同时选址附近自然水系山泉便于生活用水。
水景内多栽种和佛教干系的莲花荷花等水生植物,同时设置主题雕塑。
水景形成水面也做为宗教建筑的倒影池。
4. 栽种体系
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在傣族寺院中是必不可少的。“五树”是菩提树、大青树、叶贝棕、槟榔、唐棕或椰子个中有的是佛树,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的谈佛所必备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以佛命名的园林植物这一类植物直接以佛名命名,给人深奥莫测之感,因而也成为寺庙园林中的常用植物。如佛肚竹、不雅观音竹、罗汉松、文殊兰、不雅观音坐莲、佛手等。与佛教与以象征有关的植物寺庙园林中常用松柏、喷鼻香樟、银杏、柳杉、无患子等姿态幽美,树龄较长的乡土树种以示佛教喷鼻香火,源远流长。分类
寺不雅观园林常用植物品种名称
乔木
菩提树、大青树、叶贝棕、槟榔、唐棕、喷鼻香樟、银杏、柳杉、无患子、仁面子、乌榄、榕树、梧桐、松、柏、桑、柳、槐、杨、榆、椿;
灌木
杏花、梅花、海棠、丁喷鼻香、竹、芭蕉、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地涌金莲、簕杜鹃、炮仗花;
花卉地被
牡丹、芍药、金银花
水生植物
荷花、睡莲
5. 园林建筑小品体系
寺不雅观园林的园林建筑由山门—殿堂—钟鼓楼—景亭—佛塔等组成,依照寺庙的建筑布局依照主轴次轴排开。
寺不雅观园林的园林小品分宗教敬拜用品(喷鼻香炉,喷鼻香案等)—入口宗教神兽—寺庙影壁—碑文壁龛—栏杆挡墙等组成。
05
寺不雅观园林实例--洛阳白马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白马寺全体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紧张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1. 前引喷鼻香道:山门——桥亭——海印池,特色寺不雅观园林入口序列
2. 海印池
3. 喷鼻香道影壁景墙——不雅观清闲菩萨
4. 寺庙入口——禅意大树对植组合
5. 寺庙庭院——庭院景不雅观对称布局,留有祭拜和组织法会的集散广场。
6、碑亭——海月常辉,乾隆御笔碑文,表示寺不雅观园林的人文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