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离宫的名字是桂(かつら发音:咔刺啦),离宫(りきゅう)是它的种别,乍看还以为是桂离之宫,已经阐明就觉得美感大打折扣了。中国古代的园林,有单字的,但是后面的种别每每也是单字,比如“留园”“豫园”,后面是两个字的种别,就会有两个的名字,比如“省亲别墅”“避暑山庄”,剩下的多是两个字的名,单字的类,比如黄鹤楼、铜雀台、大明宫等等,像是桂离宫这种用法是不常见的,这便是中日文化的差异。
桂川风景
桂离宫的名字来历就更土气了,跟桂花一点点关系都没有,是由于桂离宫东边有一条河叫桂川,而桂川的得名也不是由于桂花,而是这块地方在安然京时期就叫桂。桂离宫傍河而建,并将桂川的水引入庭院,培植而成,以是就叫桂川了。我们看一下桂离宫的舆图,首先它是在桂川西边建的,建在河弯处,避开了反弓水。它的南边便是宇治川,有同样在河西培植的平等院。在建筑选址上,桂离宫和平等院是非常像的。
桂离宫的东南,还有我们之前先容的伏见稻荷大社。桂离宫和伏见稻荷大社离京都中央的间隔都差不多,桂离宫是在西京区,稻荷大社在伏见区。
智仁亲王
建造桂离宫的是江户时期的皇族八条宫,又称桂宫,是宫家中最大的一支。这个地方我们有两个知识点要讲一下。
一个这天本的宫家。这个就跟中国的皇族宗亲差不多。根据与天皇血统的远近,又分为直宫家和一样平常宫家。皇子成人或成家后,天皇会下赐一个宫号。比如现在日本还存在的宫家有秋篠宫、常陆宫、三笠宫、桂宫(2014年绝嗣)、高原宫。每一个宫家有一个当主,现在秋篠宫确当主便是文仁亲王。
京都还有个二条城
第二个是八条宫,八条宫又叫桂宫,桂宫的首创者便是我们这个桂离宫的建造者正亲町天皇的皇宗子诚仁亲王的第六子智仁。江户时期是幕府时期,当时的天皇没有太大的权力,正亲町天皇曾经被织田信长哀求逊位,双方之间关系不好。但是织田信长跟诚仁亲王的关系不错,织田信长就想保举诚仁亲王成为新天皇,但是诚仁亲王还没等继位就挂了。后来发生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正亲町天皇让诚仁的宗子继续皇位,成为后阳整天皇。在织田信长还没去世的时候,诚仁的第六子智仁在织田信长的主持下,成为了丰臣秀吉的养子。但是后来丰臣秀吉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智仁就被解除了收养关系,同年12月创建了桂宫家,直到2014年绝嗣,桂宫家延续了292年。智仁的封地在桂地,以是就得了宫号为桂宫,又由于他住在环京都的八条大道旁,以是就叫八条宫,不是麻将那个八条哈。实在便是他住在京都的八环而得名。
桂离宫园林的面积有87亩地旁边,实在也不是很大,我国的拙政园是78亩地,恭王府是91亩地,圆明园是5200亩地,颐和园有4350亩地,比较一下大家有个直不雅观认识。
桂离宫示意图
桂离宫的主体是从桂川引入的水建的湖、在湖中又建岛,这种湖中建岛的理念来源于中国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的园林理念,只管日本人致力于将园林风格本土化,然而剥落到末了,依然分开不了中国文化的阴影。不过在桂离宫的培植上,他们是强烈地表现出了日本的风格,只是在根本性的东西上,无法剥离一些原始状态的要素。
桂离宫位置图
桂离宫的格局便是环绕着这个湖景来进行分布和培植的。由于主体是湖,景不雅观布局上就要依照绕湖而行的回游式来进行。桂离宫的入口在北面与宇治川边上的平等院不同,这个却遵守了同一个建筑的原则:逆水开门。中国古代的建筑理念把水算作财富,开门的时候要逆着水来的方向开门,这样就可以收到水流动带来的财富了。桂川是从北往南流的,以是桂离宫的表门就开在了北面。
桂离宫的主体建筑
桂离宫的主体建筑是三个如雁行相连建筑:古书院、中书院、新御殿,它们的坐向是是坐西北向的,而不是凤凰堂那样坐西的,这个是由于桂离宫的靠山--岚山在西北,这个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顺山立宅的理念。如果一个文化接管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理念,虽然在风格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想要分开这种堪舆理念是千难万难的,这种理念把违背理念的结果说的非常严重,谁乐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开玩笑呢。
御幸道
桂离宫虽然是皇族建筑,但是里面的景不雅观并不奢华,有些地方乃至显得寒酸的很。入口的表门非常的简陋,就彷佛平常人家的柴扉,连神社的鸟居的派头程度都没有。所谓的御幸道也是一条窄窄的小路。
御幸门……
我们看第二个景点外腰挂,听着名是不是很奇怪,实在腰挂便是凳子的意思。这里便是一处供游客安歇的地方,有一个长凳子,并建了日本传统的草亭子。
外腰挂里面原有些无关的人磨掉了,大家看个意思就好
当然这个草亭子不是江户时期的,由于全体桂离宫之前并不太受日本人重视,1933年,犹太建筑师陶德来日本,以为桂离宫很美,并且写书吹捧桂离宫,说它是:“日本终极而最高的建筑亮点”,“天下最美的不屈衡之美”。并且陶德之后,写了好几本书,吹捧桂离宫。结果就弄得桂离宫尽人皆知了,后来日本在七十年代有了钱了之后,就开始对桂离宫等建筑进行修缮,把原来的建筑重新拆开,用合成树脂进行加固、重新组装,搞了五六年才弄好。这个亭子估计便是那个时候添上的。
桂离宫的笑意轩
对付桂离宫的溘然走红,当时的日本人颇为不解,有些耿直的日本人还出书戳穿陶德对付桂离宫的过分吹捧,乃至日本有一个建筑史学家井上章一公然表明,他从来没以为桂离宫有什么好,真搞不明白外国人怎么会以为桂离宫好。这种心态实在也解释了审都雅实在是有主不雅观性的,就像我们自己的家乡会有一些名胜古迹,我们自己整天看,实在以为没啥好看的,真不明白那些外地人千里迢迢,费钱花精力跑到我们这边来看个这,真傻啊。另一方面,我们却也是在费钱花精力去我们心中的旅游胜地去玩,完备忽略了当地人鄙视的眼神。
但是管理部门并不这么看,他们关心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就可以了,他们非常感谢陶德的吹捧,对付本地居民的反对辞吐也不屑一顾,重新修缮了桂离宫。虽然桂离宫是免费的,但是依然可以吸引很多外国游客到日本来嬉戏消费。
黄鹤楼一贯由于是假古董而饱受弊病,实在挺好的啊
哈哈哈,以是我们对付本地的名胜古迹,只管是重修的假古董也默不作声吧,假古董就不好玩了?就不好看了?对付没见过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多些游客对当地经济还是个好事的。
苏铁山……
外腰挂对面是苏铁山,是不是听着很厉害,实在便是一个两三米的小土堆,上面栽了六棵苏铁,阁下配了点石头,就叫苏铁山了。瞧着这个苏铁年纪不小了,不知道是不是江户旧物,日本传统园林中用苏铁做景的真是不多,这个对日本人可以说比较新鲜的,对付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洲浜和天桥立
接下来便是桂离宫中,大家最常见的一处景致:洲浜和天桥立,洲浜这天本园林常用的景不雅观,是往水中铺设一段路,用鹅卵石铺面,这样不雅观赏者可以走到水中更远的地方,体会身在景中的美感。这里的洲浜头上用一个石灯作为结尾,非常有美感。天桥立,和汉语中的天桥不是一个意思,而是水中天然形成的一段沙洲,穿越水域,形成桥的浸染。这里的沙洲和沙洲之间还有一段石桥连接。若是在夕阳西下之时,身穿古代的衣服,后面带着个小厮捧着琴剑,自己站在洲浜之旁,远眺对面的松琴亭和落日余晖,悄悄入迷一会,也是极美的。
日本还有一处特殊有名的天桥立跟苏堤差不多
桂离宫一共有五个岛子,岛和岛之间有土桥、石桥、木桥相连,有一个岛是独立的,不能越桥而过。下一个景点便是松琴亭,往松琴亭去便是去其余一个岛了,就有连接的石桥,这边的桥是没有栏杆的。松琴亭是一座茶肆式的建筑,上面用草葺的屋顶,里面的布局是不对称的,有茶肆基本的凹间﹑客座﹑点前座、地炉等构造。这个松琴亭很简陋,看样子也不是旧物,旧物也持续不了多久,该当是原来有遗址,1976年时重修的。这里的视野极好,打开两面的门,湖中美景尽收眼底。不过现在是不准人进去的,都用绳子拦着。亭前有草坡,草上有飞石可以通往岸边,岸边对应的景致是对岸不远处的天桥立,上面还栽着松树,也是一副小景。
松琴亭
松琴亭这个岛子狭长有一条小路贯穿其间,像一条鱼的形状,在鱼尾有路可以通到陆地,鱼腹处有一处桥可以到下一座岛上去。日本的这种桥的构造很大略,便是两个桥墩架三段木头构成。但是古怪的是,他们在桥上铺土,用木头隔出台阶,再种上苔藓。这样有一个好处,仿佛是陆地上的土路未断。但是我们考虑一个问题,木头上铺土并且一贯保持湿润,不会加速木桥的腐烂么?
土桥
下一个景点便是赏花亭,名字好直白、好敷衍。赏花亭建的很粗糙,完备便是个茅草房,还是一半茅草房。两面是没有墙的,里面有一副炕,除此之外就没啥了,这里建在稍高的地方,可以俯瞰远处的景致。
赏花亭
赏花亭西边是一处佛堂--园林堂,这个还算个建筑,上面覆盖了青瓦。园林堂是一处方方正正日式建筑,秉承了日式建筑的大头细身子的风格,四边有地板,窗户设计成钟形,平常是关闭的,不知道里面如何支配。
园林堂
园林堂侧面外不雅观
出了园林堂,走过土桥,可往笑意轩。笑意轩是一处四面攒尖顶的建筑,攒尖之上还有宝葫芦式的宝顶,跟中式建筑不同的是,它的入口处设计成唐破风的模样形状。里面是完备榻榻米房间的样子,有隔断,这些隔断也可以取下来,四面的门打开,面对的便是不同的风景。
笑意轩
笑意轩北面便是桂离宫的主体建筑了。这个建筑由新御殿、中书院、古书院、月见台几部分组成,总体呈雁阵式错开排列,西边又附建了一些建筑。这处建筑就完备分开了中国古代建筑中东西对称的格局,虽然布局不繁芜,但是在建筑理念上的这种分开是非常不随意马虎的。这处建筑并非是沿着池岸排列,我们从桂离宫的位置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布局坐向是和岚山的走向同等。非对称的建筑风格在当代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在以前对称建筑理念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做这样的安排是有着非凡意义的。这里的建筑风格不像我们之前先容的天守阁那样华美,也不像伏见稻荷大社那样用朱漆髹饰,只是用了没有漆过的白木造,上面的屋顶是草葺,土夯的墙壁刷成洁白色,用了传统的格子窗,看起来大略庄严。现在里面做了藏书之地,并不能进去,只能在表面看一下。
主体建筑
这种风格在桂离宫走红之后,在世界各地扩散,如今有些所谓的中式园林,用了中式的元素,但是脱去外壳,彷佛总是带着日式的风。
总以为受到了日本园林的影响,和中国的神韵不同
说受到日本的影响会有一帮人骂的
在此处的左前方,还有一处月波楼,说是楼,实在只有一层。打开北面的门可以看到对面的住吉之松,打开东面的门,可以瞥见池塘对面的松琴亭,也是一壁一景。
月波楼
住吉松
舆图上的桂垣和穗垣,实在便是竹篱笆墙,没有什么分外的。
桂垣
到了这里就算是把这个园子逛完了,用时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不是对付园林特感兴趣的,怕是会以为有些无聊。桂离宫总体上像是文人隐居营造的园子,看起来简素自然,并没有多少皇族派头。院子里面的池塘水不是很深,也不足清洁,里面也没有养锦鲤什么的,看起来少了些动的意见意义。这里离着龙安寺不远,那边有着大名鼎鼎的枯山水,这些源头可能我们实际去看了,就会以为一样平常般,但是里面隐含的理念抽象出来,可以千变万化,造出足以令大众觉得炫目的风景。在平常人的眼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一些建筑家眼中可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它们的总结,再组合,将作品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连原来瞧不上的那些人都不由的惊叹,这便是要保留桂离宫的代价吧。
龙安寺的原始枯山水
被引用后开始繁芜了
各位读者,你们家乡有没有看起来平常,在别人眼中却是名胜古迹的景点吗?
原创不易,未经容许不得擅自转载。